最新抽样调查报告案例(十一篇)
抽样调查报告案例篇一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20xx年居住在xx县域的常住人口,抽中小区为2个,涉及2个乡镇,2个村(居)民委员会,调查户171户,应在本户登记的人数655人,户籍人口565人(其中户籍人口外出半年以上有85人),常住人口593人。此次调查按户口性质分:农业户口639人,非农业户口14人,户口待定2人,其中乡村调查人数565人,没有城镇人口(抽中的两个小区均为农村普查小区)。
(一)常住人口
此次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常住人口593人,其中:男324人,女269人,15岁以上人口492人,出生人口3人,其中:男3人,女0人;死亡人口2人,其中:男2人,女0人。
(二)人口出生率
本次调查人口出生率为4.58‰,比县计生局出生率6.28‰低1.7个千分点。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较快,人口控制任务既艰巨又迫切,这就使得人口出生率指标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人口统计数字,在实际工作中,统计部门也是把其列为最主要的数据加以重视。
(三)人口死亡率
此次调查死亡率为3.05‰,比县计生局死亡率8.47‰低5.42个千分点。在农村地区存在申报死亡人口“不吉利”的传统封建观念,普遍不及时或者不直接申报死亡人口的现象,使死亡人口登记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得知,由于人口类型逐渐趋向老龄化,死亡率在长期观察中应该是有所升高,在调查死亡率中没有这个明显的趋势。其次,调查数据发现,在以后一段的时间内,育龄妇女群人口数量基本稳定,育龄妇女生育率仍会维持在一定的高度,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需加强。
1、自然率持续降低,人口总量持续低速增长
根据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20xx年xx县人口总量为15.37万人,其中男性8.17万人,女性7.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4.58‰,死亡率为3.05‰,自然增长率为1.53‰,与20xx年相比,人口出生率降低7.41个千分点,死亡率降低4.8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下降2.6个千分点,由此推算,20xx年双柏出生人口为1812人,死亡人口xx26人,剔除迁移变动因素,全年净增长人口914人,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趋势。
2、家庭户规模向小型化发展,婚姻关系基本稳定
按照人口发展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转变,便小型化家庭主体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家庭户规模是稳步缩小趋势,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家庭户平均每户人数为4.02人;二是家庭构成以小型化为主要特征明显,两代户比例进一步提高,三人户、四人户占调查户的比例是56.92%,相当于一半的家庭是结构简单、小型的三口、四口组成的。
20xx年xx县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15岁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22.44%(主要是在校学生和未达到法定年龄的),有配偶人口占70.66%,离婚人口占1.49%,丧偶人口占5.4%,总体来看xx县已婚人口的婚姻状况比较稳定。
3、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数据显示,xx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xx0%,九年制义务教育也不断巩固,初中入学率为99.8%,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69.9%,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明显得到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也为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城乡和谐发展,人口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社会结构转换,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繁荣城乡经济,加快双柏社会和谐发展步伐的一项重要发展举措来抓,在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促进了人口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彻底改变了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限制和不公平待遇,xx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xx县城镇化率为25.36%,比20xx年增加2.7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效应也将充分显现。
5、人口结构发生变化,但老龄化特征初步显露
20xx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xx县少儿人口(0-14岁)比例占16.96%,劳动力年龄人口(15-64岁)比例为74.57%,老年人口(65岁以上)占到了8.47%,20xx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显示少儿人口占15.8%,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76.3%,老年人口比例为7.9%,少儿人口比例逐渐下降,劳动年龄比例明显增加,老年人口比例处在老龄化区间内上下波动,使人口社会抚养比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一方面,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增加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为经济增长创造了人口红利期;另一方面,老年龄人口的不断提高,使养老方面面临挑战,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处在可调控范围
