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铁道车辆毕业论文(22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1

铁道车辆毕业论文篇一

(一)更新考试理念,重新定位考试的目的

高职专业课程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的学习。因此在专业课程考试目的的定位上,教研室老师将考试目的定位为检查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及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

(二)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方向

专业课程考核的内容应该能够反映学生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考核时要多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试命题严格按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将本课程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分析、细化,然后根据这些要求建立试题库。学期结束时由教研室主任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由题库中随机组织试卷,以使考试真正能够全面检测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三)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我们改变了以往以笔试为主的考核形式,采取了以专题论文、实际操作考核和笔试考核三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在实际操作项目考核中,教研室要求每位教师针对所任教的课程演练项目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由学生随机抽取两个演练项目进行考核,强化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在本学期的车辆构造与检修课程考核中,笔者就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试比较转8a转向架与k2转向架的差异,说明k2转向架为什么能适应铁路大提速的要求。本题要求学生对新旧两种铁路货车主型转向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并能结合铁路大提速对车辆技术提出的新要求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重视试卷的分析,强调考试的反馈功能

试卷分析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课程考试结束后,教师将考试的题型、难易度、平均得分、分数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从中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攒写专题论文,批阅后及时同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提出的新观点、新设计、采用的新工艺给予鼓励,对文中的不足与同学进行探讨,因人制宜,进行个性化教育,不断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车辆教研室在对我院铁道车辆2004、2005、2006级专业课程考试进行不断的改革探索,受到学校、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效果令人满意,我院2004、2005、2006级车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专业知识及技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也是我们进行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最大动力。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考试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指导思想、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探索,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采取多元化考试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铁道车辆毕业论文篇二

铁路客技站车底作业耦合窗时排序模型与算法雷定猷 张英贵 王新宇 汤波 (1)

不确定条件下编组站动态配流模型及算法研究景云 王慈光 (8)

沪杭运输通道内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叶玉玲 王艺诗 (13)

铁路旅客期望与旅客满意关系研究陈小君 林晓言 (23)

高速列车隧道内等速会车时气动作用力的数值模拟赵晶 李人宪 _ (27)

lz50车轴钢微动磨损特性研究郑健峰 罗军 彭金方 金学松 朱旻昊 (33)

列车运行过程的自适应模糊控制余进 何正友 钱清泉 徐涛 (44)

升压型dc-dc开关变换器的混杂建模与控制研究马红波 冯全源 郭进 (50)

一种contourlet图像块编码算法张悦庭 孟晓锋 尹忠科 王建英 (56)

一种抗spa隐写分析的图像隐写策略刘培培 朱中梁 王宏霞 (63)

铁道车辆毕业论文篇三

摘要:hxn5型内燃机车投入使用以来,在运用过程中,多次发生因机车故障在区间坡停,处理时间长,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文中现针对一起典型的故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单台机车电气故障导致的柴油机异常停机处理进行原理分析,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铁道机车 电气设备 故障 对策

hxn5型机车牵引因两台机车同时停机,在先后使用小复位、大复位2次后仍不能启机。文中针对故障原因,查找出造成机车电气故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一、故障原因分析

1、故障处理

机车入库后,调取这两台hxn5型机车智能显示器的“事件日志”记录进行查看,两台机车的记录信息均存在“本机或重联机车机组停机按钮在闭合位,无法启机”的异常信息记录。

检查两台机车的柴油机重联急停开关均断开正常,柴油机停机回路各控制线路及接插件正常、使用替换法替换各控制电气故障仍无消除,在多次扳动384机车主操纵台司机控制器的过程中,故障现象突然消失。更换司控器后,柴油机启机正常。

拆下384机车的主操纵台司机控制器(简称司控器)进行检查,发现该车的机车司控器的ka―kb的辅助连锁安装位置不当和主凸轮断开点边缘磨损、主手柄凸轮横向间隙变大,造成该车司控器ka―kb触指在惰转位时仍处于吸合状态(该触指应在牵引档5,6位时吸合,其他档位应断开),见图1。

