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9篇(大全)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1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30多年来,王丹凤一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耐心细致的作风影响着学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妈妈”。

学生小牧父亲早逝,母亲病重在床,王丹凤了解情况后,经常在节假日带着生活用品前去探望。在王丹凤的鼓励下,小牧实现理想,考上本科,现在已进入检察院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

中职学生自信心普遍不足,甚至还有些坏习惯。身为人师,王丹凤从不放弃,坚持不懈地以一颗仁爱之心鼓励、教导他们。

学生小帅刚入校时,头上缠着纱布,询问他时,小帅毫不在乎地说:“打仗打的”。王丹凤了解到他是单亲家庭,比较叛逆。王丹凤便更用心地发掘他的优点,积极鼓励他。比如,小帅体育好就让他当体育委员,但要求他在班级发挥表率作用。王丹凤陪他走路回家,边走边谈心,逐渐小帅变得懂事守纪,最终在技能大赛中获奖。

王丹凤所带的班集体,班风正,凝聚力强。团体操、运动会、大合唱、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多次获一等奖。班级近三分之一学生担任学校学生会和团委干部,班级连年获优秀班集体称号。王丹凤被评为省市级优秀班主任,多次给年轻班主任做经验报告,带动年轻教师成长。

作为一名党员,王丹凤在教学工作中勇挑重担。近10年,她一直承担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省赛技能队的训练工作,长年带领技能训练队,没有寒暑假和周末。即使脚部扭伤,脚肿得鞋都穿不进去,王丹凤也没有请假休息。当看到学生们终于达到训练要求,跳起来祝贺那一瞬间,她所有的疲惫也都一扫而光。

她为培养学生精准、专注的工匠精神,无怨无悔。夜晚训练后星光点点的操场也在师生心中分外明亮。领奖台上,学生找回丧失已久的自信,这是她与学生共同追求的享受,这也是她作为一名职业教师的荣光。

比如,技能队的小云来自农村,加之父母残疾,家庭经济困难。王丹凤在训练之余,经常带水果、鸡蛋、牛奶等滋补品,给她改善生活,引导小云不断成长。经过3年打磨,小云在省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被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择优录取,不仅免除3年学费,还成为了高职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技能队的小圆也是农村孩子,能吃苦但性格浮躁。王丹凤为了帮助她养成稳重、精准、坚持的工匠品质,便每天利用放学后时间陪她一对一练习技能,精雕细琢地锻炼她的意志。经过两个月的培训,小圆获得了省级大赛二等奖。

王丹凤所带学生连续8年获市技能大赛冠军,连年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并入围国赛;4名学生获得大学3年免学费资格,2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王丹凤的个人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获得教师技能竞赛一等奖,连年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省级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李妈妈:让黑暗的世界打开一扇心窗

中师毕业后,李龙梅先在重庆一所普通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副校长。20__年,因为倔强、好强、坚韧的性格被组织选中,将她调任重庆市担任盲人学校副校长。那一年,她37岁。

巴掌大的学校,陈旧灰暗的教学楼,简陋落后的教学设备,狭窄潮湿的学生宿舍,40几个学生……这些都在李龙梅的预想之中,但盲孩子身上散发的异味,呆滞的面容,视障教学的简单重复枯燥,视障教育交流沟通的难度之大,还是让这个有着十几年丰富经验的教坛老手始料未及。那年冬天的一个早上,一个穿着破烂、流着鼻涕的盲孩子在校门口专门等她,泣诉了自己从小因残疾被父母遗弃,在福利院长大的经历。“听说您很漂亮,我可以摸一摸您的脸吗?”就这一个温柔的抚摸,彻底唤醒了她内心深处的母性。她决定首先从“妈妈”这个角色做起。

照顾学生,她是盲孩子的“守护者”。李龙梅从街上买来刷子、水管、清洁剂,坚持每天利用午休时间带头清理下水道、刷洗厕所,解决了长期以来学校厕所脏臭的“老大难”。学生寝室没有独立卫生间,她和老师们分头带孩子到自己寝室,为他们洗澡、理发,喷上花露水,让孩子享受到过节般的欢喜。她为进入青春期的女孩买来胸罩、卫生巾,教她们穿戴使用,教给她们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和自我保护常识。节假日里,她带着水果糕点,到学校里陪孩子聊天。寒冷冬天里,不少孩子手生冻疮,凹凸不平的盲文点字磨得手指破了皮,她心疼得流下眼泪,轻轻握起孩子的手放到自己怀中。

