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七篇)
《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篇一
一位中小学老师表示,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总认为家长对自己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考虑问题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少了谦让和包容,对老师少了应有的尊重,更缺乏合作精神。在小学低年级,甚至会出现学生因为言语冲突而互相打斗的现象。
陈一璐介绍,如果学生能很好地融入集体,交到几个好朋友,学会与人相处和合作,遇到困难知道怎么求助,就不会出现这么多心理问题。
中小学生守则是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发展,经历了几次修改。《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别于1981年、1991年、1994年发布,对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20xx年教育部对上述守则和规范进行了修订,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补充。
20xx年版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积极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如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日常行为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为此,20xx年,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生守则》、两个日常行为规范的修订工作,委托专家进行专项课题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等各方意见。修订工作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注重可操作性,将《中小学生守则》和两个《规范》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版《守则》的制定,历经基层调研、国际比较、多方参与、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过程,形成最大公约数、凝聚了广泛共识。《守则》将党的以来,中央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立德树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的重大部署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和规范学生思想品德与言行举止。
常有网友拿我国的《守则》,与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的《守则》对比,对于旧版通常认为太“高大上”是声势浩大的示威宣誓之语。英国的小学生守则更关注人性、关注生命安全;日本的小学生守则从细节上给孩子们制定了规则标准;美国的小学生守则尊重儿童的人权,培养孩子们真实,诚实的成长;法国的小学生守则直接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日常行为规范,而且还明确规定了孩子们应该享受到的权利。
专家指出,新《守则》比旧版有很大进步,更具体化,也更具操作性。当然,与国外的《守则》相比,中国版还有细化的“空间”。例如“孝父母敬师长”,可考虑细化成“与老师说话时,一定要看着老师,与长辈说话时要用您”。《守则》越细化越有效果,不过,如果仓促学国外经验将《守则》细化,也未必合适。因为国情不同,中国地域广阔,各地宗教、民俗等有很大差异。
《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8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都极为关注,纷纷建言。历经一年的反复修改,20xx年版《中小学生守则》终于正式发布。
新版《守则》与20xx年版比较,既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性,又与时俱进,吸纳了党的创新理论,反映了教育理论的新认识和教育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新做法;既高屋建瓴,又接地气,语言简洁明了,突出对学生言行的基本要求,操作性强。概而言之,新版《守则》主要有四大亮点。
一是突出价值引领。新版《守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要求,如“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热心志愿服务”等,体现了时代要求,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充分反映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平等、法治、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好根,固好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为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提供持久的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新版《守则》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二是体现问题导向。自20xx年教育部将《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合并为《中小学生守则》以来,距今已有20xx年之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技术、新问题不断产生。在网络普及的今天,网络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新版《守则》明确提出“文明绿色上网”“乐观开朗向上”;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新版《守则》提出了“低碳环保生活”等时尚概念;面对全社会对诚信问题的关切,新版《守则》鲜明提出“诚实守信有担当”;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形形色色的诸多诱惑,新版《守则》以问题为导向,以修身为要义,回应时代的呼唤、社会的关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力、感受力、判断力和行为力。
三是强调行为实践。新版《守则》对学生行为要求具体,注重落小、落细、落实,强调可操作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心有榜样、行守规矩。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表见解”“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坚决远离毒品”等学习方法和实用的生活技能,让新版《守则》的内容有生气、接地气。道德行为必须在实践中体现,也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锻炼和巩固,才能使道德行为成为自然、一贯、稳定的行为习惯。新版《守则》通篇采用行为动词,把说教式内容变为实践性内容,意在强调行为实践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回归了道德教育的本质。
四是表述通俗凝练。相比20xx年版的《中小学生守则》以及与之配套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新版《守则》将之合二为一,化繁为简,把丰富的意义和深刻的道理,凝练为9条内容,把抽象的语言变成具体的做法,如讲诚信方面,20xx年版《守则》只有“诚实守信、言行一致”8个字。新版《守则》则表述为“保持言行一致,不说谎不作弊,借东西及时还,做到知错就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让学生听得懂、易于记、学得会。
新版《守则》“顶天立地”。从大处着眼,紧紧把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小处着手,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基本要求。新版《守则》注重修身涵养,固本强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带学生一起学习了20xx版《中小学生守则》,总的有十条,简洁凝练。每一条的第一句是高度的概括。然后就是具体方面的内容,贴近生活,注重生活实际,标准定的可行性实际性很强。如:“不比吃喝穿戴”,“虚心接受批评”,“文明绿色上网”等。
再如学习方面:“积极发表见解,养成阅读习惯。”发表见解
《中小学生守则》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