2、柴油机紧急停机回路和档位控制回路(见图2)的原理分析

(1)hxn5型机车柴油机主要控制电气元件介绍

a、cio为集成式输入/输出控制板,cio是“智能显示器”的输人/输出装置。智能显示器通过cio插件板获知机车的操纵条件,并控制牵引和辅助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操作。在柴油机控制回路中智能显示器通过cio接收停机控制指令,并通过cio控制柴油机启停机。

b、pcr为电源控制继电器。为机车控制系统提供电源。

c、cob为控制开关断路器。为控制电气提供电源。

d、mu为重联急停开关(“紧急重联停机”按钮)。扳动mu开关后,主操纵台ess1和副操纵台ess。常开联锁处于闭合位,将给重联在一起的机车cio传输柴油机停机信号,由cio控制柴油机停机。用于司机遇紧急情况强迫停止柴油机运转。

e、mcl为司机控制器。用于给cio提供机车电阻制动和牵引位的档位信号。司机控制器驱动一个凸轮旋转,当这些凸轮高点移动时,升起或降下连在开关触点上的杠杆,从而打开或闭合组合功率手柄相应位置的开关。其中ka―kb触指仅在手柄牵引位5、6位时闭合。

3、停机电路分析

通过判断单台机车燃油输送控制电路故障(如燃料泵电机故障、燃料泵控制接触器故障)不能使两台柴油机同时停机,引发类似同时停机只能是在重联机车的公用的控制回路才能发生。对涉及重联的机车牵引档位控制回路和柴油机强制停机回路进行了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柴油机强制停车电路和牵引档位控制电路共用cio的c22输入端口,提供cio柴油机停机和牵引档位控制信号。停机控制时,机车提供给c22单独一路的74v信号作为cio停机控制信号。而机车牵引运行时(1档以上),c22、c23、c24、c254个端口中至少要同时有两个及以上的控制信号组合提供才能作为cio的柴油机牵引档位信号(见图3)。

需要紧急停止柴油机时,司乘人员扳动mu开关后,ess1或ess2的常开联锁3a一3b触指闭合,74 v直流电经cob开关一ess1或ess2的“3a一3b”触指一tb5h、tb5b端子一dv15号线一tblc端子一cioc22号接口,单独给cio控制柴油机停机,同时通过重联线传递到重联机车cio控制它车柴油机停机。

同时ess1或ess2的常闭联锁“1b一1c”触指断开,确保mu开关扳动后,不论机车主手柄在任意位置,均立即切断柴油机c23、c24、c25的档位信号,保证cio只能收到一路c22的柴油机强制停机信号。但正常情况下,如果mc,上ka―kb在非牵引位5、6档位时不正常闭合,一旦司控器回到惰转位时,由于此时其他档位信号均已断开,柴油机停机信号就会错误输出。

4、故障分析结论

(1)司控器ka―kb的辅助连锁的异常吸合是导致柴油机异常停机的直接原因。因384机车司控器mcl上ka―kb在惰转位时不正常闭合,当司机将司控器回至惰转位时,电流仍可通过司控器闭合的ka―kb触指,进入cio的c22,因为此时c23、c24、c25的档位信号均已正常断开,只有存在一路信号进入c引导致微机系统认为”紧急重联停机”按钮闭合,控制cio发出停车信号,将机车柴油机强行停机。

(2)重联装置的控制作用未解除,是导致该故障发生后,两台机车均无法正常启机的原因。当384机车发生故障停机后,系统通过重联线控制重联机车333机车也强行停机。在其后的处理中,因重联装置未拆除,重联关系始终建立,一位机车384机车的司控器ka―kb触指在惰转位一直处于闭合状态,因此机车只要上电,智能显示器就会始终认为“紧急重联停机”按钮闭合,严禁启动柴油机,并通过重联线控制二位机车也无法启机,致使线上乘务员在两台机车上多次尝试正常启机均失败。将故障的司控器再装回原车,拔除两台机车间的重联线后,333机车可正常启机,但384机车无法正常启动。

