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语的征文模板(23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1

论语的征文篇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简单的几句话,就教会我学习方法,做人根本与处世态度。“读经,背经,诵经”加上一周七次的午读,将《论语》拉进了我的学习。

我国古圣人孔子注重“信”的教育,他教导他的弟子守信。《论语》中多描写了他的言行,使我更加守信了。学校的孟老师是个极其热爱国学的老师,每逢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孟老师便带领我们背诵《论语》以举行“开幕式”。将《论语》融入了我的生活。

初学《论语》时,我感到不耐烦“整天念这所谓的经书,有什么用呢?”

一天,放学回家,帮妈妈提了桶水(以前从未主动提过),妈妈夸我长大了、懂事了,这时我才知道,“整天念那所谓的经书”并不是无用。它正潜移默化着我们的性格、行为,告诉我们活着的意义,人生的真谛!

《论语》本身就是我国古代文学思想著作,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广为称颂,贵族们学习学的不就是《论语》吗?汉朝时,文帝推广儒家经典,在民间四书五经的传颂已习以为常了,在皇宫,大小官员学习儒教,可现在,被丢弃的“之乎者也”仍然没人过问,所以国家开始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

听!一声声诵读经典的声音从教室传出,仿佛又回到了小学那一声声“床前明月光”,这声音听着多么使人舒心。《论语》凝结了一代人的智慧,承载了一代人的经验,传承了百世人的信念。

诵读经典,诵读《论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教会一种新的技能——立身处世,可以引领我们的未来,我相信我们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上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让我们一起“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

论语的征文篇二

孔子是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人,生于春秋时期鲁国。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相传孔子弟子有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就已经非常渊博。

二十三岁时,孔子开始在乡间收徒讲学,学生有颜路、曾点、冉耕等。

鲁昭公十七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鲁,郯子博学多才,二十岁的孔子慕名拜见。《师说》有注:“孔子师郯子······”孔子先后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长弘。

三十五岁时,孔子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

鲁定公九年,五十一岁的孔子仕鲁,起初做中都,一年以后又做司空。

晚年,孔子颠沛流离十四年,公元前484年,年近七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但未受到鲁哀公的任用。

哀公十一年冬,孔鲤先孔子而死。哀公十四年,颜回先孔子而去。

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中年七十三岁。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他服丧三年,自贡为孔子守坟6年。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读完《论语》,就像与孔子同行了一生,我深深地感到了孔老先生的伟大和自己的渺小。因为自己太过于渺小,所以我更应该坚持自己的梦想。不管自己会不会被重用,不管自己会不会被人笑话,只要在梦想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论语的征文篇三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它,让我明白了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

镜头一

“上课”,只听一声,我们齐刷刷地问候了一声“老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孔子的论语,现在开始上课。”老师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课。当讲到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她开始发问:“同学们,学了这句论语,你们有何启示?”同学们一个个高举右手,“启示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地角度看看,学会将心比心,宽恕他人。”几个同学迫不及待地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二天前的那件事。

镜头二

那天,阳光铺照着大地,花儿一个挤着一个,正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来到教室,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学习。我坐在位置上,再翻抽屉找作业出来写。同桌就对我惭愧地说:“我借了你那个蓝色的笔记本回家后弄丢了,但我买了另一本。”说着,她拿出了她买来的笔记本给我说“满意吗?”我气极了,骂了她一顿,因为这是我一个最好的朋友送我的礼物,只要看到它,就好像见到了我好久不见的朋友,由此,我一直不理她。

镜头三

现在,我明白了人要将心比心,我发觉我对她太过分了。一下课,我就以导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她面前,她有意避开我,我一把抓住了刀子的手,诚心地向她道歉。她却说:“是我不好,不怪你。我们还是好朋友吗?”我点了点头。“你等一下”。她马上跑到座位,拿了那本笔记本递到我手上,“给你,这是赔你的。”我看了看那笔记本,上面有一个可爱

的小女孩,正眨着眼向我微笑,我又看了看她,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是孔子的《论语》让我明白了要将心比心,让我学会了宽容,让我换回了一份珍贵的友谊……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了宽容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每当我想起一句论语,“宽容”两字就会浮现在我眼前。

论语的征文篇四

三千年来,中华历史长河中泛着这样一朵被阳光镀成金色的浪花—《论语》

宋朝年间,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更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如今,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品读着《论语》,品读着这颗历史传承下来的明珠,品读着先贤的教诲……

我们吟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思索着曾几何时,在雨中,是父亲的伞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曾几何时,在深夜,是母亲的一杯牛奶,给予我温暖,驱散了我心中的疲倦。要懂得感激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走进《论语》,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我们吟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我们应该在反思中成长,在追求高尚的境界中不断完善自我,做到诚信待人,无私奉献,善于思考。走进《论语》,我领悟到了贤人的风采。

我们吟着“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事,自己不愿意去做,又何必强加给别人,使别人感到为难呢?有时候自己总让别人帮我倒垃圾,帮我接水,却没有为别人着想。正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为谋利益而掺假,既然你不想被别人欺骗有何必欺骗别人。_曾经感叹: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下滑得太快了,那是因为我们盲目地追求西方的价值观“更高、更快、更强”而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仁爱待人。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让心灵撒满阳光。

黎明的钟声敲响,世界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这位“万世师表”又将重新走进中国人的眼中、心中。也许,以现代人的眼光面对传统文化,不再盲目追求,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儒家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仍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触碰《论语》的一角,让心唤起了本性的善良,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以仁爱待人,学会谦卑,做一个懂得仁、爱、礼、义、信的有道德的中国人!

