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金蝉脱壳》教案及反思 小班户外金蝉脱壳教案大全(1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3

《金蝉脱壳》教案及反思 小班户外金蝉脱壳教案篇一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思维发展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主要内容:本文极其生动的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动人奇特的情景。

文章主题:课文通过典型金蝉脱壳的事例,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写作特点: 本文记叙脉络清楚,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适合引导学生阅读想象并迁移运用。

1、 字词:“柿”注意是翘舌音,“搜、籽”是平舌音,“协”的韵母是“ie”,“趴”不读“ba”。注意“柿”,“搜”、“躲”的写法。

2、 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感受其神奇。

3、 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说说你对“金蝉脱壳”的理解。

1、 自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什么?

2、 检查字词

柿子

搜索 花椒籽

协调 趴在 抽搐 配合

第一行是翘舌音,第二行是平舌音,第三行要读准,提示“柿、搜、协、配”写法。

3、 以第四自然段为内容,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4、 讨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1、 默读课文,思考:文中那几段写我观察到的金蝉脱壳的过程?

2、 学生默读。

3、 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 指名朗读。

? 找出里面的动词。

? 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1、 抄写生词

2、 组词

搜( ) 躲( ) 椒( ) 协( )

艘( ) 投( ) 叔( ) 办( )

3、 照样子写词语

依依不舍 ( ) ( )( )

4、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学习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1、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在文中,作者感叹道:“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这”指的是什么事情?

2、除此以外,文中还有个感叹句,你能找出来吗?

3、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指名读。

4、从这两个感叹句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件事,就是“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1、 自读思考: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那种情景最“神奇有趣、奇特动人”?先将有关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感受。

2、 学生自读、圈画。

3、 集体交流:

? 脱壳前:

1) 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 出示“突然,我发现了……停在那里不动了。”再请学生读,注意突出蝉的动作。

3) 出示“夜幕降临,……偷偷地爬到树干上”对比两段话有什么不同?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仔细观察)

5) 出示“我轻手轻脚……时刻的到来。”再读读我是怎样观察的。强调“轻手轻脚、躲在、聚精会神”

? 脱壳中:

1) 蝉脱壳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指名朗读有关语句。

2) 填空“蝉的 先露出来,接着 钻出来,而后 出来了,最后是 脱壳而出。”

3) 在这个过程中,你觉得那里最神奇有趣?

保护甲上颜色的变化:极淡的绿色—深绿色

眼睛——像花椒籽

蝉尾出壳一连串的动作:“仰”、“扑”、“抓”、“抽”等

出示图片,判断图片上是哪一个环节。

请学生模拟这个动作。

4) 朗读课文

5) 引导背诵:背诵这段文章,首先要记住金蝉脱壳的顺序,其次要记住这个过程中蝉身上发生的变化,以及最后蝉尾脱壳时的一系列动作。

? 脱壳后:

1) 指名朗读相关内容。

2) 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仔细读读这段文字,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翅膀→大 颜色→深 翅膀→斑纹 触角→光环

4) 相机指导朗读

5) 为什么他不把写翅膀的两处和在一起写?(观察的顺序)

6) 引导背诵:可根据板书引导背诵。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观察一种小动物,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它的特点写下来。

△附板书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背→头→脚→尾

脱壳后 翅膀→大 颜色→深 翅膀→斑纹 触角→光环

《金蝉脱壳》教案及反思 小班户外金蝉脱壳教案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中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生趣,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们,恐怕都捉过蝉,能把当时捉蝉的情境给大家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

2、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的捕蝉场面。

3、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如果生知道,让其简要说)

4、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

5、板书:

7、金蝉脱壳

读题,正音。(除在这个成语中读“qiao”其它都读“ke”。)

理解这个成语的大体意思。

6、激发自读,整体感知课文

a、我们课文中描写的这个蝉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请大家默默地朗读,边读边感知。

b、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至两遍感知。

1、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相信对蝉是什么样子,以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把书读得正确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a、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

b、一句一句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节节过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并能让绝大多数人读得正确流利。

1、我们的课文题目是“金蝉脱壳”,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金蝉脱壳”的,再读默读课文,标出。

2、与生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结构。

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

2、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

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自我点评

我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决最基本的“语文”,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我尽力地这样做了。

1、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3、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1、板书课题,读题,读出形象来。

2、指题设疑:

a、指板书“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的?――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

b、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

(学生可以先通过浏览方式找到那个小节,再细细地读,如果不是这样,给予指导,教给读书方法。)