二、应对措施

针对此种故障现象,组织对发生的司控器故障进行普查,发现hxn5型机车投入运用5个月来,已发生多起司控器故障。司控器相关故障记载共计10件,其中更换司控器4件,其中有2件更换司控器未记录;更换、打磨、调整动作触指处理5件,其他配件原因造成司控器故障3件。制定了以下措施:

1、技术科、检修车问配合制定普查方案,对hxn5型机车司控器逐台进行普查,发现问题必须彻底处理。具体检查要求如下:首先主手柄置于惰转位,检查主副台司控器k连锁垂直中心线不得越过主手柄断开点边缘;然后将主手柄置于牵引8档(断开点1已面向外部),对主手柄凸轮断开点1下边缘进行涂油.减少该处边缘磨损。

2、机车入库后,行修作业人员要向乘务员询问机车运行情况,并对机车事件日志分析、转储,发现机车异常信息必须上报技术科,对事件日志中记录的机车异常信息必须彻底处理后,方可出库。

3、机车进入修程时,必须对前一趟事件日志文件进行分析,发现机车异常信息必须处理消除,对提报的元器件故障必须交由厂家进行检测,对事件日志文件分析,确认良好后方可交车;对“紧急重联停机”按钮及司控器ka―kb触指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触头虚接、粘结等故障时必须彻底处理。

4、技术科将故障信息反馈回厂家,对近期司控器发生的故障进行综合分析,要求厂家提供司控器日常检修各尺寸要求(现提供的司控器说明书无司控凸轮与联锁凸轮间隙要求)提高产品质量。

5、鉴于原来厂家提供的处理柴油机停机的应急办法通常是检查mu开关应在正常位,然后再“小复位”“大复位”启机,仍不成请求救援的办法。耗时长(仅“复位”操作下来就需要12~15 min),对类似故障无法有效解决,造成机故、机车无动力停留处理不当溜逸、隧道缺氧中毒的一系列隐患。采用优化流程。即线上发生柴油机停机故障时,乘务员应首先查看“事件日志”文件有无故障信息,如有明确信息则按要求处理;如“事件日志”无故障信息显示,则应查看“活动事件”,查看机车当前状态是否存在故障并按规定处理。处理时必须拆除重联线再进行复位启机试验,确保即使一台机车故障,另一台机车能够正常启机维持运行到前方站和出隧道处理。避免高坡、隧道引起的行车、人身安全问题。

结束语

通过采取新措施,hxn5型机车未发生因司控器问题造成hxn5型机车线上故障,消除了因柴油机停机故障对行车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

铁道车辆毕业论文篇四

[摘 要]文章介绍了铁道车辆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电气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分析了实训室的功能及投入产出效果。

[关键词]高职;铁道车辆;空调电气实训室

1.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需要大量铁道车辆运营与检修的高技能人才。为此,高职铁道车辆专业怎样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显得尤为突出。近几年,为适应铁路发展需要,铁道车辆专业招生规模也相应扩大,为了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结合现场实际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校内建立空调电气实训室是很好的选择,这样能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利条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毫无疑问高职学生正是铁路发展中的主力军,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尽快适应好铁路行业岗位是我们需要亟待研究的课题。

同时,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电气在铁道车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能够懂得电气行业入门知识,还要知道其在铁道车辆上的应用。

铁道车辆电气方面从专业角度讲主要包含了客车上的用电设备及供电原理,本文仅讨论空调电气实训室的构想。空调电气实训室所选设备必须与车辆检修部门现场情况相适应,能够尽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场,让学校和工作现场无缝对接。电气实训室建成后,可以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模拟现场检修,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和车辆电气检修的相关知识,通过设置故障培养学生查找故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等等,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可以胜任车辆检修与车辆运用等相关行业工作。

