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红楼梦》的感受和心得1500字左右 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12篇)
读《红楼梦》的感受和心得1500字左右 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篇一
——题记
提到《红楼梦》,人们想到的大多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亦或是为林妹妹的香消玉殒而扼腕叹息。而对于薛宝钗,大多数人对她的印象都是虚伪、善于逢迎,认为她虽然表面上是一个大家闺秀,但内心却很势利,甚至连对宝玉的感情也带着利益的成分。其实我认为未必就真是这样的。
首先,宝钗接受过良好的封建正统教育,宽容大度,温婉娴静,是个典型的名门淑女,其次,她博览群书,文采斐然,这从她所作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而说她虚伪、善于逢迎,可就真是有点冤枉他了。宝钗早年丧父,只有一个年事已高的母亲和一个不成器的哥哥,家中的大大小小事情都需要她的操持,她从小就要周旋于各色人物中间,所以养成了“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性格”,后来,宝钗因为种种原因而进了贾府,在贾府里,宝钗因为自身温和宽容、平易近人的个性而“大得下人之心”,又因为贤惠能干而为贾母所称道:“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这评价可真是极高的。宝钗有了好东西也是与大家一起分享,且从不厚此薄彼。第六十回中,薛宝钗把薛蟠从江南回来送自己的东西,在分送众姐妹时,也送了一些给贾环,贾环的母亲赵姨娘非常感激:“怨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平常看起来果真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几东西来,他挨门送到,也不显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赵姨娘尖酸刻薄,对人总是有三分防范心理,宝钗能够得到她的赞扬,更是说明了宝钗是极为为人处世的,这也是天性敏感孤傲的林妹妹所比不上的。
贾府里几乎人人都对宝钗佩服不已,连丫头下人们也喜欢和她说话,可就是这样好人缘的宝钗,却偏偏对那“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静若秋波”的风流佳公子暗生了情愫。作为金陵四大家族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之女,他对贾宝玉的感情也和贾府中的其他女子是不一样的。他深爱着贾宝玉,却不似袭人那般对宝玉百依百顺,也不似黛玉那般对宝玉使小性子,更不似晴雯那般处处与宝玉针锋相对。从始至终,他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宝玉。她劝宝玉打马进京,求取功名,丝毫不是为了自己着想,仅仅是希望自己深爱的男子能够成为一个有作为之人,而不是整天流连于脂粉丛中,虚耗大好时光。可是宝玉却对她的善意不予理睬,认为她势力世俗,反而变得和她有点疏远了。
连后世之人也认为宝钗劝宝玉做官是为了自己日后当宝夫人而做准备,而林黛玉才是真正和宝玉性情相投之人,他们可以在月下共读西厢,可以在花间吟诗作乐,不理会世俗的牵绊,伦理的束缚,是一对真正的神仙眷侣。可如果事情真照这样发展,如果薛宝钗不在宝黛之间横插一脚,结局就真是皆大欢喜吗?我看未必。贾宝玉若是不考取功名,吃穿用度倒是不用愁,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有些才华的败家子而已。而林黛玉任性敏感的性子,也是极不适合做贾府未来当家主母的。更何况贾宝玉天性“博爱”,四处留情,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以恋人的关系短期相处的话,还可以比较和谐,但如果是要以夫妻的身份长期和平相处,这是断断不可能的。而只有宝钗大度宽容的性格,才可以包容宝玉的风流和孩童习性。
或许真的是造化弄人,她会遇到那个清冷得不似人间女子的林姑娘,宝玉对林妹妹几乎是一见钟情,而后来宝钗进了贾府之后,宝玉有一段时间和宝钗走得极近,好似有些冷落了林妹妹,其实不然,宝玉虽然和宝钗走得近,但他心心念念的仍是林妹妹,而非宝姐姐。纵然后来林妹妹一缕香魂终归离恨天,她和宝玉也结成了世人眼中的金玉良缘,可她却终究没能与宝玉举案齐眉。只能在宝玉出家后发出“到底是意难平”的感慨。
一座红楼困住了那么多人,而宝钗是其中陷得最深的那一个,在宝玉与青灯古佛常伴之时,她仍是小心的掩了自己的情绪,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贾府的老老少少。宝玉就像是她的一场梦,纵然并不美好,纵然会使她眉头深锁,她却仍不愿醒来……
读《红楼梦》的感受和心得1500字左右 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篇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家府被抄,身世飘零,仰头望天,泪痕满面,曹雪芹以其真实生活背景,塑造了红楼梦这一名作,触发了我心中的无限感慨。
名著中塑造了多个角色,其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前世姻缘令我大为触动,一颗羸弱的小草受到了几汩水滴的恩惠,来世便用泪水报答恩人,这奇妙的缘分,让整个作品的氛围变得氤氲温暖。
来世,林黛玉因母亲病故,父亲劝说,背井离乡来到了贾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并不是主人,在贾家需要处处留心,步步小心,但因与宝玉相遇、相知到自由恋爱而改变了黛玉本来忧愁苦闷的心情。