1、大家刚读了一遍,脑中对蝉虫的脱壳过程是不是很清晰呢?再默默地把这节读一遍。

2、蝉虫在脱壳时,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儿里跳出来的,他身体的各部位得一样一样地出来,哪个部位先出来,哪个后出来,即它脱壳的顺序你们知道呢。再读一下这部分,感受它的脱壳顺序。

3、交流,让学生说一下或按书读一下。

4、板书:背→头→脚→尾

5、再把这部分好好读一下,把这个脱壳的顺序与过程清晰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6、现在是不是感觉亲眼看到这脱壳的情景了?请你们把脑中的这个清晰画面读出来。

(让学生注意,要想把头脑中的这清晰的场面表达出来,必须得控制好语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词语说给慢一点,饱满一点,如“头钻出来了”,“头”后虽然没有停顿,但必须得停一下,把这个“头”说饱满一点,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

7、你们感觉在这个脱壳的过程中,哪个部位的出来最有趣,你能不能很形象地把这个部位脱壳过程叙述出来。

(引领学生重点地感受蝉尾脱壳这一奇特过程,能较形象地表达出来。)

8、现在我们应该很清晰蝉是怎样露出背,钻出头,伸出脚,以及最后又脱出尾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你们说它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会很痛苦或很困难呀?-(不会,“敏捷”“配合得自然协调”)

至此,你感觉这个脱壳的场面怎样?――(强调这一过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无限奥妙)

8、感知写法

整个脱壳的过程这么复杂,可作者写得却十分的清晰,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摄像头一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假如让我们来写,我们能写出来吗?

小讨论: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呢?

a、观察不够仔细。

b、表达不一定能清晰,要有一个好的写作顺序。

1、就这样,过了一会儿,蝉还是依依不舍离开了自己的壳,这时它是白白的,并且翅膀非常小,它又是怎样变成能展翅高飞的成蝉的呢?自读下一小节感知。

2、刚出壳的蝉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样变成能飞的蝉的呢?

找出有关语句再读(再用齐读让学生深记在脑中)。

3、它的颜色变化也是非常的多与快。自由再读,体会颜色的变化之快。

4、总结,突出这是一个魔术的过程。然后过渡到最后一节。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让学生齐说几遍) 而留在一旁的蝉壳,――(同上)

《金蝉脱壳》教案及反思 小班户外金蝉脱壳教案篇三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

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夏天刚刚过去,在夏日中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生趣,我们是农村的孩子们,恐怕都捉过蝉,能把当时捉蝉的情境给大家讲一讲,让我们分享一下当时的快乐吗。

2、师生进行简要交流,激发学生再现当时的捕蝉场面。

3、你们知道它是怎样脱壳的?(如果生知道,让其简要说)

4、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地了解一下蝉是怎样脱壳的。

5、板书:7、金蝉脱壳读题,正音。(除在这个成语中读qiao其它都读ke。)理解这个成语的大体意思。

6、激发自读,整体感知课文a、我们课文中描写的这个蝉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脱壳的呢?请大家默默地朗读,边读边感知。b、学生带着问题默读一至两遍感知。

1、刚刚大家通过自己的默读,相信对蝉是什么样子,以及是怎样脱壳的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了,现在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能把书读得正确流利,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a、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b、一句一句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节节过关,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书,并能让绝大多数人读得正确流利。

1、我们的课文题目是金蝉脱壳,课文的哪些小节是写金蝉脱壳的,再读默读课文,标出。

2、与生简要交流,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内容结构。

1、引领学生仔细读字,体会字的间架结构。

2、有重点地指导一些字。

3、学生完成习字作业,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我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决最基本的语文,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我尽力地这样做了。

1、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3、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1、板书课题,读题,读出形象来。

2、指题设疑:a、指板书金蝉,刚爬上树的蝉是什么样子的?――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b、这金蝉是怎样从坚硬的壳里慢慢爬出来的,快速找到课文描写这情景的小节,读一下感受一下。(学生可以先通过浏览方式找到那个小节,再细细地读,如果不是这样,给予指导,教给读书方法。)

1、大家刚读了一遍,脑中对蝉虫的脱壳过程是不是很清晰呢?再默默地把这节读一遍。

2、蝉虫在脱壳时,肯定不是一下子就从壳儿里跳出来的,他身体的各部位得一样一样地出来,哪个部位先出来,哪个后出来,即它脱壳的顺序你们知道呢。再读一下这部分,感受它的脱壳顺序。

