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环境污染个人心得体会(十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1

环境污染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去大城市游览,却发现天色昏暗,雾霾遍天,我忍不住发牢骚:都怪那些化工厂,排放了废气,才使空气被污染。

去逛街,却发现街上垃圾遍地,污水直流,我开始责怪:都怪那些没素质的人,乱扔垃圾,乱泼脏水,才使街道变得肮脏。

环境的破坏,让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埋怨破坏者:是他们!是他们破坏了环境!是他们让天空不再湛蓝,是他们让河水不再清澈,是他们让绿色一点一点消失!

我理所当然地浪费了一张又一张纸,理所当然地为求方便而坐了一次又一次汽车,理所当然地将垃圾一次又一次扔在地上。

因为,我觉得环境污染与我无关。

然而,报纸上一篇有关环境污染的统计,彻底否决了我的想法,我才发现,我错得很离谱。

我的书本堆满书桌,只用过一次的白纸塞满纸篓,我从没想过,它们其实就是被砍伐的某棵树的一部分。

本来可以骑车的我坐在小汽车上,汽车车尾排出白烟,我从没想过,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其实就会成为污染蓝天的一部分。

吃完烧烤,随手把竹签扔在地上,我从没想过,看起来细细的竹签,竟然也会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

我总是认为环境污染是那些大工厂之类的巨大工程造成的,却从未想过,自己平时的行为,也是对环境的一种破坏,虽然是一些微小的行为,但是,一次又一次的破坏、一个人又一个人的破坏累计起来,就是对环境的一个巨大创伤。

环境的污染竟与我相关,这出乎我的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许多人的力量加起来,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我想,保护环境也是如此,环境污染与我们息息相关,所以,我要做的,不应该是一味的埋怨,而是,从自身做起,爱惜环境。

因为,环境污染竟与我有关。

环境污染个人心得体会篇二

提起爱护环境,很多人便立刻会想到这是政府的事,是环保局、环保组织、甚至环保志愿者的事。虽然,我们经常能从电视、报刊等传媒上听到或看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身边的环保”……之类宣传用语,却并未在意,也并未来去想它与我到底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往往就忽略了它。

那么什么是身边的环保呢?其实,“身边的环保”就是自身的环保我们都知道,乱扔纸屑、随地吐痰、不爱护公物,在公共场所吸烟……这些毛病是不讲卫生、缺乏社会公德的体现,在传统道德规范中这些行为历来被人们唾弃与瞧不起。

首先来说说水的污染和浪费吧。有许多企业加工厂为省事,就把排出来的污水倒进河里河又流到江湖四海让这水里的鱼都翻白肚皮了。还有许多人为了逃避卫生费,就把垃圾丢进河里。赣江可以游泳有许多人晚上就到赣江去游泳。可是那里有非常多的垃圾,把水弄得臭臭的。渐渐得去那里游泳的人少了起来。因为每天晚上有人游完了泳就到旁边买小吃。

这一吃可不得了,有些人就把垃圾扔在那里不管了。那里就变得臭气熏天。还有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小朋友把酒瓶敲碎扔进赣江里,晚上有大人和小孩来游泳。有一个小朋友被那破碎的酒瓶割到了大动脉,而停止了呼吸。有些人浪费水资源,要知道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滴一滴水。一年就要白白浪费了36方水呢!在这里我要提醒人们要节约用水,充分利用水资源不要去污染我们生命最宝贵的“东西”。

说完了水,来说说森林。没有森林,小鸟就没有家。没有森林,母亲河将继续泛滥。没有森林,世界将变成大沙漠。要知道没有森林,母亲河每年就要浪费4000吨宝贵的土壤,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来越严重。这样就垦越穷,越穷越垦,母亲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