我因宝玉与黛玉的共读西厢记而变得心情浪花朵朵翻涌不止;因宝玉对黛玉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深情款款告白而怦然心动;因黛玉的任性乖张的“宝姐姐和你好怎么样,不和你好又怎么样,宝姐姐今和你好明不和你好又怎样”而不自觉上扬嘴角;因宝玉的“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料定天地之间灵淑之气之忠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林妹妹从不说这样的混话”,不谋求仕途经济的追求自由叛逆自我的性格而心情复杂难解;因黛玉苦闷凄美的葬花场景而感动;因宝玉温柔的呼唤“颦颦”而心跳不止;因宝玉提亲引得黛玉染病令我心惊肉跳;因黛玉心如死灰,在宝玉新婚当晚焚稿而难过低泣……
木石前盟是美好而奇特的,两人的经历是曲折不完美的,但全书的精彩不仅仅局限在木石前盟上,也离不开众多性格各异的其他人。
她作为家族管理者,拥有着果断专行的特权,全家上下她都归她管理,王熙凤,如她名字的读音一般,她犀利刻薄。当凤姐毒设相思局,令贾瑞魂不守舍,正照镜子,精神错乱死去;她在被偷娶的尤二姐面前尽展好人心,骗尤二姐进入府中,在尤氏面前撒泼打滚,大闹宁国府,为尤二姐设下陷阱,让尤二姐吞金而死;她因自己的私利,弄权逼迫多对恋人相继自尽,也出主意让宝玉偷娶宝钗……我面对凤姐的心狠手辣,一面对她含有怨念,一面又对她心中作肯。
她,最有反抗精神的丫鬟,被称为“小黛玉”,宝玉戏谑她,她便率性的撕碎扇子;宝玉烧坏了孔雀裘,她便拖着病倒的身子为他补衣;她因被王夫人说是教坏宝玉的人,而被赶了出来,但日夜思念着宝玉,再与宝玉相见,就与他互换了贴身小袄红绫袄,并将自己葱管似的指甲咬下来送给宝玉……刚烈、自尊、不屈不挠、反抗精神……在我的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来,晴雯,一个美人病死于那样凄惨的景象下,不禁令我哀叹连连。
她,封建礼教下培养的家族接班人,心思细腻,心机重重,与宝玉有着金玉良缘之说。她因意外听到小红与他人的对话,心生一计,装作来寻黛玉,将责任退给了黛玉;在家庭聚会上,贾母让她点食品与戏剧,她便依照贾母的喜好来安排;当袭人央求湘云做些针线活,她心疼湘云劳累,主动接过针线活……宝钗,一个标准的三从四德的大家闺秀,受家庭摆布,没有婚姻自由,但却体贴他人,无私付出,对她,我复杂难解。
刘姥姥进大观园,笑话连连;鸳鸯反抗家族安排,得以保全自己;贾政怒打宝玉,王夫人舍身保护,引出李纨伤心事;柳湘莲暴打薛蟠,不打不相识,二人后来结为好兄弟……各种情节编织出了最五彩的红楼梦,但红楼梦最终也逃不出两个字:消亡。
在家族安排下,宝玉被骗,娶了薛宝钗,其结果,黛玉熬尽了爱情的最后一滴眼泪,说出“宝玉,宝玉,你好……”最后一句话后,含恨而死,宝玉不顾已经怀孕的宝钗,疯癫出家做了和尚,凤姐病死,探春远嫁,迎春被蹂躏致死……四大家族相继衰落,家府被抄,人员流离,不覆从前。
当书中贾府的一切从繁荣归为零,合上书,闭目回想,沉浸其中,故事片段像流水划过脑海,上演着电视剧,我想,其中的糟粕——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对女子的压迫、对婚姻的捆绑、落后、受贿等等,都是我们应该摒弃的。而其中的精华,就是这里面的想要诉说的意愿——空。不论世间有多么繁华,多么美丽,多么精彩,多么令人着迷,到头来,最终的一切都将会是空的,虚幻的,不复存在的,一切都会归为零,什么都没有了。贾府曾经辉煌,但却一步步走向消亡,是什么导致了最后的灰飞烟灭?我想,每个人都参与了贾家的毁灭历程,每个人都是导致毁灭的推波助澜的那一股力量。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读《红楼梦》的感受和心得1500字左右 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篇三
这个暑假,我又将原著版《红楼梦》翻出,看了一遍,在刚识字的年纪,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儿童版带拼音的《红楼梦》,于是,每晚缠着爸妈给我讲一章作为睡前故事,小小的我看着书上精美的插图,在内心幻想偌大荣国府的盛象。再后来年岁稍长,妈妈为我买来原著版《红楼梦》,虽看得不全懂,却也囫囵吞枣地读了几遍,当时觉得最复杂的是,就是人物关系。赵姨娘是谁的小老婆?贾琏是刑夫人的儿子吗?一整个大家族,上至贾母下至丫鬟,凡提到名字的,最后的结果也都交待了,这里不得不佩服曹雪芹先生写作的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曹先生自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整本书结尾以"贾雨村言"即"假语村言",因此书中虚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相承接,常在一个人冤死后,再出现在一个濒死之人面前,如凤姐死前看到尤二姐对她笑……这样的情节,让我又时不时心惊肉跳一回。既然刚才提到红楼梦中复杂人物关系,我就来说说自己对一些人物的看法。
提起《红楼梦》,不得不说说林黛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宝哥哥与林妹妹的爱情悲剧让人嗟叹。林黛玉风流袅娜,娇小柔弱,惹人怜爱。她深得贾母的喜欢,否则贾母也不会在放爆竹时独搂黛玉入怀了。可贾母等一众人明知宝黛相爱,却不促成这门亲事,其原因是黛玉的多病。确实,黛玉心思过于缜密,一件喜事想出悲来,落下泪来,试问她如何能不病?她虽风姿绰约,我见犹怜,却只因自身性格二无法获得像宝钗那样健康的身体。书中写她多心多想的大多是与宝玉有关的事,而在众姐妹中,她是最会打趣人的俏颦儿,是写诗奇才林潇湘,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爱情中的女人都有疑心病?
