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七篇)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一
1、一年级的孩子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生活经验,于是设计提问你们认识人民币吗,学生都很自豪地回答认识!,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并不是每个孩子、每张人民币都认识,所以在开展认一认活动时,我提出2人一组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你认识哪些?还要说一说你是怎样辨认的?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自觉的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
2、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3、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提问: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1、引用教材中的情境,提出:1元钱,小明付10角可以吗?当有学生指出1元就等于10角时立刻予以肯定,然后带着全班同学一起数一数,明确1元=10角。
2、虽然使学生知道1元=10角并不难,但对其的应用是本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我将教材中的试一试情境化,小红也想买这本1元的笔记本,可她身上都是5角的,她要付几张5角就是1元?小刚身上都是2角的,他要付几张2角才是1元?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这是认识了进率之后很自然地引出的环节,也是买东西时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难点,我在学生知道了1元=10角后,创设故事情境,安排了1元钱的不同组成情况的练习。几张5角就是1元?5张几角才是1元?通过这个练习,为后面棒棒糖5角钱怎样付打好一定的基础。学生在解决换钱的问题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元、角、分进率的理解与掌握,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既然认识了钱,就是为了要学会买东西,因而最后的环节我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买东西。这一环节在教学中反而是学生得心应手的一环节,也许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而使得有了共鸣。如:学生根据提示猜本子的价格,看着物品的价格表,说说1元钱可以买什么?买1样,什么情况?买2样,又是怎样?买3 样,1元钱够吗?等通过深入挖掘这类问题,学生解决的很好,只有少数学生(缺乏买东西经验或是一些后进生)稍微有些困难,不过在讲解之后都能很好地完成。
在示范怎样进行买卖活动后,我便组织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买卖游戏,最后要求营业员汇报卖掉了哪几样物品?算一算应收多少钱?并数一数实际收取的钱,力求练得扎实。
当然教学中还有许多处理欠佳的地方需要反思,使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1、学生在认识人民币时对其附加价值缺乏了解,对主辅币之间的十进关系没有上升到知识重点的高度。有购物经验但在支付方式上欠灵活。
2、学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是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学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3、有一定小组合作意识,但是如何相互交流,互相整合意见学生存在困难,合作学习时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有待提升。
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篇二
从本课中可以看出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参与率高,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反思整节课,我感悟到这节教学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用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教学认识1元和元以下人民币人事时,同桌合作交流后反馈,请学生“上来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进而追问:“你们怎么知道每张人民币是多少钱呢?”学生的思维由发散指向集中,指出认识人民币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渗透爱护人民币的思想时,力求自然的,避免僵硬的说教,当学生介绍人民币提到到国徽时,我立刻抓住机会提问:“看到国徽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想到了国家、我们国家的国旗、天安门等等,自然就有孩子想到“要爱护人民币”。
小学教学中强调进行学科整合。认识人民币这部分内容有很浓的生活味和活动味,但又得上出数学味。本人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儿童年龄特征,有效地进行了科学的整合,设计了“羊村运动会”为主线,把人民币的认识和元、角、分进率通过故事串起来教学,充分体现数学课中有活动,在活动中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在本课中我能把枯燥无味的取币、换币、付币活动溶入到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激
2023年人教版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