2.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的内容与规划

空调电气实训室主要承担铁道车辆专业的《客车空调系统维护与检修》、《客车电气系统维护与检修》、《车辆维护与检修》等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设备包括车辆空调机组、逆变器、电茶炉设备、综合控制柜、dc600v电源、开放式空调、电动塞拉门系统等。空调电气系统实习是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相关专业的学生了解车辆运用检修部门铁道车辆保养维护的整个过程,掌握理解基本的空调电气知识和常用电气元件识别、检修、操作、保养、装配、调试等基本技能,以满足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操作技能并自主动手检修部分设备为特色,将操作技能训练、基本检修知识和创新启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构筑一个基础扎实而又充满活力的实践平台。

3.资金筹措与项目进度安排

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资金由中央财政支持统一安排解决。先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项目招标,中标单位组织施工,工程施工、安装、调试完成后由院相关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其中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保证期六年。

4.投资效益分析

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空调电气实训室建设和实训课程的开设,将使学生通过现场观察、测试及亲自动手操作,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铁路行业素养及实现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系统地掌握车辆段车辆检修技能,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是“工作过程中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过程。课程的教学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即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建成这样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的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可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

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的需要

实训室建成后,可开展相关的车辆钳工、车辆电工、运用检查员等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工作,可以保证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能获得相关岗位职业资格的认可。

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贯彻“校企合作”原则,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扩大社会服务范围。实训室建成后可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场地及设备资源,为企业提供职业资格考证培训以及铁路的新技术培训,实现学院企业“双赢”。同时,依托客车厂、车辆段、动车组检修所等多个铁路单位,加强校企合作机制,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与企业的融合统一。

铁道车辆毕业论文篇五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维修的认识不断深化,形成了“以可靠性为中心(rcm)”的维修思想和维修制度。但在铁道车辆维修领域内,目前仍然是计划预防修的大框架。整车或大部件定时进行不同等级的维修。多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已使车辆计划预防修体制相当成熟,国内外铁路车辆检修部门在此大框架下,根据车辆的特点实施分层次的大修、换件修和集中修。许多铁路公司在计划预防修的大框架下,实施灵活的状态修,车辆入段后,不再大拆大卸,而是根据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的履历,通过必要的检测诊断来决定部件是否拆卸、更换或修理。对一些重要零部件严格实行寿命管理。

1、我国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x2000动车组维修模式

1998年我国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从瑞典租赁了x2000动车组在广深线投入运营,担负广州东-深圳-九龙(香港)线的客运任务。x2000列车维修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1)列车的可靠性和维修设计

从列车设计开始就对可靠性和维修性有严格要求。用户在购置x2000列车时,在合同文本中就写明所要求满足的可靠性和维修性定量指标,在动车组交货验收时要对这些指标进行验证。

(2)应用lcc方法

应用lcc方法作为选择中标商供货的依据,在供货合同中包括列车lcc的计算和预测结果。也就是说在选择供货商时不仅要考虑列车的购置价格,更重要的是要保证lcc。在设计时将lcc与可靠性、维修性综合考虑。

(3)仍然采用计划预防修的大框架

维修工作按运行里程分为不同的维修等级:6250km的检查,215万km、10万km、30万km和60万km的ⅰ、ⅱ、ⅲ、ⅳ级检修,120万km的ⅰ级大修和360万km的ⅱ级大修。

(4)采用运营维修方法

尽量减少维修停运,除大修入厂外列车维修不脱离运营,充分利用动车组入库的库停时间完成各项修程。具体作法是派一技术支持人员跟车,除随车处理故障外,重要的是向段传输故障信息,使当晚修车组的工作有所准备。同时把检修工作总量分成许多小工作包,每次库停按新编制的计划完成某些小工作包的维修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列车的利用率。