20xx年xx县人口性别比为112.38:xx0%,处在可控范围。但如果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偏离正常值域的现象,将对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因此这个指标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1、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人口质量。我县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并且正在向实现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目标推进,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今后一段时期我县育龄妇女生育率仍会维持在一定的高度,防止因人口增多而降低我县的整体水平,影响我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因而施行长期计划生育工作是有必要的,这样既可以保证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可使人口素质不断的提高,从而为在本世纪中叶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2、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我县人口文化素质虽然有明显提高,但综合文化程度还处于低水平,所以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任务还很艰巨。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坚持经常性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达成“发展教育、利国、利民、利己”的共识,自觉自愿地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力尽责,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重视农村教育,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3.86%,提高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对提高全县人口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花大力气,逐步缩小人口文化程度的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及两性差异等,使全县人口文化素质均有较大提高。
抽样调查报告3
旅行是否顺心、消费是否放心、旅游环境是否满意,这些得由游客说了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5日发布的《第xx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游客对洛阳整体形象的满意度为90.17%。90.84%的游客认为他们在洛阳的旅行很愉快,有意重游洛阳。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在全市主要景区、星级酒店、快捷酒店组织开展了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自4月8日至4月30日,调查点包括龙门石窟、白马寺、王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国国花园等5个景区及新友谊大酒店、华阳国际大饭店等15家酒店。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2100份。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我市娱乐产品不断丰富,但旅游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购物和娱乐消费所占比重仍较小,因此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迫在眉睫。下一步,市旅游部门将加快休闲度假和体验型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建设大型旅游购物超市和成熟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美食街、风情街,着力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旅游手工艺品、纪念品品牌。同时,加大对现有旅游商品和旅游演艺产品的营销力度,培育消费市场。
调查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来洛旅游的外地游客来源日趋多元化,人数最多的是省内游客,占43.28%。省外游客中,与我省毗邻的山西、陕西、湖北、河北等省的游客最多,分别占游客总数的7.74%、6.82%、5.43%和5.08%。
从来洛游客的年龄构成看,中青年游客居多,25岁至44岁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47.89%,15岁至24岁的占29.34%。从来洛游客的职业来看,学生所占比重最大,为23.12%。
今年来洛的游客以散客为主,以家庭或亲朋结伴、个人旅行方式出游的人分别占45.69%和40.49%;旅行社组团出游者只占8.95%。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自驾车出行的人占35.11%,乘火车的人占35.91%,乘坐飞机来洛的游客仅占3.98%。
来洛游客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
来我市的国内游客中,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88.17%,表明休闲旅游日益成为游客出游的主要选择;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居其次,占7.59%;以文化交流、商务、健康医疗、宗教朝拜为出游目的的游客,分别占1.71%、1.32%、0.66%和0.55%。
调查显示,游客了解洛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历史知识和电视,分别占游客总数的22.88%和21.75%。
游客对我市的文物古迹和山水风光最感兴趣,人数比重分别占35.85%和32.75。此外,洛阳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及饮食文化等,也排在游客感兴趣项目的前几名。游客感兴趣的景区(点)排在前五位的是龙门石窟、白马寺、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和国家牡丹园。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土特产,分别占23.91%和17.74%。