我要向全世界的人们呼吁,要保护环境。爱惜自己的家园。家园只能有一个,毁了它就不可能再有一个新的家园了。爱护环境从我做起。

环境污染个人心得体会篇三

在十年前的中国,大气污染问题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可能是个比较飘渺的话题。正如空气本身的性质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无处不在。而专家学者们则主要关注的是对于工业生产,燃煤发电所产生的硫氧化物的处理和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处理。十年时间飞逝,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关注生活的质量问题。与其同时越发严重的正是中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其中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明显。这几年来关于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话题被讨论得沸沸扬扬,专家们各有其立场,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全球变暖问题似乎仍很遥远。对于温室气体所带来的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动植物灭亡的问题,人们大多数是在电视新闻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恶劣天气的频发也并不是发生在世界每个角落。相比于温室气体所带的大气污染问题,人们开始关注更多的便是最近发生在北京,广州,武汉等多地的灰霾问题。尤其是在北京持续很久的灰霾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更是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的高度关注。而其实对于灰霾现象,国外专家学者很多年前便开始研究。

那么何为灰霾?灰霾是导致近地面大气浑浊的多种空气污染物的混合体。构成灰霾的主要污染物是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碳、元素碳、等固体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挥发性有机物等气态污染物。灰霾往往与天然污染源的排放和二次污染污染物的形成有关,还与一定的气象条件和地形有关。我们现在最关注的同时也最难解决的室外污染物之一是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被分类为两种,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和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pm10)。虽然两种形式的颗粒物都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危害,pm2.5被普遍认为是更危险的,因为它的体积小,大约只有人类头发宽度的1/30。人们在呼吸时,pm2.5可以进入人类肺组织深处,甚至进入血液,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更小的颗粒物在大气中可以有较长的停留时间。因此,pm2.5可以传播的更远,停留在空气的时间越长,影响更大的人口。pm2.5和pm10的主要来源包括机动车,电厂和其他工业源,以及生物质的燃烧。其中一个主要的来源是柴油为动力的车辆。这些污染源相结合,可以在城市或农村地区天空一片阴霾,而且往往发生在下午时段。

对于容易形成灰霾的城市,除了城市当地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的影响以外,特定的地形导致污染物的难以扩散也是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像美国的洛杉矶,还有前面提到的受灰霾影响的北京和武汉都受到了地形的影响。洛杉矶市三面被群山包围,当地空气干燥,白天阳光充足。到了晚上,地表面冷却很快。地面附近的空气变冷,而上层空气都比较热,形成逆温。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背靠太行山余脉和燕山山脉,面对辽阔的华北平原,东南距渤海约150公里,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和沙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干燥,冬季寒冷且大风猛烈。武汉市则居于内陆、距海洋远,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明显。通过比较以上3个城市的情况可以发现它们都是较大的工业城市,而且城市海拔较低,周围至少有一面是高地,都分布在低于南北纬50度的地方。这些地区夏季阳光明媚,天气温暖干燥。在城市的盆地地区,逆温现象十分普遍。夏季的阳光使地面温度升高,城市街道和建筑物迅速升温,与炎热的物体表面接触的空气温度升高。通过对流空气向上运动,但它却不能穿透逆温层,因为上面的空气温度更暖且密度更小。空气聚集,但连续的对流形成了垂直的循环,使空气完全混合在一起。从建筑物和汽车废气释放出的气体和颗粒也都聚集在逆温层下,通过对流把聚集的空气彻底混合。这样导致污染物无法快速扩散而聚集,大大增加了当地的污染物浓度。

城市内部灰霾的形成也同样受到了这种类似地形的影响,学者称它为街谷模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及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逐渐被人工生态系统取代,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楼与马路,很容易形成城市街道峡谷。这种城市街道峡谷是指两侧有连续,高大建筑物的狭长城市街道空间。在这种地形下,上层大气在进入城市时,风速迅速降低并产生特殊的湍流,使街谷内的流场完全不同于上层大气。而气流对污染物具有显著的运输、稀释、和扩散作用,因此,对城市街谷内污染物的浓度、分布有着很大影响。北京的灰霾现象正是因为污染物积聚难以扩散而导致北京的灰霾持续了如此之久。有相关专家的研究发现,除了通过控制排放源,增大扩散和增加沉积率来降低大气中污染颗粒物的浓度以外,地面的性质也影响着颗粒物的浓度。有研究表明植被对城市空气质量能有接近5%的提高。在城市,尤其是在城市街谷地带种植植被能通过增加沉积作用而降低60%的可吸入颗粒物(pm)浓度和40%的二氧化氮(no2)浓度。因此,通过对植被的合理利用能过创造一个有效的城市污染过滤膜,对密集城市地带空气质量的提高有着快速有效并且持续性的影响。

