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统计》单元教案设计意图 统计 教案优质(14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4

《统计》单元教案设计意图 统计 教案篇一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过程目标: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绘制出复式统计表。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方法。

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中去。

一、创境导入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孩子们,学数学有用吗?在哪儿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师:孩子们,最近课间活动时,我们班总喜欢闹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我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在课间活动时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调查,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动照片:

师:这是我拍的一些你们课间活动的照片。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生观察照片说说是些什么活动?

师:现在给你1分钟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项课外活动?

2.出示4张单式统计表。

师:有答案了吧,现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们班同学最经常做的哪项活动,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生:全班举手表决。

2、收集整理数据,填写统计表。

3、解读分析,制造冲突

抢答游戏: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冲突:在刚才的抢答游戏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条件很麻烦,

师:那怎样解决?

生:合并成一张表

3.动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组最快。

学生展示合并过程,让学生说清楚为什么可以这样合并?(重复的地方去掉,更简洁)

师: 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创造了这样一个4合1的统计表,我们给他取一个名字叫复式统计表,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师板书:复式统计表

师: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

师小结板书:它把多张单式统计表合并复式统计表。

4、认识表头

师:我们来看看这个新朋友,你觉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生说。引出表头。

请学生大声地介绍一遍表头。

5、变式表格

师:现在我把这个复式统计表变个样,你们还能看得懂吗?谁来说说它的组成。看来,他真的懂了,现在你们能这个表格填完整吗?

生说,再填数据。

6、感受优势

师:现在我们再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1) 课间看书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男生多?

(2) 看书的女生多还是跳绳的男生多?

(3)闲逛的男生多还是闲逛的女生多?

(4)课间男生最喜欢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抢答,从而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势。

师:这样观察起来确实更方便了吧。这就是咱们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7、分析数据

现在我们就来解决课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班课间会闹矛盾?

你们能读出这些数据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会有危险。少闲逛,多看书。

师:看来用数据说话比老师说十遍、百遍更有用。这也是我们统计的最终目的。

三、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复式统计表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师展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如课程表、比赛、成绩

四、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金牌统计表

师:孩子们,这张复式统计表完整了吗?

[根据回答依次出示:国家 届数]

找数据及数据的意义

请问28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8]

请问23表示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圈出23]

(3)快速抢答

a、[课件出示]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b、[课件出示] 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c、[课件出示] 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与列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统计》单元教案设计意图 统计 教案篇二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单元教学难点:完成以1格代表5个单位的统计表的制作。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相关挂图、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2)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设计意图】:在新课的教学中,创造了学生认识的矛盾冲突,达到激趣探究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明白,复式统计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的复式统计表的作用。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单元教案设计意图 统计 教案篇三

小管家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试着理财,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一、课前准备:

请学生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并把每一笔开支记录下来,算一算每天花了多少钱,然后算一算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钱(记录在课本p124的表格中)

二、新授:

1、当了一星期的家庭小管家,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一下

2、根据统计表绘制出这一周开支的折线统计图

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

4、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根据这一周的开支估算本月的总支出,然后告诉爸爸妈妈。

6、对于本月的开支你有什么好建议,向爸爸妈妈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作业

《统计》单元教案设计意图 统计 教案篇四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课件、自制的两个单式统计表、黑板磁铁等。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请孩子当调查员现场统计人数。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出示37页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1.第37页“做一做”

(1)现场统计

(2)交流答案

(3)解读信息,完成问题

2.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直观反映数据情况、内容丰富

1、《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统计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这节课主要是教学认识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2、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学生的兴趣小组,进而呈现例题的兴趣小组活动情况。让学生回忆了单式统计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体会到每张统计表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情况,又为引出复式统计表提供了素材,由此激发了同学们的对学习新知的兴趣。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一起经历把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知道表头为什么要分为3栏,每一栏分别对应的是横行还是竖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学生通过填写数据,体会到复式统计表是前面几个同类单式统计表的综合,在一张复式统计表里能够同时反映几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学生通过学习学到了有关复式统计表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从统计表中发现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学到了如何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改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统计的应用价值。

《统计》单元教案设计意图 统计 教案篇五

:课本p106~111页,第八单元(统计)

统计(一)

统计(一)(教材106、107、108页内容)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参与意识。

填写简单的复式的统计表

相关挂图、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

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统计(二)

统计(二)(教材第109、110、111页内容及练习二十二)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

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

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cai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播放录像)同学们请年,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

2023年《统计》单元教案设计意图 统计 教案优质(14篇)

《统计》单元教案设计意图 统计 教案篇一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地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过程目标:...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