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本书阅读致家长一封信12篇(汇总)
整本书阅读致家长一封信篇一
您好!
今年2月13日给您写完第一封信,一转眼,过去了一个多月。孩子们新学期重回校园,每天都在学校腾飞楼的时代舞台上表演他们的才艺。尤其是3月6日下午,学校的近百名孩子,前往凤城广场,通过一场“感恩新时代,一起向未来”的大型表演活动,祝福冬残奥会顺利举办,祝福清远市建市34周年。此次活动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和报道,孩子们通过这些表演活动,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课余学习的兴趣,变得更加开朗和活泼,这是我们非常欣喜的。
说完开学的事情,这次就和家长们聊聊读书和研学的话题吧。有人说脚步到不了的地方,阅读可以到达;眼睛看不到的地方,阅读可以带你看到;自身未曾经历的事情,阅读可以带你感受。让孩子与书结伴,就是选择和“优秀”的人在一起。阅读对一个人的视野开阔、思想成熟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想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么让孩子喜欢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孩子并非天生爱读书,阅读兴趣是需要启蒙的,当孩子到了能说话的年纪,其实就应该开始阅读了。孩子的阅读也是需要榜样的,孩子看到家长读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肯定会好奇:读书真的那么有意思吗?这时候把你看的书与孩子分享,他就会知道读书是一件很酷的事。阅读的种子是在家中播下的,教师只是一束阳光,加速种子的生长而已。
对孩子来说,能够到书店选书,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挑书,就像家庭主妇在超市购物一样,有很强烈的满足感。所以假期家长带孩子到书店购书,可以是假期的一个娱乐项目。开始的时候,不要限制孩子购书的种类,只要他爱读就好。当然,可以让他学会看图书排行榜,选择更加权威和经典的书来看。家长尽量定期和孩子分享读书的心得,保持孩子阅读的兴趣。我这里可以推荐几种方式:辟一个家庭阅读区,舒服地阅读,取一个吸引人的名字,如“亲子阅读吧”;家长摘抄一些经典或有趣的语句、笑话和诗歌,藏在孩子的文具盒里、书包里、枕头上,时常给孩子一些惊喜;孩子不愿睡觉时,问“你是看半小时书还是马上关灯睡觉?”,孩子会选择看书,虽然不是愿意看书,但为了不睡觉,也就慢慢培养起睡前看书的习惯;把精心选择的图书作为生日礼物给孩子等。当孩子有了读书的兴趣以后,他就有了一位“好老师”在他身边,时刻提醒他怎么生活,怎么处事,怎么面对各种困难,他的人生也就有了底线,我们家长就可以“袖手旁观”了。
要想博览群书,看得太慢,恐怕读不了多少本书。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指出,现在“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小学一年级课本还看不太出来,到了三年级,课文就分为两种课型,一是精读课,二是略读课。初中教材“精读”干脆改为“教读”,“略读”改为“自读”,加上课外阅读,就建构了“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以往语文教学比较偏重精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学生要学会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快速阅读,记住书中主要的观点、事情和数据就可以了。我们阅读的经验告诉我们,看书经常要“跳读”、“猜读”。“猜读”就是碰到不怎么懂的词句,根据上下文语境去“猜”,大致理解,就往下读,不停留,不去所谓查字典。“跳读”就是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者不太感兴趣的内容,尽快往下读。书不一定全都要精读,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这样才有阅读“面”,才有读书的兴趣。
现在的新高考命题材料范围大大拓展,包括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有的考题就考了宋代的货币制度,殷墟甲骨文史学文章,之后有人统计,这些内容99%的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家长应该注意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和学生检索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和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群文阅读,一般认为是在较短的时间里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
新高考不但扩面,还强调阅读速度。以前语文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这两年高考语文的题量和学生要做完的体量,比往年悄悄增加了5%-8%。到我们的孩子将来参加高考时,语文会让15%的人做不完!可见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速度非常重要。
即使孩子对漫画或侦探小说之类的某一种类型图书有喜好倾向,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涉猎一些不同类型的图书,文史类图书让孩子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体艺类图书让孩子喜欢健康生活,科学类图书让孩子热爱自然。尤其是像《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普图书能够解答孩子小小脑袋里的诸多问题,同时也会培养起他们的科学精神、求真意识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梦想,不会轻易被违背科学的谎话欺骗。包括一些小说、寓言、军事类的读物、杂志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家长千万要记住,在孩子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不要强迫孩子去阅读所谓的“书单”,不要把读书看作一件工作或任务,更加不要用恐吓或惩罚的方式,否则孩子会在内心里对读书产生巨大的抵触。读书的引导应该是由家长在“无意”中分享出来,在读书的电视栏目中受到“诱惑”而去找书,在班级的读书分享时受到激励去看书。同时,当孩子说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因为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是一种对家长的信任,表达出来,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去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和阅读障碍。
阅读不但是一种兴趣,更是一种能力,帮助我们一辈子有好的品质生活。阅读的效果第一个是收获知识。近几年的高考题目越来越多以漫画的形式展示考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文字阅读能力,还要具备读图的能力。读图则是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总结能力、提炼能力的综合表达,应该说读图比文字阅读能力要求更高,因为读图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将画面的内容进行文字表述上的转换,也可以说读图是一种更高等级的阅读训练。没有较好的阅读能力,学生数学的应用类题目都无法审题,更加就不要说做对了。所以要让孩子数学获得好成绩,也要提高阅读的品质。
阅读还能养成良好的品德,使学生的思想成熟起来。安徒生的《白雪公主》童话故事教会学生学会善良,识别丑恶;法布尔的《昆虫记》让孩子敬畏自然,珍惜生命;《三国演义》让学生了解政治与战争,种下英雄主义的种子;《西游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知道成功需要付出努力;《窗边的小豆豆》会让孩子珍惜友情,尊重他人。孩子阅读的不但是文字,更有情感,还有现实生活中不曾有的经历,相当于家中有各种名人来做客。当家里的书多起来的时候,亲子阅读成为习惯的时候,当孩子阅读品质提高的时候,孩子的人生之路就不会走歪,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就尽到了。
关于研学,我想给家长们说的是,古人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从今年开始,我校将会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各样的研学活动,包括春秋游的研学,夏、冬令营,周末的研学等。
通过研学活动,让孩子走出小屋和校门,走向大自然,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呼吸新鲜空气,与同伴合作学习,感受24节气带来的四季变化,享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丽风景。运用课内所学知识,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这些丰富的阅历将成为他们一辈子的财富。我们今年还将全面改革寒、暑假作业的方式,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替代过去的简单机械的读、写、算,适应未来中考、高考的改革,让我们的孩子赢得未来,赢得一生。希望我们组织这类研学活动的时候,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孩子完成寒、暑假实践作业的时候,您能够与他成为学习的伙伴,共同完成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
最后感谢您在百忙当中抽空阅读此信,春暖花开时,顺祝您全家身体康健!家庭和睦!
