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聊斋读书心得500字篇一
《聊斋》既有《水浒》的奔放,又有《西游记》的神奇。既有《三国》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给人一种《红楼梦》那“满纸荒唐言”的感觉,不过,它自己的风格:说鬼也把人吓得哇哇大叫。
初读此书,便由然而生一股阴冷的怪感。再往下读,一股寒意直冲脊梁上来,周围被鬼气纠缠着,天地昏暗无光,一团黑烟在纸上生出手脚……惊叫一声,冲到阳光下一看,只见满纸鬼气,再仔细一看,不过一个个小字排列的方阵,不禁让人感叹蒲作者把方块汉字使得出神入化!
在此书中,心肠软的王生、披着人皮的鬼、斩妖除魔的道士,掏吃人心的夜叉……都给我以极深的印象。当我看到巨大的木偶与人挥刀相向时,我不禁为持刀斩鬼的勇士捏一把汗;当我看到邪恶的夜叉闯入民宅大肆抢夺时,我冷汗连连。当神犬吃下火炭时,我惊奇得合不拢嘴……
这就是《聊斋》,说它是武侠小说,他比武侠多几份纯真,说他是童话,又比童话多几份邪恶黑暗……
这就是《聊斋》,一本神奇、刺激、可爱、纯真、邪恶、黑暗的名著,独一无二之名著,值得好好“品味”!
聊斋读书心得500字篇二
你相信世上有鬼吗?不相信?我就相信。我告诉你啊第一左手食指有黑痣的人;第二头发枯黄无光泽的人;第三家里木梳超过4把的人;第四凌晨2点47分洗脸的人;第五凌晨1点44分出生的人;第六额头发青的人;第七在家中卫生间的镜子里可以直接看到窗户的人;第八在5月14日打破碗的人。以上几种人呢可以看见鬼。自己好好检查一下吧嘿嘿!好了好了闲话少说总之你看了《聊斋志异》就知道了。其中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画皮》和《花姑子》两相比较《画皮》更恐怖一些而《花姑子》有灵异之风。《画皮》讲的是一个鬼它取人之皮披在自己身上冒充人因而夺取了顾生的心脏顾生的妻子陈氏幸好得到了一个乞丐的帮助救活了顾生。而《花姑子》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安生(安幼舆)与美丽的獐子精花姑子之间的传奇故事我也就不多说了。
其实《聊斋》表面上在讲鬼、狐一类的故事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在康熙时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蒲松龄所在的那个时代贪污成风赃官比比皆是清官能有几个?比作者生活好的不少比他生活差的更多然而他们未必都会去思考这些社会问题。作者大胆地揭开了所谓“盛世”下的“烂疤”替那些饱受迫害的下层人民提出控诉!在这里我又不禁佩服作者的慧眼明珠佩服他敢于正视现实的精神。
最后还是以作者的一首诗为结尾吧:
姑妄言之故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
聊斋读书心得500字篇三
初读聊斋,是在三年级时。当时只记得这世界上有一本书里讲了许多鬼故事,仅此而已。后来在六年级的语文课中,老师就这本《聊斋志异》上过一段时间的赏析课,这时我才渐渐开始了解聊斋世界,了解《聊斋志异》里面的神神怪怪,还有他们的“头领”蒲松龄。再后来我偶然去了趟书店,买了本《聊斋志异》,回家慢慢“享用”。三读聊斋,让我领悟了一些与以前不同的东西,也更了解《聊斋》其人其事。
《聊斋》全书12卷491篇,篇幅有长有短。有的篇章长达数页,有的短至几行,却是各有兴味,让读者或是感动泪下,或是提心吊胆,或是会心一笑。我很喜欢《聊斋》中一篇十分短小精悍,却让读者拍手称奇的《红毛毡》,全文如下:
红毛国,旧许与中国相贸易。边帅见其众,不许登岸。红毛人固请赐一毡地足矣。边帅思一毡所容无几,许之。其人置毡岸上仅容二人;拉之容四五人;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已数百人矣。短刃并发,出于不意,被掠数里而去。
此文仅一百零二字,却是没有一个废字。体现了那块毡子神奇的拉伸性能,读来得人一笑,最有意思的是“且拉且登,顷刻毡大亩许”一句话,看似“真实地”描写红毛国人能拉伸至一亩的毡子,实际上却是运用夸张手法,让人感到奇怪(也许这就是整部书取名《聊斋志异》中“志异”两字的意义)。
这样的夸张手法在全文中的运用还有很多。比如说文中对妇人的描写常用一些“才姿慧丽,
聊斋读书心得500字(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