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生微课心得体会如何写 学生微课感想(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学生微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一

开学典礼上大学校长的致辞被喻为“大学第一课”,在这一课中,校长们会将对大学新生的期望一一叮嘱。从这些叮嘱中,我们能读出年轻一代最稀缺的品质,能读出大学风气应有的守望与坚持,能读出一所大学对于大学精神、学人风骨、文化品格的呼唤和思考。

坚守“底线”道德

不知从何时起,“底线”成为我们常常提及的关键词。与人交往,有做人的道德底线;学术研究,有学术的道德底线;网络空间,有网络文明的道德底线……而对“底线”的呼唤,一方面强调了做人做事,“边界”不容突破,一方面也体现出当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肆虐张狂令人担忧。在20xx年的“大学第一课”中,校长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底线”。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谈及道德底线。针对当前育人观念重技能提升、忽视德行培养之本末倒置的现状,樊丽明强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首先要养公民之德,这是基本的为人之德;进而要养职业之德,这是从业立业之基;再则要养君子之德,这是更高的做人做事之德。”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谈及学术道德底线,“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坚持为维护基本学术道德做出自己的贡献。”华东理工大学校长钱旭红强调的是信守承诺的底线。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谈到的是“实事求是”的底线,“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浮躁的风气,诱使人投机钻营,急功近利。在这种风气的误导下,一些人读大学敷衍了事,以为只要能拿到文凭,就可以发大财、做大官。我们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天大人喜欢踏实、好学的学生,天大人希望培养出踏实、能干的学生。”

针对当前一些青年人将父母、师长的爱看作理所当然,只懂索取、不思回报的现状,北京理工大学胡海岩校长提出了“感恩”的底线要求:“‘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唯有懂得感恩,人才会拥有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唯有心怀感恩,社会才能形成正能量的增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获取的知识越多、具备的能力越强,身上的责任也就越大。希望同学们牢记,成功在于知恩图报。

仔细聆听大学校长们的“底线”要求,细细品味其中的内涵,“实事求是”、“知恩图报”、“品德高尚”、“学术端正”……这些本应是大学生自觉践行的品格,如今在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浸染之下,竟然逐渐退守为“底线”要求,不禁令人唏嘘感慨。只有大学对现状有着更为清醒的认识,有着底线不容突破的要求,大学风气的激浊扬清方有可能真正实现。

坚守“独立”品格

如果将“独立”作为对大学生的要求,可能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迈入大学校园已是成年,独立是自然的。但果真是这样吗?20xx年大学开学,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一些高校不得不拉起“家长警戒线”,禁止家长入内,要求学生独立报到。回顾以往,大学生将一周所穿衣物积攒到一起邮寄回家交由父母清洗的行为也绝非个案。独立生活尚且不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就更难做到了。20xx年的“大学第一课”,校长们就对学生们提出了坚守“独立” 品格的要求。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致辞中有这样一段话发人深省:20xx年5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校长本萨森来访,我们说起犹太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虽然没有什么著名的宫殿建筑,却在思想、文学、科学等很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辉煌。犹太人口占世界的0.2%,却获得了20%多的诺贝尔奖。交流过程中,谈到犹太民族和当今中国教育的区别,我说,在中国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中国学生回家后,家长一般会问“今天老师问了你什么问题”;而犹太学生回家后,家长会问“今天你问了老师什么问题”。我问他,是不是这样?本萨森校长说,不仅如此,犹太家长还会问“你问了什么问题老师没答上来?”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犹太文化的一个秘密,也是犹太民族保持巨大创造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说,“科学就是多数服从少数,只有少数人把多数人的观念推翻之后,科学才能向前发展。”陈吉宁叮嘱大学新生,“你们是未来的创造者,只有勇于质疑,敢于发现前人的局限,才能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形成对世界本质的认知和判断,拓展理性的精神、塑造独立的人格;只有打破传统,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和理论,也才能激发新的思想、创造新的范式、建立新的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给新生的致辞中专门将“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作为对新生的要求。在“好思”中,钱颖一强调:爱因斯坦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如何思考呢?思考既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这也正像爱因斯坦所说:“独立思考和判断一般能力的开发应该总是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专门知识的获取。”好思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诚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敢质疑,不善质疑,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为此,钱颖一提及,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并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应试教育制度也主张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更为高远,那么,敢于质疑现成答案,善于提出问题就至关重要了。”钱颖一说。

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曾说过,“大学并不是贩卖证书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主的研究学问。”今天,我们常说,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人才,尽管何为一流的人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盲从、不随波逐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挑战权威,都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唯如此,方有可能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和人才的成长。

坚守“梦想”自信

来大学之前还是“梦想家”,进入大学后,可能“梦”没了,只剩“想家”了。尽管是一句笑谈,但却折射出当下一些大学生走入大学后,面对友情与爱情的不如意、个人成就感和价值感的缺失、奋斗方向的迷茫、多元选择的困惑而茫然失措,甚至产生强烈挫败感,意志消沉,放弃梦想的现状。如何激发大学生们的 “梦想”自信,也成为20xx年“大学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北京印刷学院王永生校长的致辞富有诗意: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电影《中国合伙人》里说:“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青春年少的你们,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你们应在大学放飞你们青春的梦想。

陈吉宁校长的话则更加务实和“接地气”:大学生活就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只有在挫败中发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自信。成功不取决于你过去的成绩和基础,也不依赖偶然的机缘巧合,而是来自对自我的挑战,来自挑战中的成长和成熟。面对挫败,只有那些不断壮大自己内心的人,才能战胜自我、找到自信,从生活的自主走向人生的自立。

无疑,“大学第一课”是深刻而发人深省的。学好“大学第一课”,读懂三重“坚守”,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十分有益。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前大学校园内依然存在道德滑坡、学术腐败等种种不良现象,千言万语不如行为示范,期待老师们在为大学生们上好“大学第一课”的同时,率先垂范,用良好的大学风气为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土壤。

最新学生微课心得体会如何写二

10月17日,我参加了进修学校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这次的培训这次的培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午由徐平国老师教研员带来的微课制作培训。通过看课件和老师的实际操作,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习体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

然后是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在教学流程设计时参考教学用书,不能“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平,也不能太花了。因农村学生的见闻较少,语文课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见多识广,有所见识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写作时眼界也宽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可以用“录象专家”,转化格式处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厂”,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过头来欣赏同事们上传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制作自己的

学生微课心得体会如何写 学生微课感想(7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大家想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