3、交流,让学生说一下或按书读一下。

4、板书:背→头→脚→尾

5、再把这部分好好读一下,把这个脱壳的顺序与过程清晰地映在自己的脑中。

6、现在是不是感觉亲眼看到这脱壳的情景了?请你们把脑中的这个清晰画面读出来。(让学生注意,要想把头脑中的这清晰的场面表达出来,必须得控制好语速及要把一些重要的词语说给慢一点,饱满一点,如头钻出来了,头后虽然没有停顿,但必须得停一下,把这个头说饱满一点,这样才能更清晰地表达。)

7、你们感觉在这个脱壳的过程中,哪个部位的出来最有趣,你能不能很形象地把这个部位脱壳过程叙述出来。(引领学生重点地感受蝉尾脱壳这一奇特过程,能较形象地表达出来。)

8、现在我们应该很清晰蝉是怎样露出背,钻出头,伸出脚,以及最后又脱出尾的。这是一个复杂的蜕变过程,你们说它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会很痛苦或很困难呀?-(不会,敏捷配合得自然协调)至此,你感觉这个脱壳的场面怎样?――(强调这一过程是奇特的,揭示大自然的无限奥妙)8、感知写法整个脱壳的过程这么复杂,可作者写得却十分的清晰,作者的文字就如同摄像头一样,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假如让我们来写,我们能写出来吗?小讨论: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呢?a、观察不够仔细。b、表达不一定能清晰,要有一个好的写作顺序。

1、就这样,过了一会儿,蝉还是依依不舍离开了自己的壳,这时它是白白的,并且翅膀非常小,它又是怎样变成能展翅高飞的成蝉的呢?自读下一小节感知。

2、刚出壳的蝉是白色的,翅膀也很小,它是怎样变成能飞的蝉的呢?找出有关语句再读(再用齐读让学生深记在脑中)。

3、它的颜色变化也是非常的多与快。自由再读,体会颜色的变化之快。

4、总结,突出这是一个魔术的过程。然后过渡到最后一节。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奇特无比的蝉吧,它是那样――(让学生齐说几遍) 而留在一旁的蝉壳,――(同上)

1、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蝉的整脱壳的过程,我们感觉这个过程如何――奇特。是的,脱壳的过程敏捷,自然协调这很是奇特,翅膀的变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脱壳后的蝉和壳像艺术品,这也很奇特。其实蝉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蝉还有很奇特的地方a、幼虫很长寿。(简要叙述资料)b、蝉的鸣叫靠的不是嘴,也不是喉,而是肌肉。(简要叙述资料)

3、到了这儿,你们喜欢蝉吗?告诉学生蝉其实是害虫,可能放心地去捕捉。但它也给夏天增添了不少生机,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生趣,正如意欲捕鸣蝉一样,更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另外,它的营养丰富,是绿色的食品。

4、总结这一单元的主题特色,阐明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自然。

〖自我点评在设计时,没有借助任何的电教手段,有的只是通过老师的有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感悟,让学生能读懂文本,并把自己获得的清晰脱壳过程通过读表现出来。在此过程中,感受这一过程的奇特及习作的方法。为了让课堂能高效,也试着打磨自己的提问,能让每个问题都能有信息差,都能引领学生主动深入进入文本。在设计时,我采取直奔重点的方法,一开始简要解读过金蝉样子后,就直接教学脱壳,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这上,紧接着又重点感受脱壳后的奇特变化的翅膀。最后再总结式地强调奇特及写法。有价值,值得教的地方太多了,但一节课毕竟有限,这就要求我们简洁务本、务实地处理教学环节,围绕文本的主题,选择最有价值的东西去组织教学。

1、扎扎实实地默写词语,并有针对性指导。

2、再次品读欣赏脱壳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3、再次体会作者表达观察方法。

4、指导学生完成一些配套作业,并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很多的教案设计都避开了第三课时,其实这一课时如同第一课时一样,都是最基本的双基教学,不需要美化,不需要点缀,只需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扎实地巩固与练习。语文课离不开诗意的升华,也离不开扎实的训练。

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脱壳过程为一条内在的主线,对文本进行重新的组合。

2023年《金蝉脱壳》教案及反思 小班户外金蝉脱壳教案大全(14篇)

《金蝉脱壳》教案及反思 小班户外金蝉脱壳教案篇一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