论语的征文篇五

论语,一个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论语读后感500字。他讲述了“仁”.“礼”.“德”……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了真心待人,与人为善彬彬有礼,敬贤礼士,冰清玉洁,严于律己 ……

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达到仁是极不容易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助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该是自己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希望达到也帮助别人达到,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

“仁”,我们要先让自己学会去爱,在引领他人学会去爱,让世间充满爱,大爱满人间!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与世界各国共同的宝贵财富。

读《论语》,让我懂得了君子之道,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学论语,学宽容。学论语,学正义。学论语,学义气。

读了论语,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忍让。即使别人对不起我了,我也应该原谅她。是论语让我知道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学会了宽容别人,也就快乐了自己。我们何乐而不为?

读了论语,我们要学会正直和善良,我们用真心对待他人,用心底那颗最忠诚,最热情,最朴素,最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所以对待朋友要有义气,才够朋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论语给予我们的是无穷的真理与智慧,未来的日子我将通过论语不断地进行自我增值,不求做一个腰缠万贯的有钱人,只求做一个心明如镜的快乐人!

论语的征文篇六

很小的时候,我就结识了书。那是布满彩图和拼音的世界。在书中,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秘密:猿人是人类的祖先,恐龙十分高大可怕;遥远的年代人们钻木取火……原来世界这么奇妙!我觉得书让我一个小小的孩童变得好高大,仿佛举目望去,我就能轻易的发现北极的冰川,看到埃及的尼罗河畔有成千上万的奴隶在修建金字塔,直到我爱不释手的合上书,脑海中还不断浮现出各种画面。我有一种甜蜜的感觉:读书真好。

渐渐地,我告别了娃娃书,步入了文学的殿堂。书变厚了,变深奥了。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证明了此书在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论语》一直被那些以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读书士子们奉为经典。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这句话让我懂得了处世之道。就是告诉我们要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寡尤,寡悔。”让自己少很多怨尤,少很多后悔。

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凉,友多闻,益矣。”这句话让我懂得了择友之道。我有一个好朋友,她经常挑出我学习中的毛病。孔子的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如果不是她,我不可能学得像今天这样好。感谢你的诚实、正直、广见、博识,你是我的益友。

孔子也在川上说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让我懂得了人生之道。我们每个人都是沧海一栗,生命转瞬即逝,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才不会虚度呢?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告诉我要一边学,一边想,一边应用。孔子这位圣人的态度对我很有启发,只有一点一点的去思考才可以真正做好该做的事。

先贤圣哲的.伟大也许就在于他们能以最简单的语言道出人生至理。

论语的征文篇七

最近,学了《论语》十则。从中,我真心得体会到,人要学会反省!

我从小就是一个有点邋遢的女生,别人要是托我办点事,我总会搞砸。我学音乐,记得小时候,有唱歌比赛,老师让我当指挥,我却总是打反,离上台只有一天时间了,没办法,只好让老师代替我去指挥,事后,妈妈说我是狗肉上不了席。回忆起来,我真该问问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呢?”真该问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

我还是一个有点言而无信的女生,又一次,同学约我星期六上午八点去公园玩,结果我一觉睡到十点,自然没去成,星期一,同学问我怎么没去,我嘻嘻哈哈的解释了一大堆,算是过了一关,只是受了点同学埋怨的白眼,现在回忆起来,真该问问自己“我和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守信呢?”真该问问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我的学习态度也不是很端正,老师上了第一课的内容,隔三天就让我忘得一干二净,老师提问我之前学过的知识,我站起来一个大张嘴,啥也不知道。回忆起来,我真该问问自己“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过了吗?”真该问问自己“传不习乎?”

当我学习了《论语》中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流传千古的佳话,我想了许多,反省了许多。

或许,就因你一次不经意的马虎,把别人托你办的事搞砸,就会让别人从不信任的角度看你。或许就因你一次不守信的违约,让你失去一个知心的好朋友……

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要多方面反省自己,努力做到优秀,做他人信赖的人!

论语的征文篇八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开《论语》这本书,我发现里面的话语虽然简短,但是都充满了哲理,这让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乐?有朋自远

论语的征文模板(23篇)

论语的征文篇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简单的几句话,就教会我学习方法...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