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盲人公益活动策划书 敬老院公益活动策划书(十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1

盲人公益活动策划书 敬老院公益活动策划书篇一

1. 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孤儿们的生活,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关怀,也希望借此机会让大家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 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

3. 增强全院的凝聚力。

国际教育学院生活部

1. 联系孤儿院----南京社会儿童福利院,确定围巾数目及大小----大概在80条左右。

2. 活动经费准备。外联部拉得的赞助主要来源,学院支持资助。

3. 宣传部分。全校范围内宣传此次活动,向全校同学目围巾及物品,到时代为转达。

4. 此次活动的围巾基本都由同学们亲手织成,根据所需围巾的多少再进行分配。

1. 购买毛线后将全院愿意参与制围巾的同学集中起来,进行集体培训,争取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织完所有围巾。(鼓励所有女生全部参加)

2. 因为考虑到福利院孩子很多,所以在捐围巾的同时组织全院同学捐物捐款,大家可以把一些较新的东西捐出来,比如衣服、书籍、生活用品等,实用最好。

3. 学校里的其他同学有意捐赠的话,可以在指定时间内将东西送到指定地点。

4. 每个班派出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其他同学也可去生活部报名(只有9个名额)。这15名同学将作为代表于12月2日亲自把所有东西送至福利院。

国际教育学院生活部

xx年10月13日

盲人公益活动策划书 敬老院公益活动策划书篇二

我们是被宠爱的一代,对于手机、电脑、相机等可谓熟门熟路。可是我们的上一辈,或许由于他们成长的年代使得他们无法早早接触并学习使用到这些数码产品,或许由于他们的年纪大了学东西慢,便认为自己对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无能为力,或许他们仅仅只是不想麻烦我们,于是他们成了数码产品的“门外汉”。据我们小组在各地区的调查,40岁以上的人中,大约有35%不会用手机发短信,有25%不会用手机拍照,有40%不会使用叩叩聊天、视频。

当我们轻车熟路地使用着这些现代化产品享受生活的时候,我们不曾想到,也许不善表达的父亲想通过短信对我们表达他向来沉默的父爱;也许数月未见的母亲想通过网络视频看一看远方的我们;又或许爷爷奶奶想给可爱的孙儿拍一张记录成长的照片。只因为他们不会,甚至因为自己上了年纪而觉得羞于去学这些,便只能放弃这些美好的想法。

享受现代化的数码产品为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乐,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所有上了年纪的一辈,他们也应当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的上一辈学会收发短信、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照、使用叩叩聊天视频等简单的操作。

在他们想孩子的时候,不用为了担心打扰孩子学习而默默等待一个可能遥遥无期的电话,而可以发条简单的短信提醒孩子天冷添衣,表达自己电话中可能难以倾诉的思念;在他们想念身在外地的子女时,可以通过视频见一见也许半年才能回家一次的孩子,而再也不用盯着一张两张旧照片想念远方的子女;在他们外出旅游,想留下沿途美丽的风景时,可以轻松地用手机或数码相机拍下照片,并回家后能上传到电脑,而不用总是等着会拍照的年轻人给他们拍下一张两张照片后去照相馆冲印出来。

本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使得我们的上一辈能够方便享受生活,更能促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激发大学生关爱社会回报社会之心,并能提升社会的文化普及程度,方便社会大众间的交流与生活。

1学校校工

教会校工们收发短信、存储号码等基本的手机功能,方便校工的工作及与他人的交流。

2家长与子女

帮助家长们学会基本手机功能与叩叩聊天、视频等,方便与不在身边的子女进行联系,促进家长与子女之间感情的交流。

3社区居民

教会有需要的社区居民一些基本的数码产品使用方法,增加他们与人联系、分享信息的方式,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熟悉程度与邻里间的感情。

4参与活动的团队成员及志愿者

激发大学生的孝心与公益心,号召大学生们更多地关爱自己的父母,将自身享受到的时代成果回馈父母,回馈社会。

5对中老年人的情感关怀

提高社会对中老年人情感与社交生活的关注程度,让我们的上一辈人享受时代的成果。

6社会

提高整个社会数码产品的使用率,提升社会的文化普及程度,方便社会大众间的交流与生活。

本项目的实施地点是南京市的仙林大学城和仙林居民小区。

(1)南京市仙林大学城是高校聚集区,汇聚了众多高校,这能够充分扩大本项目的受益群体——学校校工及大学生的父母,让更多的人能享受数码时代的便利性。

(2)丰富的大学生资源以及大学生良好的受教育水平也有利于项目志愿者的招募及培训计划。

(3)实施地点具有代表性,增加了活动的针对性。仙林属于郊区,附近的居民社区中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数码产品的使用率也较低,很多居民还不太会使用基本的数码产品,居民对于团队活动的需求较强烈、参与度高,这能够大大提高本项目的实施成功率与社会效用。

