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姓氏歌》教案百文网(四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1

《姓氏歌》教案百文网篇一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 、 “李” ,指名学生认读,注意 正音: “什”是前鼻音, “么”读轻声; “李”是边音,相机交流“李”的识记方法:上下结构, 木加子。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出示词语卡片“张” ,强调“张”是翘舌音,交流识字方 法:弓加长,张。

(3)指名学生朗读第五句,出示词语卡片“古” “吴” “双” ,指名学生认读,交流识字方 法,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再读第一小节,巩固识字。

(1)学生再次自由朗读第一小节,将这一小节中出现的姓氏用笔圈出来,和同位交流。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汇报出现的姓氏,教师相机板书:李、张、胡、吴、徐、许。

(3)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4)重点区别“胡”和“吴” 、 “徐”和“许” 。 师质疑: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组姓氏读音很接近,当别人没有听清是姓“胡”还是姓“吴” , 是姓“徐”还是姓“许”的时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适当小结:可以通过字形的不同组合来加以区分。 学生再次朗读: “古月胡,口天吴,双人徐,言午许。 ” (微课展示)

4.游戏巩固。 摘苹果送朋友:将六个姓氏卡片剪成苹果状,贴在黑板上,指名学生上黑板摘苹果,苹 果反面写的是什么姓氏,读出来,送给班级姓该姓氏的同学。

5.练习熟读并背诵。

(1)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一小节。

(2)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同位一问一答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3)指名学生背诵,全班齐背。

《姓氏歌》教案百文网篇二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整首儿歌节奏感强,通过诵读极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着力强调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节课设计,教师以自主交流、游戏互动为方式,努力将学生的识字愿望与《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同时,在识字的过程中熟读成诵,这样不仅积累了姓氏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生字卡片。(师生)

2、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诵读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百家姓》音频文件,学生进行跟读。

2、说说自己姓什么。在播放的音频文件中听到了吗?

3、揭示课题,并板书。

4、随文识字:"姓"。

(1)根据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好后鼻音。

(2)学生交流怎么记这个生字。(可以用部首 熟字的方法;也可以用形近字比较的方法。)

(3)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教师提醒写字注意点:"姓"的女字旁,横要写得短,注意避让,右边的"生"横画要稍微短些,第一横起笔在横中线上。

(5)生描红。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节奏感强的《百家姓》诵读一下子让学生充满好奇,充满兴趣,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顺势随文识写生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也有效地促进了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了解儿歌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儿歌,找到文中的生字圈出来,遇到读不准的生字,请教老师或者同学,反复读几遍。

2、指名朗读,集体订正后齐声诵读。

3、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儿歌,一边读一边想:儿歌一共几个小节?从中读懂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同伴。

(2)还有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上记号。

4、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5、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设计意图:儿歌内容简单,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获得对儿歌内容的大致理解,但是对于第二小节中出现的复姓,学生会有疑难,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质疑,渗透"学贵有疑"的思想。

三、开展游戏,趣味诵读

(一)诵读第一节。

1、指名朗读第一节。

2、齐读第一节。

3、了解第一节的姓氏介绍方法。

出示:

什么李?木子李。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

(1)说说发现

《姓氏歌》教案百文网(四篇)

《姓氏歌》教案百文网篇一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句,相机出示词语卡片“什么” 、 “李” ,指名学生认读,...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