(5)计算机制订维修计划

检修计划由一套计算机软件系统split来制订。该系统根据当天的运行状况、列车已运行的里程、故障发生的情况和前次维修履历自动制订出本次入库的具体维修内容。

2、奥地利铁路rcm/lcc维修模式

奥地利铁路rcm/lcc维修模式是在美国民航“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rc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代机车车辆比较先进的维修体制。其特点是:

(1)确定重要功能零部件,正确进行维修工作

rcm首先要确定产生的功能故障及其零部件,即要确定其故障会引起的严重后果(对安全性、环境性、经济性)的零部件。维修工作主要针对这些零部件进行。改变过去那种不区分后果严重程度,只针对故障进行预防性维修的模式,从而大大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和费用,有效地克服了“维修不足”或“过剩维修”的弊病。

(2)合理选择维修方式

rcm采用逻辑决断图的方法来确定合理的维修方式,确定有关的机件是采用定期维修、视情维修,还是事后维修,或者报废更换或改进设计,使维修工作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科学地确定预防维修工作的间隔期和维修级别

rcm是以现场数据资料和试验结果,经过可靠性统计分析后来确定维修工作的时间间隔和维修级别,而不是沿袭传统的规定或经验来确定维修周期和维修级别,则更科学、更合理。

(4)重视维修的经济性

以最低的lcc为目标安排维修,改变过去对lcc要求重视不够,没有定量指标的状况。rcm/lcc维修模式则重视维修的经济性,不但使用可靠性工程的方法分析出现的功能故障、原因、后果和风险,确定避免和消除这些功能故障措施所需的lcc,通过lcc预测分析作出rcm决策。这样利用rcm和lcc的综合策略框架,从可靠性和费用的目标重新安排车辆维修,从而达到最佳效益的目的。

铁道车辆毕业论文篇六

摘 要:现阶段运输部铁道车辆轮对检修技术不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高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积极探索完善改进检修工艺,开发相应的检修设备。该项目以满足莱钢自备车运用及检修实际情况为基础,完善改进轮对检修的工艺,实施综合检修,并研制了相应的轮对检修设备,实现了检修的标准化作业,提高了检修效率,节约了检修成本,提高了车辆运用可靠性,满足了莱钢铁路运输生产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冶金企业;轮对;铁道车辆;检修

0 引言

山钢集团莱芜分公司共有自备车500余辆,根据修程每年到期检修的铁道车辆轮对和故障检修的轮对共计2000多条,检修任务重,现阶段检修技术水平和检修能力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对设备检修的高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钢铁主业的发展。

1 研究工作与进展

从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等方面深度分析车辆轮对检修、运用现状,借鉴全国同行业铁道车辆先进技术和理念,确定了实施冶金企业铁道车辆轮对综合检修技术的方案。

系统分析现阶段实施的轮对各部的检修工艺及设备是否存在检修质量差和缺项等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从而实现轮对各部均能有效检修的目的,以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逐步完善检修工艺,使之更加适用于莱钢铁道车辆运行的高要求。

2 主要工作

轴承检测工艺及设备的研究设计

我们经过研究分析决定采用较为成熟的测试技术进行铁道车辆轴承状态检测,并引进了振通904数据采集器/双通道机器分析仪实施轴承检测,但是该设备只能进行在线检测,不适合我部轴承检修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对闲置的轴颈车床实施改造,制作了车辆轮对的驱动机构及夹具,实现了车辆轮对在与车体分离状态下的工况模拟,最终实现了轴承离线检测的数据采集、转储及分析功能。

轮对轮轴清洗

该轮对清洗机括控制装置、走行装置及清洗装置等三大部分,它利用配重的重力作用使钢丝刷贴合轮对轴身,对轴身上附着的粘铁和铁锈进行彻底的清洗,具有能耗低、效率高、易于操作、便于维护的优点。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特种车辆铁水车轮径小的现状,钢丝刷轮升降采用软性连接,能够满足不同轮径轮对的清洗。