(4)实施地点为团队成员就读地,交通方便,离团队所在学校较近,便于项目的实施,节省活动费用。

(5)团队成员均已在南京生活了3年以上,还有部分成员为南京本地人,因此团队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充分的认识,方便团队走进居民小区服务居民活动的开展。

①指导老师3人,帮助解决活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建议。

②队长1人,负责协调全队成员的责任及活动,统筹全局。

③外联组2人,负责联系媒体,校内社团及校外合作机构。

④宣传组2人,负责活动宣传,主要包括海报、传单制作、dv摄像、项目博客建设等。

⑤财务组2人,负责活动资金预算,分配资金及记录,保证资金用到实处,效用最大化。

⑥协调组3人,负责活动中细节工作,保证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团队所有成员,都参与活动的策划、实施、总结等整个完整的过程。

团队的优势在于,所有成员都参与过社会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其中2人还获得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名指导老师,经常指导并参与实践,他们可以在实践中给予我们更多更专业的指导。团队成员优点各异,富有协作精神,团队默契度高。除此之外,各位队员对于此次活动充满热情,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准备工作,热忱投入,发挥每人所长,团结协作是我们团队最大的优势。

团队将分两个阶段招募志愿者。

第一阶段:

招募时间:3月1日至3月20日招募地点:南京大学

招募人数:10至20人培训时间:3月22日至3月24日

通过南京大学公告栏、小百合bbs以及校内社团,宣传团队将在校内开展教校工使用数码产品的活动,招募第一批志愿者。并在招募之后对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使其更了解本项目,在活动实施中更好地辅导校工,保证活动的质量。

第二阶段:

招募时间:7月1日至7月3日,7月14日至7月16日,7月27日至7月29日招募地点:团队开展活动的居民小区

招募人数:每小区10人左右培训时间:7月4日至7月5日,7月17日至7月18日,7月30日至7月31日

走进社区之后,从小区中招募熟练使用数码产品的年轻人,由于他们更熟悉社区环境,对他们进行培训之后,能为我们走进社区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第一阶段招募的志愿者,如有意向,可吸纳为本阶段的志愿者,由于已经过培训,可以经过简单培训直接参与活动。

1.目标人群调研

团队通过面对面交流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将活动的目标人群确定为40岁以上的文化程度较低的中老年人,他们对数码产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最最基本的功能上。同时,团队也对目标人群对于我们活动的态度做了初步调查,发现大部分人认为本项目有意义并且表示有参与本项目的兴趣。

2.开展方式确定:

通过调研,团队准备采用一对多的小班式授课方式为主、辅之以一对一教授的活动开展方式,进行收发短信、照相、qq及视频聊天等的教学活动。小班式授课有助于学员之间交流沟通,对于中老年人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而一对一教授也能够满足部分中老年人多样化的要求。

3.联系合作机构

(1)校内部门:已经与南京大学学生会、康平学社、爱德基金会、商学院学生会进行交涉,为活动的志愿者招募以及“温情拇指联盟”的建立洽谈了相关合作事宜。

(2)兰达物业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与本活动目标人群契合度较高,因此就初步的小班试点设定为该机构校工,并就此于兰达物业相关负责人接触,初步确定了时间及报名相关事宜等。

(3)南京大学校方:校方已经同意在场地设备方面给予了支持。

4.志愿者招募方案确定

(1)经过洽谈,社团、学生会成员基本表示愿意参与活动。

(2)最终的联盟建立不仅需要各学校社团学生会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使南京各大高校的每一个大学生加入到温情拇指活动中,关爱长辈。这需要强大的影响力,为此,我们已经初步拟定了几套宣传方案。

5.寒假活动试练:

团队各成员利用寒假尝试教授身边亲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总结出了如下一些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很多长辈不会发送手机短信、使用电脑的原因是不能灵活掌握汉语拼音。

(2)很多数码产品的英文指示也是教授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3)时间上的安排很难调和,很多长辈的时间不能自由支配,影响小班上课的统一进度。

