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惠民讲座心得体会榜样的力量(九篇)
段惠民讲座心得体会榜样的力量篇一
教育智慧从热爱中来。热爱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更是成为一个好教师的首要条件。没有热爱,段老师不可能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忘我投入,逆势成长。没有热爱,段老师更不可能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信念孜孜矻矻,潜心育人。其实,哪一个优秀教师的成功,又离得开“热爱”二字呢?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于漪老师,被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老师,全国道德模范呼秀珍老师,还有很多有名的、无名的优秀教师,他们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热爱,让他们产生了无穷的教育智慧,让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广袤田野里,硕果累累,芳泽遍地!
教育智慧从阅读中来。段老师来自乡村小学校,年轻的时候没有研讨和学习的机会,要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自己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如饥似渴地阅读是他多年的习惯,他曾创下了一个月读30本书的记录。在他的讲座中,我们会听到看到无数丰富而精辟的理论,国外的,国内的,传统的,现代的,都可以拿来成为他的教育法宝,他的带班利器。忽然发现,自己也读书,但跟段老师相比,读得实在太少,悟得实在太浅,用得实在太死。知识就是力量,要让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力量,还是要在多读多悟、活学活用上下功夫啊!
教育智慧从实践中来。都说一个优秀教师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只有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并经受实践检验的教育智慧才是货真价实的。每一次,学校要把最乱的班交给段老师,他不是排斥抗拒,而是认为,又一个锻炼自我、磨炼智慧的机会来了。解决班级失窃事件,教育有自杀倾向的四个孩子,说服家长带领学生去外地旅游,动员家长为班级做贡献,一次次地调查了解,一回回地协调各方,一遍遍地制造机会,一番番地谈心交流,奇迹真的发生了!一个个乱班变成了全校最优秀的集体,一个个顽劣的熊孩子变成了好学上进的优秀学生,段老师也成了全国十佳班主任。李镇西老师说自己是一个“创造故事、记录故事、分享故事”的人,没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实践,哪里会有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呢?
教育智慧从思考中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实践,段老师都强调一个“悟”字。所谓“悟”,就是体悟、琢磨、思考。不仅要学思结合、做思结合,还必须有对庸常生活的敏感和留心。旅途中,一位妈妈摔倒严重受伤,她的女儿却不闻不问,只顾着自己玩手机,看到这一幕,段老师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念:教育要培养的人,首先要知道爹是爹,妈是妈。看到酒店里因为有了专为小男孩量身定做的低矮小便器而使得厕所卫生大为改观,段老师想到教育,只有舍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才能够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也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于段老师来说,处处留心皆智慧啊!只有习惯思考,善于思考,所见所闻所知的一切,才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会将形形色色的“米”酿成属于自己的美酒,散发出醉人的智慧芳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热爱、阅读、实践、思考,教育智慧的源头活水便会汩汩流淌,永不枯竭,我们的教育方塘也终将洒满美丽的天光云影。
段惠民讲座心得体会榜样的力量篇二
9月8日,全国十佳班主任段惠民老师来到百色右江区第六中学举办了一场关于“做智慧教师――外师内悟”的主题讲座。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段老师的报告《感悟生活的教育智慧》,虽然我不是一名班主任,他老的讲座让我真正见识了一个班主任精彩。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掌声和笑声不断,虽然有着表演的成分,但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对班主任工作的那份热爱。
段惠民老师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现任教于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五中学,河南省班主任工作研究会会员。他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大写的人,然后才配做,才能做教育人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教育人的教育人。他主讲的内容是“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什么?今天,通过聆听段惠民老师的讲座,让我真正明白教育就是把“人”当做“人”来培养,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人”。而教育诸多悲剧的产生就是没有把“人”当做“人”来教育。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态度就是“想大问题做小事情”,而段惠民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听他的讲座,让我真正见识一个教育者的胸怀和对教育事业的炽热。听他的讲座,真的是一种享受,听他的讲座,更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专家魏书生说过:“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而王宝祥在《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中谈到:“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如果没有当过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么,他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好的老师,只能算半个老师。他在育人事业中所作的贡献,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体尝到的教师职业的崇高和幸福,也会留下太多的遗憾。”然而,一个好的班主任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段惠民老师在讲座中其实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这就是学习、实践、反思,如果再加上“勤于反思成名师”就更完整点。一个不热爱读书的学生,很难成为大学生;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教师,很难成为大教师,更不用说成为大师!这是他的经典语句。从他讲的仅有的几个案例中,我分别看到了班主任工作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是值得我们终身学习和研究的。而这恰恰是成为一个名班主任的成功之道。“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才能“做得透”!最后我再用段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我这次的报告:“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技能。常在河边走,早晚会湿鞋。天天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总有一天会发现成功的途径,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师之道远,除了切实的目标、一点一滴的坚持和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待学生的一颗爱心。我们要始终坚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不要妄图“张三”变成“李四”,否则只能耗尽心力徒劳无功。
段惠民讲座心得体会榜样的力量篇三
为了提高我校教师团队执行力,着力打造沿河品牌学校,促进学校更进一步的发展,学校安排于20xx年11月14日下午,听了由深圳道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孙老师主讲的“执行力与学校发展”的讲座。其中谈到的执行者应当具备的六心——爱心、公心、责任心、宽容心、平常心、律己心。“爱心”放在首要位置,让我感触很深。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执行者,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深刻领会,始终保持这“六心”,用这“六心”去严格要求自己。从爱心这一层面来说,我的体会是:
一、要热爱自己的事业
“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天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这就是我的从教观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也是一个人从事教育事
段惠民讲座心得体会榜样的力量(九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