实施轮缘、轮背堆焊

由于线路曲线半径较小造成铁道车辆尤其是铁水车轮缘、轮背磨耗大。轮缘磨损时容易造成轮缘缺损,轮缘与钢轨的间隙增大,致使车体过分摇摆,引起道岔损坏;当逆着道岔运行时容易发生脱轨事故。轮缘与轮背同时磨耗当车轮运转时容易撞坏尖轨而引起爬上轨面或走向异线,造成脱轨事故。通过对车辆轮对磨耗情况进行分析,我们研究设计了能够对轮缘、轮背都能实施堆焊的多功能堆焊机。

研究轮对镟修工艺,实施不拆轴承(轴箱)轮对镟修

铁道车辆长时间的运用,以及现场运用环境恶劣,造成轮对踏面、轮缘磨耗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按照技术要求应对踏面和轮缘进行镟修成原型尺寸后才能装车运用。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先拆卸轴承后镟修再装配轴承的方法进行维修,这样的方式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多次的轴承拆装导致轮对轴颈磨损,使得轴承、轴颈间过盈量不满足技术要求,最终导致轮对报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研究实施铁道车辆轮对带轴承镟修技术。我们分别对隔离车轮对及轴承、华

山140吨铁水车轮对及轴箱的结构、外形尺寸和加工位置进行分析,从加工回转、夹具定位、力矩传递、卡紧加紧部位等几个方面入手,最终确定了设计方案,设计制作了隔离车轮对不拆轴承镟修夹具和140吨铁水车轮对不拆轴箱镟修夹具。

实施超声波探伤,完善配件探伤工艺

超声波探伤声束覆盖面广,可以探测到轮轴内部以及镶入部的内部缺陷。由于现在我段没有超声波探伤设备只实施磁粉探伤,无法实施超声波检查,所有大修、事故修车辆轮对一直靠外委探伤。而且我段大部分铁水车没有备用轮对,需要探伤的轮对需要集中一部分后才实施外委探伤,及时性差、造成车辆不能正常出库,造成现场车辆运用紧张。鉴于以上问题,我部购置了超声波探伤仪,在已经实施磁粉探伤的基础上,进行轮轴超声波探伤,轮轴检修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极大地提升了。

研制轴承退卸机

轴承与轴颈为过盈配合,从轴颈上拆卸轴承时,需使用专业退卸夹具进行退卸。退卸轴承时,将轮轴中心线与压力机、活塞的中心线调整一致后,把拆装压力机上的退卸夹具夹靠在轴承或轴箱后档,起动油泵,油缸的活塞杆带动退卸夹具将轴承从轴颈上拔出。目前莱钢现有的铁道车辆使用的轴承分为免维护型和特种轴承两种。因此我们根据压装力和轴承轴箱外形尺寸的不同分别设计制作了两台轴承退卸机及配套工装。

轴承清洗及设备的研究

该清洗机适用于特种轴承如22330ca型轴承的清洗,它主要由主机、水系统和电控系统三个系统组成。该清洗机采用喷头体固定、清洗工件回转的方法。清洗过程中,高压力、大流量的清洗液循环喷射清洗。清洗时,主轴通过减速机带动清洗工件转动,清洗剂通过喷嘴喷出,直接射入被清洗轴承的内壁和保持架缝隙中,有效地去除轴承内的油污、铁屑等杂物。

轴承注油工艺的研究与改进

以往轴承润滑用的是手工涂抹方式,油脂只能涂在轴承的外端面。油脂无法进入轴承内部,轴承无法得到有效润滑。因此我们改进轴承注油方式,保障其轴承油脂的填充量和良好的润滑效果。经过对非密封式轴承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现场铁水车运行距离较短,停时较长、运行速度较低,轴承发热量小的特点,研究了轴承密封注油工艺,并设计了轴承注油机。

