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骨干教师培训感受心得 骨干教师培训的感想(通用十一篇)
骨干教师培训感受心得 骨干教师培训的感想篇一
在本次培训中有幸让我听到了渭南市临渭市教研室主任杨晓蓉老师、渭南市临渭区南塘小学郗莉老师、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李琦老师、咸阳市渭城区风轮小学陈阿莉老师、曹有凡名师工作室燕小艳老师和刘老师这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方面的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特别是陈阿莉导师做的名师成长录《不忘初心》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陈老师说的这句话让我记忆忧心,她说一个人一辈子不是看你把多少人比下去,而是看你影响过多少人。她的成功背后付出了努力、艰辛。让我深深的明白成功重在实践的道理。还有燕小艳老师讲的什么是微型课?微型课与说课、微型课与微课、微型课与常态课的区别的讲座,让我眼前一亮,让我对微型课、微课、常规课的区别有了更深的了解。什么叫微型课?微型课有什么特点?怎样上好微型课?上微型课要注意什么问题?详实的报告让我们这些从农村一线去的老师如获似宝、茅塞顿开。见到了导师们对教育发展深入研究,见解独到,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做为一个小学教师,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在此期间,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的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几十年来的辛苦探索,留下了太多的宝贵财富!留下了太多的酸甜苦辣。在培训过程中,无论是教育教学的相关讲座,还是专业知识的授课,无论给我们上课的是知名教授,还是普通的老师,没有那一个不是兢兢业业的,是她们让我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转变了观念,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
一、更新了教育观念
现代的教师应成为学生潜在品质的开发者;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心理咨询者和健康的引领者;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挖掘和理解教材中去摸索教学方法。经过这次培训,我觉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转变。我深深的感觉到,作为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尊重学生,具有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才可以做一个好教师。
二、拓展了视野,收获点滴。
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充电机会。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业务素质。还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本次培训给我们每位老师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展示的平台,还能得到各位导师的诚恳指导,面对面的交流,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给学生讲“口渴”一词时就是借鉴了陈阿莉老师为其他老师点评的“得意”一词的理解。让我豁然开朗,这么直观,学生多么好接受。还有通过听了几位省能、市能老师的示范课,几位老师课堂语言亲和力很强,教学设计取舍恰当,课堂能突破重点,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我由衷的为她们点赞。几位老师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样,语言鼓励性很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让我收获多多。虽然我才刚刚对微型课有所了解,展示课又得到陈老师的亲自指导,但是我坚信通过这次培训,能促使自己更加至力于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因为每一天都能面对不同风格的教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耳濡目染的东西很多。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也许会走得很累,但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走下去,也能走下去。前边的路很长,前面的人也很多,我不能走到最前沿,但我会朝这个目标去努力。
三、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灵魂得到了净化
这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已经慢慢倦怠,沉重,沉重的令人窒息。我早已像一台机器,不再有灵感。把教师当成了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可通过这几天的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
四、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通过学习,让我更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总之,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收获。培训后回到工作岗位中,我会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示范课中的亮点,自己收获的新知充分运用到教学工作中,积极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微型课的任务教学,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骨干教师培训感受心得 骨干教师培训的感想篇二
