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小区管理方案 封闭式小区管理的定义汇总(11篇)
封闭式小区管理方案 封闭式小区管理的定义篇一
二、严格车辆管理。进入居民住宅小区的车辆实行通行证制度,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本小区车辆进出要严格落实登记制,车内人员一律按规定接受信息登记,定期做好车辆消毒。
三、严格人员管理。非本居民住宅小区、楼院人员原则上一律禁止进入。如确需进入,相关人员要持有效证件,并进行实名登记,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行程卡,结果异常的,一律禁止进入。
四、严格小区内部管理。坚持“非必需不外出”原则,住宅小区居民一律不串门、不聚集,尽量不外出,外出必须佩戴口罩,无口罩不出门,一经发现立即劝导劝返。要做好宠物管理和卫生防疫,严禁外出遛狗,严防宠物成为病毒传播源。人与人交流保持2米以上距离,平时做到勤洗手,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
五、严格小区防控措施。全面落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措施,一级网格到街道,二级网格到社区,三级网格到楼院;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居民住宅小区物业公司必须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物业公司负责人书面承诺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按照属地原则,由所在街道社区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由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社区报到的党员干部组成专门队伍,落实防控措施。
六、严格返乡人员管控。从外地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教育引导居家隔离人员必须减少与家庭其他成员密切接触,实行单人单间,做好居室通风消毒,督促家庭其他成员落实安全防护距离(距离2米以外)、防护措施(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不共用餐具物品等)和居家隔离人员排泄物无害化处理。
七、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各居民住宅小区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特别是要加强出租房屋管理,强化对承租人员的管控,出租房发生疫情而未及时报告,将依法追究房屋出租主体单位或个人的法律责任。
严格社区防控责任,全面落实“五有一网格”管控模式(有疫情防控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适量防护物资储备、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和支持、有隔离场所和转运安排等措施,有网格员管理),对重点疫区来返人员开展地毯式滚动摸排,排查工作到小区、到楼栋、到房号。
严格履行个人责任,居民或住户个人如有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或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及可疑接触史、暴露史的,要第一时间向所在社区报告;故意隐瞒或不主动报告、拒绝接受测温、隔离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的,实行强制隔离,并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八、严格医废垃圾管控。各居民住宅小区必须对居民的废弃口罩等特殊有害垃圾实行严格管控,其中居家隔离人员要将废弃口罩及生活垃圾自行密封装入塑料袋后再投入专门容器。物业公司要建立医废垃圾收集、运输台账,由环卫部门统一进行收集、运输、处理。对故意随地丢弃的要追究责任。
九、严格消毒杀菌。对居民住宅小区庭院、凉亭、便民超市、药店、电梯、楼道、门厅等公共场所均坚持每天消毒杀菌,小区居民做好居家消毒杀菌工作。
十、严格落实防护措施。参与社区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的工作人员,均须知晓防护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配备合格的口罩、手套、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做好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卫生保洁和消毒杀菌等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十一、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通过居民住宅小区宣传栏、悬挂标语、小区广播以及建立小区、楼栋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疫情防控信息传达到每一位居民,营造群防群控、科学防控和“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防控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封闭式小区管理方案 封闭式小区管理的定义篇二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将《屯溪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住宅小区(村庄)实施封闭式管理的公告》(第8号)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经研究,决定对街道辖区各小区划分封闭式管理包保责任区域,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按照屯溪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老街街道防控应急领导小组的全面部署,以“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住宅小区封闭式管理,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督导、执纪执法监管力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一)小区封闭式管理包保责任区域要求街道全体党政领导、各部门、各社区全体干部职工参与,区直下派干部、党员志愿者作为重要力量,志愿服务者作为补充力量,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活动中起带头表率作用。
(二)小区封闭式管理包保责任区域实行最严格问责制度,所有包保责任人员一经定岗,不得擅离职守,不得玩忽职守,由街道防控应急领导小组纪监督查组负责。
(三)小区封闭式管理包保责任区域的划分和人员配置应结合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社区防控工作方案,因地制宜实施。所有小区纳入封闭式管理包保责任区域,街道领导按照领导联系社区的范围进行包保,区直、街道、社区干部职工及志愿者分时段进行包保,各小区卡口的人员配置由各社区负责安排,卡口物资保障和日常管理由各社区负责,重要物资由街道统一调配。
(四)街道防控应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对各社区落实小区封闭式管理包保责任区域情况进行督查。
(一)所有住宅小区原则上保留1个进出口,人员进出一律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并出具有效证件及通行卡。
(二)在住宅小区进出口设置24小时检查点,实行一天3班制(8:00-17:00;17:00-20:00;20:00-8:00),对来往人员进行核查,对外来人员及外地返回人员逐人进行登记备案。
