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数学阅读趣味数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趣味数学阅读感想(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关于数学阅读趣味数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解决问题:

1、出示题1:“四(1)班有8组,每组6人,一共有几人?”要求学生解答。然后教师指出:解决问题就是根据“数量关系”来解实际问题。

2、出示题2:

(1)“方娟同学在第3小组,她前面有3名同学,她后面也有3名同学,问第3小组共有几名同学?”(现场表演)

(2)一根绳子要剪成3段,需剪几下?(现场操作)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有些实际问题要用特殊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一)——用特殊数量关系解答的一些实际问题

[反思:从课题的复习开始,教师就注意抓住学生在解答时较易出错实际问题(前一道容易答“共有6名同学”,后一道容易误答为“要剪3下”)来引入新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及思维的准确性,为后面的学习作了有效的捕垫。]

二、讲授新课

(一)准备知识:

1、下面的每两个“○”中间摆一个“△”,每行要摆几个“△”?

(1)○ ○

(2)○ ○ ○

(3)○ ○ ○ ○

(4)○ ○ ○ ○ ○

(5)○ ○ ○ ○ ○ ○

①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演板,其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练习本上试画。

②引导学生观察填空:

各小题有()个“○”,中间摆了()个“△”。

③引导学生找出规律:“△”的个数总是比“○”的个数少一个。

④运用规律回答:如果有9个“○”,要摆几个“△”?12个“○”呢?

⑤教师小结:两个相邻“○”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间隔”,有几个“间隔”就可以摆几个“△”。概括得出:间隔数=物体的总数量-1。

2巩固规律:口答

①五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如果每两个手指之间都夹一支粉笔(表演),可以夹几支?两个手指之间都夹两支呢?

②我们班一组有7个同学,1、3、5、7号同学站起来后,问:坐下的有几人?(现场表演)

[反思:善于运用“现场表演”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的理性认识作了铺垫和准备。同时这种表演形式因为有学生的参与,使得学生更加专注于听讲和思考,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引导分析:

①问: 100米 里有几个 5米 ?100÷5=20(个)。准备20棵树苗够吗?

②看图帮助理解: 100米 里共有20个 5米 ,实际上就是有20个间隔。

100米

5米 一个间隔共有20个间隔

③得出结论:20个间隔,应该要栽20 1=21(棵)树。

2、学生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列式完成下列板书:

间隔数

100÷5 1

应栽树的棵数

=20 1

=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树苗。

(三)即时训练,课本第118页“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引导分析:

①设问:如果在每两棵树之间插一面小旗,一共要插几面小旗:(36-1=35面)

②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理解“36-1=3 5” 实际上就是表示间隔数。)

③得出结论:36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35个)

2、学生列式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计算完成下列板书:

树的棵数

6×(36-1)

间隔数

=6×35

=210(米)

答: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210米。

三、巩固练习:

1、联系实际练习:一栋6层楼房,每两层之间有22级楼梯,一共有多少级楼梯?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1+2+1=

(2)1+2+1+2+1=

(3)1+2+1+2+1+( )+( )=

(4)1+2+1+2+1+2+1+……+2+1=

50个“ 1”

(通过(1)——(3)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排列规律,做(4)时,先要求学生说出题中共有的特性,然后计算:1×50+2×49=148)

[反思:巩固练习3、4设计得比较巧妙,既紧扣本课所学内容,又能注意适当的变化,始终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愉悦中获取知识,获得用特殊的数量关系解答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题目,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今天所学的特殊数量关系仅限于某些实际问题的解答,还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用另外的特殊数量关系来解答,这有待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反思:小结有针对性和拓展性,使人感到余音缭绕,比起那种戛然而止的做法更有效,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关于数学阅读趣味数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只看题不做题

很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会不断翻书,却不肯亲自动笔练习。考研专家提醒考生,看懂了题不等于就会亲自解题,要以动手练习为主,锻炼好自己的运算能力,否则就会出现正式考试时会做的题而因为运算不过关而拿不到分。

没有明确分阶段

不分阶段复习是复习无计划的表现,分阶段复习,分清阶段复习重点至关重要。第一阶段为系统复习阶段,结合考试大纲,从头至尾复习,达到记住所有公式、概念的目的。第二、三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通过练习,强化能力。

选错了“研友”

数学基础差,没有搞懂基本概念、公式的学生不适合直接上暑期和秋季的强化班。因为不同的班次有着不同的辅导目的,强化班解决不了学生的基础差问题,基础不好的学生上强化班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强化班的目的在于强化,如果大家的基础不好的话还是参加一些基础课程,毕竟路要一步一步走。

公式还没记清

第二、三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以高度综合题为主,是通过大量练习强化公式、概念的阶段,绝对不应该作题时还要不断到书上去查找公式。其实,无论是作同一类型的题目还是作整套试卷,都要总结规律。通过作同一类型试题可以总结考试重点;通过作整套试卷,可以总结答题方法和时间分配方面的经验。

只顾闷头作题,不经常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师。交流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少到可以多探讨出一种解题方法,交流的好,可以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和坏习惯。可以与同学交流,也可以尽可能找到上课老师交流,谦虚好学,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争取让自己站到分析问题,审视问题的高度。考研专家认为,这些都也只是一个片面地了

数学阅读趣味数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趣味数学阅读感想(5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