了解学生,她是盲孩子的“百事通”。盲文以6个小圆点的凹凸变化排列出64种符形,其学习阅读难度之大,非常人所想象。李龙梅主动承担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任务。为了尽快适应教学,她把盲文字母表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装进包里,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强化记忆,甚至把盲文带回家试着关灯摸读。到校一周后,她就可以批改盲文作业,让同事们大为惊讶。她积极参加市教委、教育部组织的研修培训,如饥似渴地学习《视力残疾儿童心理与教育》《盲人定向行走指导》等专业课程,了解盲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特征,掌握行为问题干预、感觉统合训练、定向行走等措施手段。她还不辞辛劳,北上南下,向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学习办学经验,了解特殊教育前沿理念,让自己从一个特殊教育“门外汉”迅速成长为行家里手。

懂得学生,她是盲孩子的“知心妈妈”。每个残疾孩子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背后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李林,从小尿床,调皮,爱占小便宜,家长长期失联。那一年暑假,李龙梅带着老师驱车200多公里到巫溪县的大山深处李林家去家访,见到的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妈妈尿毒症晚期,生命垂危;爸爸常年在外游荡小偷小摸,是派出所的常客;两个哥哥染上毒瘾,刚刚刑满释放。这样的家境让李龙梅心痛不已,她发动中医朋友为李林免费治疗尿床毛病,在接触中发现了这个孩子惊人的音乐天赋。音乐老师教他学会了9种乐器演奏、呼麦等歌唱艺术,升入高中后老师“开小灶”帮他恶补文化课知识,李龙梅带头捐款共计7000多元解决他赴长春参加高考的费用。20__年,李林以出色的专业成绩被长春大学音乐学院录取,上大学后如鱼得水,成为校园“音乐达人”,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

这样的家访,她带着全校教师坚持了10年,累计行程3万多公里,受访学生近300人次,覆盖重庆30多个区县及周边省市边远地区,让无数的孩子、家长热泪盈眶,也打动了无数的社会公众。李龙梅办公室墙上有一副字: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她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我的孩子”,孩子们在校园里听到她的声音,也亲热地叫她“李妈妈”。正是带着母爱出发、一路行走,才给视障孩子黑暗的世界带去了光明和温暖。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执着坚守,一心扑在乡村教育教学工作上

20__年3月,由于工作的需要,张万波老师开始走上了教务工作的岗位。同时他还是初一二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数学课,还兼任九年级的年部主任。超出常人数倍的工作量。那时已经是中学高级教师的他,让许多人都不理解,在别人眼里觉得他这么做没必要,他觉得做一天老师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对的起乡村的学生,对的起自己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正是这样一份信念让他毅然决然的执着的坚守着这份工作。

还记得初接教务处工作,整个教务处就他一个人,连一个干事都没有,要负责全校24个班级的教务工作。有很多工作都要学习、了解、摸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他也深知搞好教学工作是他的立身之本,是重中之重,他必须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并尽可能地处理好教务处工作、数学教学工作和班主任管理工作之间的关系和时间的分配,见缝插针地谋划安排,穿梭于教务处、班级和任课教师之间。几乎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甚至早读站在教室看着学生读书时,都会头脑中不断发问“今天都有哪些事要做?需要每个老师都做什么具体的事情?”不断发问,逐条安排解决。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10年。

1997年儿子到县城上高中,78岁的母亲和75岁的父亲先后因为心脏问题做了两次大手术,张万波都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耽误学校的工作,没有离开他挚爱的乡村教育教学。尽管张万波已经是鬓角泛白的中年教师,又地处偏远的农村,但是他始终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锐意进取,在课改、教育教研和信息化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我县推行课程改革的初期,他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出适合农村中学的教学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些都发表在中小学名师精品课程系列丛书《修炼---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和《骨干教师成长案例与精彩课堂实录》书中。他主持研究的的课题《初中数学纠错本有效性的研究》在县、市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推广到全校。在20__年全国第四届暨辽宁省第二届微课大赛中,在他精心的组织和培训下,学校有9人获得省级奖励,有3人获得国家级奖励,同时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他个人所做的微课获得了省级和国家级二等奖,同时他个人获得突出贡献奖。

20__年6月张万波老师走上了教学副校

最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9篇(大全)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篇一30多年来,王丹凤一直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耐心细致的作风影响着学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她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