(三)加强重点人员管理服务。对住宅小区(村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一律实行定点隔离观察14天。对筛查出的14天内有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旅居史人员实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其它外省输入人员实行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隔离期间成立包保工作小组具体负责。
(四)强化生活物资保障。切实做好生活服务工作,实施“一户一卡”,疫情期间每户发放一张出入通行证,每两天指派1名相对固定的家庭成员出门采购生活物资。特殊困难户由所在社区提供生活必需品上门(非接触)服务。快递、外卖实行无接触配送。
(五)严控公共场所,杜绝人员聚集。关闭住宅小区非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街道商铺。菜市场、超市、药店提升一级管理,严把入口、控制开放时间、增加消杀频率和测量体温等措施。未佩戴口罩、未测体温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公共场所。发现有聚集性活动的,主动劝阻和举报。“红事”停办,“白事”从简,并提前报社区(村民委员会)备案。所有人员一律不串门、不集聚,对拒不听从管理劝阻,聚众闹事者,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六)加强环境治理和出租房管理。做好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电梯消杀等工作。
(七)通过宣传栏、悬挂标语、微信公众号、广播大喇叭以及建立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宣传疾病防控、生活防疫等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提高小区居民防控意识,营造群防群控、科学防控的氛围。
(八)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组织住宅小区内党员建立临时党支部,协助社区开展疫病防控。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模范带头作用,按有关要求鼓励支持志愿者参加,引导带动群众科学防控。
(一)成立机构,保障经费。街道、各社区及时制定小区封闭式管理包保责任区域工作方案,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督促检查物资及经费保障的使用情况,做到专款专用、管理有序。
(二)与考核挂钩,强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有效的督促检查机制,把落实小区封闭式管理包保责任区域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作为考核街道领导、社区干部、街道各部门、各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
封闭式小区管理方案 封闭式小区管理的定义篇三
为认真落实南通市政府防控疫情措施,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小区封闭式管理,保障小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区防疫指挥部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全区所有小区100%实行封闭式管理,所有小区100%建立管理责任体系,100%建立管理工作制度,管理人员100%到岗到位,上级交办排查任务100%完成,政府通告、防疫宣传100%覆盖,对留观人员关爱100%符合要求,一线管理人员100%有防护措施,党员模范引领作用100%发挥。
(一)建立管理责任体系。所有小区均建立街道领导、社区领导、具体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并在小区入口处公示。所有区级机关下沉社区人员重点参与小区封闭式管理工作。对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小区物业公司必须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建立管理责任体系。对无物业管理小区,按照属地原则,由社区干部、社区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专门队伍,落实封闭式管理等防控措施。可以整合相邻小区,科学合理确定封闭的出入口,进行封闭式管理。
(二)建立管理工作制度。小区人员进出测温、查询登记有专人负责;人员作息、轮岗有合理安排,人员防护设施有保障,管理需要的水电等设施安全可靠。
(三)严格管理工作纪律。严格工作纪律,管理人员在岗在状态;严格保护小区居民隐私信息,严格保密防疫工作信息。
(四)落实管理工作部署。
1.加强出入口管理。所有进出小区人员必须全部戴口罩,对不戴口罩进入人员进行提醒劝返。对所有进入小区人员、车辆逐人逐车核查登记,非居住本小区的疫情重点地区(湖北武汉、温州等,以下同)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小区。其他非本小区人员和车辆一律严控,特殊情况由须有人领进并实名登记备案,严格限制活动范围。快递、外卖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小区,由业主到大门外自行领取物件。
2.认真排查核实。按照上级要求,配合公安机关排查疫情重点地区人员。核实筛查近14天有外省及疫情重点地区行程史的人员,动员相关人员第一时间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报告;不主动申报及拒绝接受测温、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报告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营造宣传氛围。通过社区宣传栏、悬挂标语、微信公众号、小喇叭广播及建立小区、楼栋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政府通告、疾病防治信息传达到每一个楼栋、每一个人,营造群防群控、科学防控和“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防控氛围。鼓励居民群众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加强小区环境治理和出租房管理。做好小区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电梯消杀等工作。落实出租人主体责任,加强承租人员的管理,遇有情况及时报告。如出租房发生疫情而未及时报告,依法追究房屋出租人的责任。
5.暂停各类工程施工。小区内业主装饰装修、小区水电煤气管道改造、雨污分流等工程一律暂停施工。水电煤气、路灯等需要急修的,应报社区同意,并对施工人员测温和登记。
6.禁止集聚性活动。小区小游园、居民楼车库前不得集聚、聊天、跳广场舞等;车库内、居民家不得打牌、打麻将、串门、聚餐等。对反复劝告,仍然对抗管控的,报告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理。
7.严控公共场所。小区内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超市、药店等场所合理安排营业时间,定期消杀,进入人员一律测温、佩戴口罩。
8.关心弱势群体,关爱留观人员。关心小区弱势群体、特别是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群众,解决他们生活困难。重点关注、解决因为防疫引起的相关问题。督促居家观察人员严格执行防疫要求,积极关心他们的生活,切实解决生活困难。
9.发挥网格化机制作用。要在社区统一调度下,借助网格化机制,利用网格与警格、网格与邻里、网格与社会组织的融合优势,在信息收集、排查摸底、服务居民、矛盾化解、协调联动中发挥作用。
10.关爱一线人员。要关心一线工作人员,解决工作生活中
封闭式小区管理方案 封闭式小区管理的定义汇总(11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