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10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篇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一带一路”是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到中亚、中东再到欧洲这样一条带状之路。“一路”是指海上“丝绸之路”。其实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海外贸易早就有了,宋朝时非常发达,明朝有郑和下西洋。今天这个概念是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提出来的。
一座座港口、驿站,不绝于途的货物、原料,以及不断传播的思想、文化、宗教和迁徒的民族,构筑起一张东西方复合网络,从陆地和海洋延伸出来无数贸易路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缘空间里将欧亚大陆紧紧联系起来,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丝绸成了连接世界的纽带,并出现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条路承载着往昔的历史,映照着未来的辉煌。
说一带一路是中国为地区和全球发展提供的“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借助这个平台,中国将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提供公共产品。
“一路一带”是中国将要带领全世界的经济体走向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一路一带是关系世界经济问题、全人类经济问题。中国将带领着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开辟经济新纪元。
国家级顶层战略,看似顶层战略其实也是和百姓息息相关,国家,有国才有家,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中国与世界步入丝路新时代,而在这个时代里,中国与世界商榷未来,共建梦想,共享繁荣。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篇二
丝绸之路曾经繁荣过、辉煌过。主席在主旨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沿线区域曾经是“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可以想象这里曾经的富庶与美好。正如一句俄罗斯谚语:“这不是生活,是吃马林果啊!”(隐喻非常幸福的生活)。然而,这已经是丝绸之路的昨天了。
如果不是“一带一路”倡议,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频繁提及。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连串古人的名字被频繁提起,张骞、郑和、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一系列地理标志格外亮眼,敦煌、喀什、撒马尔罕、巴格达、伊斯坦布尔;一系列古代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唤起人们心底共同的自豪感:中国的四大发明、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源自印度的佛教,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
审时度势的于20xx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三年后的20xx年9月,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期间,中哈两国政府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规划》。对此,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努雷舍夫表示,“光明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对哈萨克斯坦具有重要意义。哈方计划打通从中国途经哈萨克斯坦通往各地区的交通走廊——它们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将促使哈萨克斯坦,乃至整个中亚地区成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巨大中转枢纽和欧亚大陆的桥梁。
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发表了演讲,支持“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普京称,“一带一路”建设是被及时提出的、前景光明的倡议。“提出的包括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和工业在内一体化倡议是一个创举,为世界树立了一个典范”,普京说道。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将俄罗斯视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于20xx年5月签署了“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联合声明。这对于促进欧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对接本质上是经贸合作的对接,即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的对接以及双方共同推进建立自贸区的对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5月12日在俄《劳动报》发表署名文章《“一带一路”——深化中俄合作的新平台》。文章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战略对接已取得早期收获,为中俄务实合作开辟新的广阔空间。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则认为,欧亚经济联盟建设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有利于优化双边贸易结构。“为此,我们应该把贸易结构从商品贸易转向投资贸易,发展长远的合作项目,商品贸易可以被包括在这些项目中。只有这样,贸易合作才能走的更远。‘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框架下的合作也正在向这样的合作模式转变”,杰尼索夫大使说。
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另一个参与国,白俄罗斯作为地处欧亚大陆多条道路交汇之处,在构建欧亚交通走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白俄罗斯积极支持,并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推动欧亚大陆桥建设,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中白工业园更被寄予“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的厚望。20xx年5月12日,主席在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业园,见证首批入园企业获颁入园证书,并在工业园发展蓝图上签名。曾表示,要把中白工业园建设作为合作重点,将园区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明珠和双方互利合作的典范。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贸投资、跨境工业园区建设之间,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实际上是经贸、务实合作的对接,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低迷已困扰全球多年,世界亟需一个新型的国际经贸合作机制来引领全球经济健康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对“一带一路”建设资金支持: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
自助者天助,自救者天救。中国为重振全球经济搭建了新的平台,“一带一路”不只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给“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带来了可预见的发展机遇和共同的经济繁荣,欧亚地区的“筑梦空间”指日可待。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篇三
三年多以来,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普遍响应,取得的成绩超出预期。5月14日至15日将在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次论坛的召开,更显示出“一带一路”建设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