灰霾问题不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相反它是一个长久的问题,从它如何形成,加剧到我们如何解决治理并消除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

灰霾现象,它只是地球环境污染的一个缩影。我们更应该探究它的根源问题,什么才是它形成的根源,什么才是它加剧的根源。我们没法通过改变天然的气候和地形来解决城市灰霾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排放源,通过增加植被,加强城市绿化来阻止灰霾的加剧。人类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在追求高科技的同时却忘记了自然本身的无穷力量。越来越高的大楼,越来越发达便利的交通,相反的却是城市越来越差的生活环境。在灰色的钢筋水泥世界里生活久了,人们是否会怀念那晴朗的蓝天,向往呼吸新鲜的空气和在那充满生机的绿色大自然世界里生活。

环境污染个人心得体会篇四

我们对环境做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公民至今仍有一部分人不是环保意识淡薄,就是没有环保意识,有的还在自觉不自觉地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森林是地球之肺.可是在一些地方成片成片地砍伐森林,甚至连幼林也难以幸免;一些企业在建厂时就没有环保意识,把河流变成了他们的排污池;一些厂矿排污严重超标,他们与环保部门“捉迷藏”,把污染物排入空中、排入河流;公共场所或马路上,有些人随地乱扔垃圾;有的公共汽车驾驶员,出了车门就不再有环保意识,把车厢里的垃圾往马路上扫;有些清洁工为图方便,把路面垃圾扫进下水道里;一些街头饭馆,剩饭剩菜连同污水倒得马路遍地都是……这一幕幕,确实不能不让我们感到忧虑.如果我们不让这些人加强环保意识,不去制止他们破坏环境的行为,上个世纪末叶墨西哥城严重大气污染导致许多居民罹患疾病的悲剧,将会在我们身边重演.

环境与人类唇齿相依.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类爱护环境,环境施惠于人的过程.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采取几项措施,新闻单位广为宣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使我们的每一位公民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全民投身环境保护工作.也只有这样,环境才会报答我们.就像一位著名的环保学家所说的那样:“我们爱护地球像爱护我们自己,地球也将奉献给我们她所有的一切.

人类生存在环境之中,人类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环境.这时,人的环保意识便显得十分关键.废旧电器该如何处置,“白色污染”该怎样解决,乃至如何对待周围的一草一木,说到底都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有了这种意识,增强了这种意识,一些棘手的问题也就不再成其为问题.所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环境保护的根本.

面对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自然环境,我们采取的措施也最终围绕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弱反映了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毕竟,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做环保专家,但可以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环保知识.而环保知识的宣传又要从枝枝节节做起,只能是润物细无声,而不可能一蹴而就.

首先是抓住媒体(这一宣传阵地.这是进行环保宣传的有效载体,它覆盖面广,能够辐射各阶层,各年龄段.利用好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形成四者的互动与交融.比如多设立环保网站,宣传环保知识,设立环保论坛;另外,作一些环保的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必然得到增强.

其次是抓好教育这块领地,当今中国已经形成人人重教育的良好局面.而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将对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必将对环境保护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把有关环境的知识写进教材,可以多在大学校园组织环保讲座.这样,从青年学生抓起,环境保护便有了后劲,便会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

还有,政府要加强宣传力度,从上到下,统一意识,树立宣传栏、宣传牌,发放传单,让环保知识、环保意识进农村、进社区;让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社会各阶层都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当然,我们要出台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还要立法;对于破坏环境的“人类公敌”进行有力处罚,以儆世人.法律法规要进一步具体化,对工业排污、农业污染、生活用品污染进行详细明确的规定,使环境保护提到法制日程上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任务艰巨,经济仍然比较落后,工业时代

环境污染个人心得体会(十八篇)

环境污染个人心得体会篇一去大城市游览,却发现天色昏暗,雾霾遍天,我忍不住发牢骚:都怪那些化工厂,排放了废气,才使空气被污染。去逛街...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