xx年7月14日至7月30日,乐东县中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70多人从椰风海韵的海南飞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赴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完成了一轮培训。虽然成都的天气很潮湿,虽然暑期的休息被打破,但老师们每天却很快乐而又充实。
本次培训班级管理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在出勤上严格遵守请假制度,并及时公布出勤情况,做到班级管理透明化、公开化,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使我们的培训工作在各方面都日趋完美,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语文班应出勤47人,实出勤47人,每位参训教师完成2篇学习感悟,语文班编辑出版了一期图文并茂的墙报。在县研训学校和各位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次培训参训人员在半个月的培训中都表现了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培训结束的时候都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培训形式都很适合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收获颇丰。
一、在专家指导下提高自我
“问渠哪得清如来,为有源头活水来”。“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坠”,每一次的专题讲座都是那么精彩!带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种种疑问,我们走进了培训课堂。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们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们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们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
培训期间,聆听了成都市石室中学张冬梅老师对作文教学的独到见解。张老师从自己的写作经历和情怀谈起,从“山雨文学”谈起,讲述了非常先进、独到的观点。让我懂得了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作文,如何鼓励学生说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话语,如何创新作文构思,如何创新语言表达,如何做好作文讲评课,习作的设计与处理等等。她给我们展示的《用爱和智慧引导特别孩子的成长》《当花儿早开时》两篇论文,散文《青葱岁月,渐行渐远》,给我启迪和震撼,使我懂得了榜样的重要意义。只有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引领学生。特别是《当花儿早开时》,它揭示的是中学生的早恋现象。张老师没有粗暴的去干涉学生,而是用爱心慢慢地去引导孩子,理解孩子,体现了教育无痕的理念。她用极富感染力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再配深情的讲述,把我们带进了她的班级,她的课堂,她的问题学生,他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在她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老师们个个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她的讲座,让我们如沐春风,驱散了职业带给我们的一些倦怠,我们听得很真诚,很投入,很尽情,很自然……
二、在学习中提升自我。
各位知名教授、专家、特级教师的讲座,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心灵洗礼,重新诠释了自我,从中找到了差距:虽爱学生但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虽懂教育规律但重理论轻实践;虽能研究但没有成为自觉行为;虽有底气但还远远不够……
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总结与积累,才能逐步的提升自己。半个月的理论学习,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们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这次培训,给我们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
三、在合作交流中发展自我。
“他山之石可攻玉”。通过听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卿平海老师的《新课程练笔的问题解决策略》的讲座,让我们明白了小组合作的分组办法、小组成员的分工及其职责、小组合作的训练,清晰的明白了小组合作的具体操作方法,同时,我们也按卿老师的要求,划分了小组,并且实行小组合作加分的办法,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卿老师为我们讲述了新课程练笔教学的基本理念、问题归因和有效策略。这样的课,既生动有趣,又兴味盎然。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颇深。