不过,面对“一带一路”推进中出现的困难与挑战,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各种质疑。那么,为什么我们有理由对“一带一路”建设抱有更大的信心?为什么“一带一路”建设必然会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赞赏和支持?此次“论坛”将为这些疑问提供最好的答案。
从世界七大洲五大洋的地理视角看,“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极其深刻的、相互关联的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革命,缩短经济距离,增加经济密度,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将加快中国国内不同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发展大趋同,还将推动欧亚非大陆各国经济一体化和共同发展,进而大力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提高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增长、投资增长、消费增长等潜力。
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五通”是基本手段,“共商共建共享”是工作原则和方法论,缩小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则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这次“论坛”的目的,就在于总结三年多来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规划多方共同建的蓝图,认真分析“五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规模经济、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缩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理距离和空间距离,推行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服务便利化,消除各类有形无形贸易投资壁垒,降低交通成本和制度成本,促进资本、商品、服务、人员、技术、知识流动和分享,促进专业化分工和新型贸易(主要指产业内贸易)发展,发挥各自产业或贸易比较优势,进而促进南方与北方国家、内陆与沿海地区、小国与大国之间从大趋异走向大趋同,为沿线各国人民谋求更多实惠、不断有真真切切的获得感。
“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意义在于践行“共赢主义”
主席曾多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发展的使命是构建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梦想,“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可以说,中国发展到现阶段,有能力、更有意愿帮助和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共同发展,这既是中国发展的责任,更是中国发展的担当,这就是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最大意义。
据统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已经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和协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为双核心,启动实施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瓜达尔港、中俄和中亚油气管线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沿线30多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的国际产能合作; 建设了中白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等沿线50个海外产业园区,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东道国创造税收11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6.3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3.8亿元、进口总额2.4亿元,分别增长0.6%、0.7%和0.5%;中国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达到1260亿美元,增长高达36%。
可以说,“一带一路”的推进,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印证着中国崛起对周边乃至世界发展的重大贡献。
“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向世界昭示,一个冉冉上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她的崛起、发展和进步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中国的发展,将不同于人类近代历史上任何一次西方国家的崛起,后者给世界带来了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而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共赢主义。
共赢主义既是理念,更是目标,中国的发展因此为世界发展创造了巨大的正外部性、溢出效应,“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实现“共赢主义”最直接的战略体现。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必将不断前进的根本原因。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必将促成三个“共同体”
无论从参会代表层次、参会国家数量、参会人员规模,还是从最终达成的成果协议来说,此次“论坛”不仅是近年来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甚至可以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外交盛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得到如此广泛的国际支持,这就是对中国发展的世界贡献的最大肯定和最好验证。
此次“论坛”的主要任务,在于形成沿线各国的共建合力,这就必须努力促成三个“共同体”:首先,打造沿线各国的利益共同体,只有给人民以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一带一路”的倡议才能得到积极响应,政策沟通才能得到广泛认同,“一带一路”的建设才能得到最广大范围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其次,打造沿线各国的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向世界发展注入强劲的中国信心、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和引领新全球化,让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担人类发展重任,共迎人类发展挑战,共建人类发展的美丽家园。
第三,打造沿线各国的命运共同体。使来自三大洲的各国人民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中国的发展就是要同全世界大多数人民一起发展,只有把中国的发展命运同世界上最大多数的人民的发展命运结合在一起,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也才会永葆澎湃动力,中国的发展也才会不断兴旺下去。
此次“论坛”的成功召开将证明,只要中国的发展是真真切切地为沿线和其他国家人民作出贡献,实实在在地为沿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实惠,“一带一路”建设就一定能得到世界大多数人民的真诚相待和真心赞同。这既是一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简单真理,更是中国共赢发展的“天下观”的最佳注脚。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召开,将助推中国与世界携手开启共赢主义时代。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篇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这注定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拓展与政策沟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3年多的时间,一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行动,逐渐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1500(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