写信人:
日期:
整本书阅读致家长一封信篇二
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
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寒假。宅在家,读在家,练在家,在这一段独处时光中,我们有很多独特的体验和收获。我们关注着每天的疫情变化,也被战斗在防控疫情一线的科学家、医生、解放军、志愿者,以及所有为此付出努力的人们所感动,他们都是“贤者”。我们在思考,到底该如何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我们又该如何改进学习方式,见贤思齐,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考力的人。我们在每天与家人共度难关的经历中,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在生活中学会成长。当然,我们的老师也一样经历着这些,每天在为新学期学习做着充分的准备,研究网课,搜集资料,批改作业,做好微课,测试平台,提供指导,与各位家长沟通。这个假期,我也跟大家一样,读了十多本书,收获很多很多。
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宅家的日子即将远去,美丽的校园已向你们敞开了怀抱。如何在这个非常的学期,做好我们的每件事,规划好每个学习方案,让自己更好的成长。我的建议是:一切从读书开始。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
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使人的精神更加富有,可以使人道德更加高尚,可以使人生命更加亮丽。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读书让贫乏和平庸远离学校;读书让博学和睿智丰富学校;读书让生命价值得以提升……“读好书、读书好、好读书”应该成为我们全校师生的一种信念和永恒追求。
歌德说过:“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明代的董其昌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汉代刘向还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从这里我们会懂得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可以塑造我们崭新的人生。
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还说:“读书越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由此我们会明确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休息,是一种解脱,是人类精神上的营养剂。它可以养心益德,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杨雄说过:“能读千赋,自能为之。”苏轼说过:“厚积而薄发”由此可见,读书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多读书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新学期,我们要不断读书思考,学习历练,努力践行“启真养善毓美,立德开智树人”的校训,让自己更有思考力,从而使我们像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贤者一样,为人民的健康幸福生活,为祖国的未来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不管在尚未返校期间,还是上学以后,我希望你们每天读书,多阅读些传记故事,看看人生的百态,找到生活的乐趣;多阅读些经典作品,跟随名家的脚步,找寻生命的意义。在静静的读书中与他人对话,在这样的读书对话中学习思考问题,学习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你自己感兴趣的事,我希望你们每天的读书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中低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天能坚持聆听各种故事,听完与爸爸妈妈讨论故事;高年级的同学,每天还可以收听新闻,关心国内外大事,时刻与社会对话,了解当前的疫情发展情况,与家人讨论防控问题,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要做到这些,你必须努力规划好每天的学习计划,努力让自己来安排好每件事,真正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也是中国人说的“慎独”给人带来的成长价值。你可知道,自主能力可是一切成长的基础。
在这期间,我也希望我们的家长朋友,能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问题,认真观察和思考每个孩子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与孩子一起读书、交流、努力学习,改进我们的家庭教育。我相信,这段特殊时期的考验,一定会造就一批懂教育有智慧优秀家长。
当然,我们每位教师,现在早已经投入到紧张的教育教学中去。“盯”牢每个学生的每天学习进展,“关”心学习中碰到困难的学生,“跟”踪学生的学习历程。我希望老师们还要抓紧读书学习,与学生一起读书,指导学生读书,成为学生读书的榜样,继续以最饱满的热情为每个学生每位家长做好服务,创造特殊日子的学习成长好故事,为武威新城区第一小学的教育教学历史写下最难忘的一页。
在这期间,我们还有继续努力锻炼身体,并走向更广的社会实践,在劳动中发现创造美好事物,在生活中体验学习成长的快乐,在思辨中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努力把读书作为最重要的一种品格来锻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为创造中国美好生活之未来积蓄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力量。全面复学之后,我希望所有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反思这段特殊时期的成长经历,总结得失,查漏补缺,为自己更好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始终相信:未来属于有准备的人。
老师们,同学们,一校美丽的校园树正抽芽,花已渐开,我期待着你们的归来。
xxx
20xx年xx月xx日
整本书阅读致家长一封信篇三
贵家长:
您好!
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20xx年4月23日第xx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中国推动“全民阅读”活动xx周年。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什么读书使人聪明呢?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人的大脑好比待垦的荒地,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使它成为热土。只有在这样的沃野里,才有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结出丰硕的知识之果;没有大量高质量阅读的人,我们也不敢对他的将来乐观。
当前,很多家长依旧存在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我的孩子完成“本职工作”已经费力了,还是少读课外书,集中精力务正业的好。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还是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吧:“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正因为功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很艰难,所以我们更要鼓
最新整本书阅读致家长一封信12篇(汇总)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