以后的课堂培训都有了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一是受训老师听课的方式“活”了,或站,或写,或讲,形式多样。受训教师的思维随着方式的变化始终保持高度的集中与兴奋。二是老师们接受的方式“活”了。不再是单一的教师灌输式,而是通过自学、对学、群学、展示、评价、反思多种方式获得,没有疲惫感,效果较好。三是教学方法“活”了。讲课老师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由一人的独演变为全员的参与。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习活动的经纪人,学生自主探究的引路人,讨论问题的平等参与者,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者。四是学法“活”了。学法不再是教师被动的注入式,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整理、展示,从而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
四、温故知新,拨云见日
听了那么多的专家的讲座,才发现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不平坦的。光环的背后,是自己艰辛的付出。人生,是不能重走回头路的。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故事,与我而言,又是不可复制。但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一个人,对于自己走过的路,都需要驻足回望。这条路,你走对了吗?这个拐角,你有没有偏离方向?回首过去,才能更好地看清未来的方向,毕竟我们还有很长的人生路要走。深夜,躺在床上,联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总是久久难以入睡。曾经,以为登上了小山顶,尽览无限风光。而如今,就像太湖畔的芦苇,随风摇曳;就像野外的小草,悄无声息。通过培训,我们充分认识到,行走于人生路上时,还要舍得时间回头望望,温故才能知新,拨云才能见日。
记得有人说过:“充满爱心的人,心里坦荡;敬业奉献的人,心里扎实;托起明天太阳的人,心里一片光明。” 回首看去感慨颇多,既有学习的劳累,又有收获的甘甜。培训能达到令人最苦最累却又心甘情愿的境界,因为她实实在在的让我们有了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收获。这次培训,让我感受着要钻研的路很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半个月的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们要让它细水长流。我明白,“骨干”这一称谓带给人的不会有太多的荣誉,却有无尽的责任,悬语文教育之重任于肩,那该是何等沉重。
我们庆幸自己走进了四川师范大学,看到的是满眼生机盎然的春色,呼吸的是扑鼻而来的墨香,感受的是蒸蒸日上的教育前景。我们越来越坚信:实践出真知。我们这些在乐东县语文骨干教师,正沐浴着和煦的改革春风,吸取着省内各大名师的教育雨露,整装待发,不负众望,回馈乡邻。自己那颗早已属于教育战线的红心早已回归海南,登上三尺讲台,为繁荣乐东县教育事业做好了全面的心理准备。
回顾半个月的学习研究,反思自我沉甸甸的收获,培训过程当中我们真可谓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我们将播种希望,收获喜悦,放飞梦想,扬帆起航。
骨干教师培训感受心得 骨干教师培训的感想篇三
此次,吾有幸为东莞市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之学员,甚为欣慰,甚为感谢学校领导提供学习良机,牢记校长“开阔视野,更新知识”之叮嘱,不敢怠慢,勤勤恳恳,求学于专家教授,问道于同窗好友,启迪思想,更新理念,拓展学识,获益匪浅,感触良多。
一、感受课程
此次培训,自20xx年8月始,至20xx年4月止,时间跨度大,由广东教育学院办班。课程涉及常规教学梳理,新课标课堂及教学行为的反思,科研能力的提高,观摩课和展示课等内容,力图让学员完成培训后能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科教研发挥一定的引领作用。通过学习,推动、促进、帮助学员成为名师,抑或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能手。
名师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可借鉴。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发现名师至少具备有这么三个特质:一个是学识渊博。谈起考试来,分析起题型来,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唾沫四溅——应试之匠也;聊起课本之外来,究其生活情趣来,孤陋寡闻,抓耳挠腮,驻足不前——应试之祸也。如此,与名师天然绝缘耳。另一个是表现欲强。师者,说白是三寸舌功,是杰出的导演,是优秀的演员,需强于表达,善于表演,精于表现。秉性“八竿子打不出一句话”者,自诩“酒深不怕巷子深”者,痴迷“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者,不适合做名师,也成不了名师。名师者,“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名师者,需要打磨,更需经营。虽只有三分,也要往十分里整。三是形象优雅。外形不一定要帅气或漂亮,但一定要有气质;举止不一定要超凡脱俗或翩跹如仙,但一定要优雅得体;言谈不一定要惊世骇俗或字正腔圆,但一定要吐字清晰且富有磁性与表现力。对镜观己,差远矣。于是,揣一副学习的心态则坦然。
二、感受吾师
市局“三名工程”以来,可谓势之浩浩,心之灼灼。此地经济斐然,而人文欠兴,有识之士不觉奔走呼告,培育文化。于是投入巨资,力争六年内将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一轮,为重要而紧迫之事。故此,此次培训师资历来最为雄厚,来源有三:一为“学院派”。学究气浓,慎思缜密,理念常新。二为“教研派”。省内教研员之佼佼者,发端基层,理论结合实践,各有体会,自成一家,视教研为人生,令人敬叹。三为“讲坛派”。至今伫立三尺讲坛,优质课执牛耳者,课堂技能技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除此,还有丰富之宝藏,就是同窗的切磋。
三、感受同窗