调查发现,游客对洛阳整体形象的满意度为90.17%。从旅游各环节看,游客对我市景区、标识系统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8.21%和82.37%;对社会旅馆、旅游商品和旅行社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69.98%、66.48%和66.59%。
今年游客在洛平均停留天数为2.98天,平均每名游客在我市参观、游览景区(点)个数为2.8个,较去年均有所提升。其中,43.94%的游客是首次来洛,来洛2次至3次的游客占xx.55%,5次及以上的游客占17.87%,重游率明显提升。
牡丹文化节期间,游客在洛人均消费为每人次820.55元。其中,花费最多的分别是住宿、餐饮和交通,分别为194.36元、170.4元和165.22元,购物和娱乐仍是我市旅游消费的薄弱环节,分别为100.6元和30.6元。
抽样调查报告案例篇二
为了解我市近期建筑节能设计选用的节能技术(产品)情况,由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对我市xxxx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资料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形成以下报告。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市xxxx年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共抽样280项工程,其中公共建筑59项,居住建筑221项。涉及到的建设单位有64家,设计院38家。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在民用建筑中采用的各项建筑节能技术(产品)情况。
(一)外墙节能设计
在外墙节能设计方面,目前使用的主要墙材是加气混凝土砌块,占85.7%,其次是烧结粉煤灰砖、蒸压泡沫粉混凝土砖和灰砂砖。外墙使用灰砂砖的比例为1.8%,比xxxx年抽查统计数据下降78%。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的比例为31.4%,比xxxx年抽查统计数据增长32.5%,其中外墙外保温做法占77.3%。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是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占60.2%,其次是普通砂浆,占13.6%。
其中,居住建筑中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比例为86.9%;加气混凝土砌块 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保温)的比例为14.9%;公共建筑中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比例为81.4%,加气混凝土砌块 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保温)的比例为15.3%。外墙采用的墙材和保温隔热材料情况见表1、表2:
表1 外墙采用的墙材
外墙采用的墙材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加气混凝土砌块
86.9%
81.4%
烧结粉煤灰砖
7.2%
/
蒸压泡沫混凝土砖
1.8%
6.8%
蒸压粉煤灰砖
0.9%
/
灰砂砖
0.9%
5.1%
页岩砖
0.5%
1.7%
实心砖
/
1.7%
表2 外墙保温隔热材料
外墙保温隔热材料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外保温)
14.9%
15.3%
普通砂浆(外保温)
4.5%
3.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外保温)
3.6%
/
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外保温)
0.5%
1.7%
挤塑聚苯板(外保温)
/
1.7%
膨胀聚苯板(外保温)
/
1.7%
聚苯乙烯泡沫板(外保温)
/
3.4%
复合硅酸盐保温砂浆(内保温)
0.6%
6.8%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内保温)
1.4%
/
挤塑聚苯板(内保温)
0.5%
/
(二)屋面节能设计
目前我市居住建筑在考虑屋面保温隔热做法时,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的占91.2%。使用的保温隔热材料主要是挤塑聚苯板,占75.3%,其次是聚苯乙烯泡沫板,占11.8%,挤塑聚苯板 加气砼砌块、模塑聚苯板、水泥聚苯板等也有一定的应用。具体情况见表3:
表3屋面保温隔热材料
屋面保温隔热材料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挤塑聚苯板
66.1%
78.0%
聚苯乙烯泡沫板
13.1%
1.7%
挤塑聚苯板 加气砼砌块
4.1%
/
模塑聚苯板
3.6%
1.7%
水泥聚苯板
2.3%
3.4%
加气砼砌块
0.5%
3.4%
挤塑聚苯板 水泥珍珠岩
1.0%
/
水泥珍珠岩
0.5%
/
憎水珍珠岩板
/
1.7%
种植屋面
0.5%
/
(三)窗户节能设计
居住建筑窗户使用的玻璃主要以普通玻璃为主,占68.3%,公共建筑的则以low-e中空玻璃为主,占56.3%。窗框以普通铝合金窗框为主,居住建筑的应用比例为89.6%,公共建筑为88.1%。具体情况见表4:
表4窗户节能设计
窗户节能设计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玻璃
low-e中空玻璃
6.3%
56.3%
普通透明玻璃
68.3%
23.7%
普通中空玻璃
14.5%
3.4%
热反射玻璃
2.3%
15.3%
吸热玻璃
6.3%
1.7%
吸热中空玻璃
/
1.7%
在线low-e玻璃
1.0%
5.1%
普通玻璃贴膜
0.5%
/
涂膜中空玻璃
/
1.7%
钢化中空玻璃
1.0%
/
在线low—e夹层玻璃
2.3%
/
窗框
普通铝合金窗框
89.6%
88.1%
pvc塑钢窗框
2.3%
5.1%
断热铝合金窗框
/
6.8%
(四)照明节能设计
在照明节能设计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节能灯具和照明节能控制两者结合,占68.9%;其次是只采用节能灯具,占24.3%。具体情况见表5:
表5照明节能设计
照明节能设计
比例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采用节能灯具、照明节能控制
73.8%
50.9%
采用节能灯具
23.6%
27.1%
采用照明节能控制
/
17.0%
(五)空调系统节能和热水系统节能未在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表中表述。
(一)从统计数据看,目前外窗玻璃选型过于单一,设计时未能综合考虑建筑朝向、窗墙面积比、房间使用功能等因素,导致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现象。一种是全部采用普通玻璃;另一种是全部采用低辐射low-e中空玻璃,虽达到节能要求但成本过高。
(二)在照明节能设计方面,对照明节能控制不甚重视。虽然使用节能灯具可减少照明能耗,但若照明控制设计不合理则仍不能从根本上降低照明能耗。