而薛宝钗,却是与林黛玉的性格截然相反。曾读过一篇文章,说宝钗的内心是一片清明的。不错,作为整本书中最明白、最识大体、最想的通、最宽容大度的人,宝钗不论是待人还是接物亦或是遭遇变故,都是头一个明白人。她宽容大度,因此人人都愿意和她交往。她细心地关心着身边的人,她曾日日为身为自己的情敌的黛玉送燕窝;她曾在香菱受委屈时保护她。她内心澄澈,看透世事,即使是在宝玉出家后,她也只是落下泪后忙劝薛姨妈和王夫人想开些。我觉得她一定是最长寿的人,只因她处事不惊、娴静如月。她是贤妻,亦必是良母。尽管知道宝玉心中只有林妹妹,她依然无怨无悔地悉心照顾宝玉,为他着想,解他的心结,劝勉他勤学。宝钗是真正的智者,在红楼这场大梦中,她似乎是坐看梦中人情百态而内心无波亦无澜。
再来说说袭人和晴雯:这两人都是我非常欣赏的丫鬟。她们伏侍宝玉尽心尽力,细心备至。袭人贤惠,也心仪于宝玉,文中说宝玉待袭人与旁人是不同的,她应是意识到宝玉的感情,因此在宝玉踹了她一脚后心凉了半截。她最多只能做侧室,她心中对做姨娘的命运应是有些害怕的。她怕色衰爱弛,怕正室欺压,但她对宝玉的爱是不动摇的,这样一个聪明而贤惠的丫头,最后结局也是好的。她本欲为宝玉而死,却意外发现所嫁之人乃宝玉之友蒋玉函,最后想来应是夫妻和睦、儿女承欢膝下。晴雯则是个大美女,凤姐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的好。”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妹妹,也因花颜而耽了莫须有的罪名,因病惨死。在《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她的落落大方、勇敢坚韧让我敬佩。她死后被宝玉杜撰为芙蓉花神,也不枉她对宝玉尽心伏侍一番。袭人和晴雯同为丫鬟却不同命,其原因是晴雯的开放、反抗精神与当时封闭的时代相抵触。
最后来说说赵姨娘,这个戏份并不多的“坏女人”。小时候不懂太多,对赵姨娘只一字评述:坏。略大些,才发现了赵姨娘并不是坏,她是有无奈、无能为力的。她和马道婆用魇魔法设计害凤姐和宝玉,是狠毒。但文中马道婆进赵姨娘屋子时看到的是满炕头的零碎的、不成样的绸缎,可见赵姨娘作为小人物悲哀的命运。主子只做了半个,比下人好不到哪里,还要每日每夜忍着一窝子气。她是贾政的侧室。又生了儿女,所谓纳妾纳色,想必她也曾有过美人如玉的岁月;也曾有过相爱交好的小厮;也曾与贾政恩爱缱绻,只可惜女儿探春总不和她同一战线,儿子贾环又是扶不上墙的烂泥,而她又是个好争风吃醋、斤斤计较、极具小市民气质的女子,也正因此,她骂女儿、打儿子,惹得人人讨厌。她在偌大荣国府内无可安身之处,或许,她会在每次被姑娘太太们欺辱后无力地叹息一声吧。赵姨娘“坏”的背后隐藏着外表光鲜生活下满地的虱子,也正给了当今时代那些整天做梦想飞上枝头变凤凰的灰姑娘警示。
除出色的人物塑造外,《红楼梦》中大量优美而隽永的诗文,让我不得不惊叹于曹先生的妙笔生花、妙语连珠。
《红楼梦》于康乾盛世出现,表达了对反对封建、追求平等、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它的问世,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更是出现了一门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曹雪芹先生如此出色之作,不愧为后人称道。
读《红楼梦》的感受和心得1500字左右 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篇四
选择读《红楼梦》纯粹是一种偶然
2023年读《红楼梦》的感受和心得1500字左右 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1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