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孙权劝学优质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三课时(通用七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2

孙权劝学优质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三课时篇一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

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

孙权劝学优质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三课时篇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

(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

(1)反复的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

(2)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

联系生活,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三、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说到三国这段历史正如歌中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确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真可谓三国鼎立水火不溶,但曹操又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对于孙权,我们了解他当帝王的一面,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学习《孙权劝学》(板书《孙权劝学》)。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涞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2.范读课文,请听清字音,明确停顿;

3.我们大声自由朗读;

4.提示字音,卿(qing) 涉(she) 孰(shu) 遂(sui) (为wei 更geng)多音字;

5.找出通假字途、涂,邪-耶,表反问语气,语末助词,译成吗;

6.下面我们齐读;

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我们了解一下,看注解①。再找人读。

7.请同学们结合注解疏通文意;

8.四人一组,找出小组问题,自己的问题在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一组一个代表,说不全的可以补充。

9.重点句子,找出,画出,对不懂的字句或字义,找开课件,用黑色加粗的条纹加重;

10.在译句子时重点词不能漏译;

咱们对号入座,调整顺序的有,蒙辞以军中多务,博士一词是官名,可以留用(国号、年号、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照录不译);

11.文言中古今异译,但:只,只是,今是转折性连词;

12.找一找古今异译的词;

13.文言文译文五字法,展示课件,并找人读取;

14.一起朗读课文,出示课件中的四幅图,(一、孙权劝吕蒙学习图,二、孙权现身说法图,三、鲁肃与吕蒙论议图,四、吕蒙与鲁肃结友图)。

研讨:怎样读出语气?

因为这篇文章是写人叙事的文章,要读出语气,就要从读言上下功夫,我们看看孙权的语言,我们结合孙权的身份。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郎,孤学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一句,严励、关心的语气;

第二句,怒气;

第三句,语重心长,现身说法。

这一段,孙权饱含关怀、苦口婆心的劝告吕蒙,我们认为孙权是一个什么性格特点的人?

孙权,爱惜人才,好学,关爱部下,善劝

我们再看吕蒙,坦诚、豪爽、知过能改、肯于努力学习、能听取意见;

鲁肃,论职位、论才能都高于吕蒙,爱才、敬才、有礼;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师生之间互动)

文中出现了两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找同学造句子。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学识尚浅。现在多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四、拓展升华

关于读书学习的名人名言也不少,请找出一两则,如:读书破尤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知识就是力量,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结合我们所学的《孙权劝学》,想想我们该怎样对待学习。

板书: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爱才 坦诚 爱才

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学 有礼

孙权劝学优质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三课时篇三

内容分析:

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

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

能力目标

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

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

听讲

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穿1362年史事。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组织学生进行材料交流并出示板书

将课后查阅的资料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范读课文并对学生进行“如何概括段意”的学法指导

概括段落大意

四、准确翻译课文,并识记重点词语

1、 师生互动进行掌握文章的基础知识: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2、 教师出示板书,检验讨论结果,并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组织、参与学生讨论,并进行适时指导

分组讨论:

1、 设疑;

2、 翻译文章

五、揣摩品味课文

1、 认真朗读课文,试回答如下问题:

1)孙权劝学的过程与结果分别如何?你查到了那些资料可以说明吕蒙学有所成?

(过程:指出“学”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指出“学”的可能性:“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三国演义》第76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等)

2、 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完成板书)

3、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何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

最新孙权劝学优质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三课时(通用七篇)

孙权劝学优质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三课时篇一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