通过实施对铁水车轴承注油,满足了其轴承的润滑要求。如轴承注油示意图1所示:通过设计注油小车,制作轴承注油模具,将注油模具卡在轴承端面上。这样油脂通过注油管道进入到轴承内部,满足了轴承的润滑要求。

采用封闭式注油方式,可以使油脂充满轴承内腔。①采用密闭式注油的轴承,由于自身的运用特点在运用过程中不会因油脂多而产生较大热量导致燃轴。②在注油过程中,轴承前端面进入的油脂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旧油脂挤出,解决了旧油脂驱除难的技术难题,提高了注油效率的同时保证了轴承润滑质量。

由于设计的注油卡盘紧固后紧贴于轴承外侧,虽然注油过程中轴承内腔填充满了油脂,但车辆运行后油脂即可有部分进入轴箱,使轴承室内油脂填充保持在1/2~2/3,能够充分满足轴承正常工作的需要。

研制全功能轴承压装机

现有的wy型滚动轴承压装机能够实现352226x2-2rz型轴承的标准压装,即:定位、 顶起、快进、夹紧、工进、保压、退回、降下,这八个工步按程序设定自动运行,从而完成轴承压装工作。但是352230-2z/ya、22330ca、22328ca等其他五种轴承外形尺寸各异,所以不能自动完成定位等工序。因此我们联合厂家对该设备进行改造,使得能够实现现有轴承的全自动压装。

3 结束语

运用实践表明冶金企业铁道车辆轮对综合检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实施效果良好,不仅轮对检修项目全面,而且轮轴检修质量极大的提高了,并且增强了冶金铁道车辆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铁道车辆毕业论文篇七

摘 要: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当前颇为紧要的任务。本文对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如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 实践教学 体系研究

1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实践教学已成为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模式。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主要面向铁路机车车辆运用部门一线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技能,最根本的办法是加强实践教学。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开发在实践层面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专业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由于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高,学校经费往往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3)由于实训项目设计不科学,与现场实际脱节,操作性不强,在实践教学中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4)由于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跟不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又不明确,使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5)“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因素,实践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

2 构建高职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企业的工作过程确定实践课程模块,按岗位的技能要求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按生产实际灵活设计学期流程。形成“三融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相融合、学生角色与员工角色相融合。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课程考核的重点,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铁道机车车辆专业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工作任务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应的岗位人员能力也有初级和高级之分,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岗位技能需求,根据专业的特点,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以企业真实活动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学校与订单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订单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组织模式

根据专业岗位要求,校企共同实施“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第一学年走入合作企业,以认知实习为主来感知职业、了解企业文化、夯实基础;第二学年深入合作企业,以边学边做、专业生产实训来熟悉岗位工作、提高技能;第三学年融入订单企业,以毕业设计、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及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来胜任岗位,实现合作就业。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展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专业调研,并联合课程开发专家、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对铁道机车车辆岗位群等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综合考虑工作过程完整性、任务难度适宜性、任务相关度等因素,归并构建学习领域,构建基于“铁道机车车辆运用检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依据对铁道机车车辆实践教学的分析,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子体系,即:通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专门技能实训课程子体系、共享性综合实训课程子体系和校外实训课程子体系。

构建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铁道机车车辆课程实践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项目教学为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注重引进轨道交通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资源,使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做到“教、学、做”有机融合。在具体教学任务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设备上以故障形式给出工作任务,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规范化的操作能力、故障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故障查找过程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锻炼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教师充分发挥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的作用,突出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

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对每一个实训项目,每一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订明确的能力目标、详细的计划安排、每一个时间单位的考核标准。采用过程评价机制、自评与互评、企业参与评价机制、职业技能鉴定机制。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依据自身的行业特点,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作为专业实践教学考核的重点,强调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培养学生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

3 构建高职铁道机

2023年铁道车辆毕业论文(22篇)

铁道车辆毕业论文篇一(一)更新考试理念,重新定位考试的目的高职专业课程的考试的基本任务是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