同窗者自下而上,层层申报,处处报批,可谓藏龙卧虎。五十九人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引入模块化学习机制,既便于沟通交流,又强于切磋砥砺。除一人外,都已告别单身,年龄介于而立不惑之间,年富力强,大多已是中层干部以上。男女各半,各具才华,有思想深邃者,有知识渊博者,有能力超强者,亦有能歌善舞、交游广泛者。“不读书,不出游、不歌舞、不消闲,不足为语文老师”——有人口出“狂言”——也是性情中人,先成人,后成材罢了。师出同门,则友谊长存,则相互砥砺,相互帮扶,形成教育科研的合力,培育教育科研的大好氛围,弃铜腐,弃名利,弃孤独,求学识,求技能,求理想,善莫大焉。
半载,弹指一挥间。课程的春风化雨,导师的谆谆教诲,同窗的欢声笑语,恍如隔日,如影随形,给人智慧,催人奋进。杏坛之路,留下这段弥足珍贵的足迹,不失为人生之巨大财富。
骨干教师培训感受心得 骨干教师培训的感想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xx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培训分二个阶段进行,为此,我要要感谢校领导和全体小语组同仁们给我这个培训学习的机会!感谢教育学院教授与老师传授给了我很多宝贵知识与经验。
今天,我就把这次到在教育学院及教育培训实践基地学校――福州市钱塘小学培训学习期间获得的一些收获与体会向大家作分享。时间有限,我把印像较深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也希望能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因为,之前我很难得参加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所以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天起,我就始终以骨干教师的标准对照自己,要求自己,积极参加骨干班的每一次学习活动,22天的时间非常有限,可这次培训活动却给我很大的收获和启发。
骨干老师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特级教师的教学展示,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说课、上课、评课。也有学员的互动讨论,更有导师的指导、引领。通过理论的培训学习,现场的教学观摩,还有自己的教学实践。因此,这22天来的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22天,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22天。我真的真的受益匪浅。22天来,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也开阔了眼界;还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疑惑。这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现将我这次培训的收获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应该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有奋斗感、有专业感的教师。
期间,我听了xx省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专家的讲座,到福州市钱塘小学参加教学观摩与教研等实践活动。名师、专家的一次次精彩的演绎,曾经让我是多么心潮澎湃,心潮涌动,精妙绝伦之处简直让我忘记呼吸,因此,我也曾有了三分的躁动。因为他们让我体会到什么是敬业、乐教,如何做一个是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的教师。期间,我听了本省其它各地有关骨干教师的评课,交流发言,他们让我感受到我的压力,因为他们说得都很棒,很有水平,。我一一听他们的发言,就他们非等闲之辈,我想:他们平时一定有经过不断的学习与锻炼,我也体会到我们三明的教研普遍没有我省其它地方做得好。我还听说,xx省的教研活动上不如浙江,下不如广东。因此,xx省教育厅把xx省教育学院确定为基础教育培训基地,欲为xx省培养一大些名师、有较高专业水准的教师,教育学院的工作重点也就从学历教育转变为为xx省培训中小学教师的摇篮,也就是说将来我们中还会有更多的教师有机会到教育学院,参加培训。目前学院已开设的培训有,小学语文、数学、综合、心理健康、电脑、思品等学科。
培训期间,我的第一感觉是:城里老师的挺辛苦,但他们辛苦并快乐着!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教育学院二附小教师何捷,他经常到外地参加全国的教研活动,到外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然而,他每个星期还得身兼主科教学,他的百字作文教学在全国相当的影响,他教过的学生,一个个作文写得一流,他班上的学生发表的作品太多太多了,学生的家长都想方设法让孩子在他的班上读书。何捷老师长得挺帅,何捷老也挺辛苦,他是我的偶像,更是许许多多女教师崇拜的对象。连江实验小学特级教师(副校长)刘仁增,闽侯上街中心小学校长张依芳,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教师高玉他们不但是名师,有些是校长、副校长、但他们都没有离开教学一线,始终都能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无么奉献着,他们都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我实践的学校是福州市钱塘小学。钱塘小学的女教师可多,90%以上吧,因此,有几位哥们问我,你在钱小看到的美女教师不少吧?一定幸福死了,我肯定的说:是的!幸福无比呀!说的也是,我长了两只眼睛,还带着眼镜,不想看美女还真挺难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仅看到她们外在的美,更看到她们的内在美,敬业精神实在让人难忘:她们是多么敬业、乐教,多么上进,相当专业。
骨干教师培训感受心得 骨干教师培训的感想篇五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此
2023年骨干教师培训感受心得 骨干教师培训的感想(通用十一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