(三)空调系统节能方式和热水系统节能方式均未在设计中表述,无法得知建筑使用的空调系统和热水系统情况。
(一)针对xxx地区气候特点,外窗玻璃可选择遮阳型low-e中空玻璃、热反射镀膜玻璃等,对要求较高的场所可选用双银low-e中空玻璃。在设计时,应结合建筑朝向、窗墙面积比、光照需求、房间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玻璃类型。
(二)外墙宜采用内保温隔热做法,保温隔热材料可选用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等。
(三)屋面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目前主要是采用挤塑聚苯板、聚苯板等隔热材料的做法,建议多应用绿化屋面,既达到降低太阳辐射热的目的,又可美化环境、减少“热岛”效应。
(四)自然通风对建筑节能有较大贡献,应提高建筑物的外窗可开启面积。自然通风优良的建筑,可大大减少开启空调的时间,减少空调能耗。
(五)xxx属夏热冬暖地区,应更注重遮阳隔热,减少太阳热辐射从而降低空调能耗。
(六)提倡使用节能灯,如室内可选用t5灯、室外可选用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庭院灯等。另外,还要重视照明控制,根据光照需求合理设置灯具开关。
(七)空调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应与建筑同步设计,明确选用的空调系统、热水供应系统类型等。对于大型中央空调系统可采用余热回收技术节能,或利用峰谷电价差采用冰蓄冷(水蓄冷)技术等。对酒店、宾馆、工厂等洗浴用水场所的热水供应系统可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空气能热水系统等。
抽样调查报告案例篇三
国家统计局继20xx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20xx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12.1%;乡村57158人,占56%。
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
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比20xx年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35.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41.6%,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12.4%,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占3.5%,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
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比20xx年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25.5%,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2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1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1.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三:夜间,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
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71.1%,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占28.9%,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问题四: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
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9.5%,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占60.5%,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
问题五: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
回答“繁华街区”的有600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9%,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3个百分点;回答“商场或集贸市场”的有16597人,占16.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公共汽车或长途汽车”的有21840人,占21.4%,同比持平;回答“住宅周围”的有17844人,占17.5%,同比降低1个百分点;回答“野外公路”的有18679人,占18.3%,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回答“娱乐场所”的有5972人,占5.8%,同比持平;回答“没有可担心的地方”的有14243人,占14%,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813人,占0.8%,同比基本持平。
问题六:当您受到不法侵害时,您认为别人会不会提供某种帮助?
回答“会”的有26157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5.7%,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可能会”的有68253人,占66.9%,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回答“不会”的有7578人,占7.4%,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
问题七:您认为今年您所在区、县的社会治安状况如何?
回答“很好”的有89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8.8%,比20xx年调查结果提高1.1个百分点;回答“较好”的有35177人,占34.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回答“一般”的有50013人,占49%,同比降低1.7个百分点;回答“较差”的有6292人,占6.2%,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回答“很差”的有15
最新抽样调查报告案例(十一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