(4)每个人的数码产品各异,如手机存在不同品牌、型号等,增加了统一上课教授的难度。

3月:在校内为实施校工数码产品学习活动进行宣传,招募第一批志愿者并进行相关培训。

3月:联系好相关媒体,如南京大学校报、西祠胡同、金陵晚报。

4月:在校内展开教会校工使用数码产品基本功能的教学活动。

4月:进行校内教学活动的成果展示,并寻求媒体报导,扩大影响力。

5月:联系并确定进行暑期教学活动居民小区,在社区内张贴海报进行宣传,进行预报名工作,初步统计参加教学的人数。

6月:在仙林大学城的各高校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并举行宣讲会,鼓励在校大学生放假回家后教父母使用数码产品,增进家长与孩子间的感情。

7月1日至7月3日第一轮活动实施小区小区活动的宣传与报名工作及小区志愿者招募

7月4日至7月5日第一轮活动实施小区志愿者培训工作及联系媒体

7月6日至7月12日第一轮活动实施小区实施正式地教学工作

7月13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整理第一轮教学成果,团队成员休息

7月14日至7月25日第二轮活动实施小区模仿并优化第一轮教学活动,在第二轮活动实施小区实行整套活动方案

7月26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休息,整理第二轮教学活动成果

7月27日至8月7日第三轮活动实施小区实施第三轮小区教学活动,制定出系统化的可推广的教学课程

8月15日至8月17日所有实施教学活动的小区前往各小区进行教学活动的反馈调研活动,评估教学成果

8月18日至8月24日南京大学、志愿者协会建立“温情拇指”联盟,扩大联盟规模及影响力

1、展台报名

在与小区居委会协商同意的情况下,选择小区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搭展台宣传本项目,激发小区居民学习使用数码产品的热情,接受小区居民现场报名。

2、填写报名表

报名表内容包括个人资料及联系方式、感兴趣的数码产品及培训项目、能用于参与培训的时间段。

3、预报名确认工作

除展台现场报名外,根据5月份的预报名情况由团队成员前往居民家中确认是否能参加培训,并鼓励更多的居民参与培训,增加培训人数。

4、报名表统计汇总

统计汇总报名表,确认各小区参与培训的人数,并根据报名表填写情况安排好教学时间与教学项目等工作。

1、小区志愿者招募(7月1日至7月3日)

小区志愿者招募与居民报名工作同时进行,在小区展台宣传的同时张贴志愿者招募的海报,选取熟悉小区环境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数码产品的青年志愿者,在小区内共招募十余名合格志愿者。

2、志愿者培训(7月4日至7月5日)

志愿者培训工作为期两天,我们将志愿者分为两队分开培训,一队为从小区招募的志愿者,另一队为3月招募并愿意参加此次走进社区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

(1)小区志愿者培训(7月4日至7月5日)

对于从小区招募的志愿者,主要是一些暑假在家且对公益事业有浓厚兴趣的高中生,我们将在两天内对其进行培训,由3名团队成员负责。第一天上午主要是志愿者及团队成员的自我介绍、互相认识,下午为培训人员介绍本次活动的主旨,计划,活动内容,及注意事项,并且对志愿者的疑虑进行解答。第二天培训人员对志愿者的教授能力进行培训,确保每一个人能合格地完成任务。

(2)大学生志愿者培训(7月5日)

对于大学生志愿者,由于已参加过3月份团队组织的教授能力的培训工作,因此只需安排一天时间进行培训,由3名成员负责。上午主要传达走进社区活动的计划,内容,以及我们要达到的目标。下午进行教授方式的培训工作,主要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与小区居民之间进行交流,、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联系媒体工作由剩下的4名团队成员负责,主要联系南京当地的报纸及电视台,并且在网上进行发帖报道。

1、报纸。我们选择在南京具有影响力并且贴近南京市民生活的报纸,如金陵晚报、南京晨报。

2、电视台。我们准备联系江苏城市,江苏公共台以及生活频道,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争取能得到孟非主持的《南京零距离》,韩轶蓝主持的《直播南京》的报道。

3、网络。我们将在西祠胡同社区上发帖并且争取得到“南京志愿者之家”版块的支持。另外,我们将在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上发帖,并争取能够得到南京大学校报的支持。

联系活动分为两天,第一天及第二天上午主要负责联系报纸,电视,第二天下午主要在网上进行发帖报道。

团队对每一小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安排情况拟定如下(根据小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教学场地:

初步确定为小区的会议室、娱乐室以及阅览室等公共活动场所(有桌椅等设备),具体地点就各小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学员人数进行安排。教学场地由指定小组成员与小区居委会交涉借取。

2、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采取一对一教授与一对多小班式教授相结合的方式。将同一小区的学员集中在同一教学场地,方便学员之间的交流以及教授人员授课。在统一教授的基础上,就不同的学员手中不同的产品以及掌握程度的不同进行一对一的针对性教授。

3、教学安排:

(1)教学安排以参与教学人员自身的特点与数码产品的不同相结合安排分配,做到专才专用。

相机产品单反等照相拍摄的数码产品教授工作由摄影协会以及新闻传播学院的志愿者负责。

电脑、上网本的教授工作由软件学院以及计算机系的志愿者负责。

手机因为其普遍性可以由任一志愿者完成。

(2)就教学人数的安排,拟定由6人一组负责一个小区,确定一小区负责人,负责该小区的具体的教学活动安排,以及小区与小区之间,小区与活动总部之间的交流沟通。

(3)按照参与小区的数量将教学活动分为几个轮次,同一轮次的小区活动同时进行,实时进行经验交流。同一轮小区的活动结束后,下一轮小区活动开展。初步决定进行三轮教学,可根据学员反响情况进行调整。

4、教学时间:

教学时间根据目标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每天安排两个教学时段,教授相同的内容,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自由选择上课时段。每个教学时段上两节课,每节课5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第一节课教授基本知识与操作,第二节课对第一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提高熟练度。上课时间暂定于每天下午14:00至15:50与晚上19:00至20:50。

5、教学内容:

(1)按照产品不同分为手机、相机、电脑三部分。每轮次三种班并行存在、授课同时进行,可根据学员学习状况实时调班。

(2)手机的主要教授内容为收发短信、存名片、手机上网,手机拍照,音乐播放器、闹钟设定。

(3)相机主要教授内容为照相、摄像、定焦、翻找拍摄历史等。

(4)电脑的主要授课内容为打字、上网、视频聊天、音频视频下载。

(5)根据每一个学员的具体要求进行特殊辅导,满足多样化需求。

前往新的小区,仿照第一轮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宣传与报名、志愿者招募与培训、正式教学等活动,并对第一轮教学活动进行优化,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进一步优化第二轮教学活动,争取制定出一套系统化的帮助中老年人学习数码产品基本功能的教学课程,为本项目的推广做好准备。

在所有教学活动结束后一个星期,团队成员每天前往每一轮次教学的社区,进行反馈调研工作,评估教学质量与成果,并据此完善教学课程。包括如下调研内容:

1、是否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教学课程中涉及的内容;

2、经过教学之后,在生活中是否经常使用新学会的数码产品功能;

3、团队的教学内容是否有意义,对他们来说有没有帮助;

4、是否希望团队的项目能够持续下去或者开展类似的活动。

根据三轮社区数码产品教学活动情况及反馈调研的结果,撰写教学成果总结报告,并汇总教学过程中的照片、视频等资料。为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呼吁更多的人关爱长辈,团队决定建立以南京为中心的“温情拇指”联盟,以使活动能够持续下去。具体通过如下渠道建立:

1、志愿者协会

联系南京市的志愿者协会,向其阐述本次活动的意义,展示活动成果。建议他们把这作为一项主题活动来开展,深入各社区进行宣传辅导,从而帮助更多中老年人学会使用数码产品的简单操作。同时,依靠南京市的志愿者协会联系其他省市的志愿者协会,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一问题。

2、兄弟院校

联系兄弟院校的社团及学生会,展示我们的成果,号召他们也成立“温情拇指”小组,推广“温情拇指”的活动。通过各高校间的相互联系,鼓励更多院校的同学们加入到“温情拇指”联盟中来。

3、媒体

联系南京市的电视台及报社,争取让他们做一期关于温情拇指活动的专题报道,在报道中呼吁青少年关心自己的父母长辈,用拇指尖流淌的温情来温暖他们,加入到“温情拇指”联盟中来。

4、网络

将团队活动成果向西祠胡同反应,争取能够建立一个“温情拇指联盟”版块,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暑期后:项目收尾、评估及成果展示计划

8月25日至8月25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温情拇指”小组活动感想及经验交流

8月26日至8月28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撰写团队项目总结汇报书,汇总整理照片、音频、视频及会议资料

8月29日至8月30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将团队所有成果发布到团队博客中,回复热心网友信息

9月1日至9月7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在学校组织“温情拇指”主题活动周,展示团队项目

最新盲人公益活动策划书 敬老院公益活动策划书(十四篇)

盲人公益活动策划书 敬老院公益活动策划书篇一1. 通过这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孤儿们的生活,了解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人需要我们的关怀,也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