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八篇)
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篇一
加强文化旅游市场执法监管,将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巡逻紧密结合,依法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开展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专业整备,对网吧经营场所、书店等场所进行网络整备,为众多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并着力促进全市a级景区安全监督,开展平安景区建设活动。
强调重点,加强市场巡逻和线索调查,开展文旅市场专业整备行动。对全市文旅市场开展线索调查和执法检查,及时掌握辖区内市场情况,依法调查违法行为。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法治宣传训练活动,利用事件解释法,提高文化旅游市场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
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篇二
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办好师生、家长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实干,开拓进取。按照州教育工委党建工作总体部署,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我校党建工作实际,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 学校党总支通过组织学习十八大及十八届五中全会、区、州等文件精神,统一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认识。不断提高广大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加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感,增强党员先进性。
2. 师德师风建设实践工作中,号召全体党员、教师深入开展“教师示范岗”“党员示范岗”活动,改进工作作风,争做“四好”老师,做遵纪守法教书育人的模范。
3.加强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州“十条规定”的要求。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净化育人环境。
4.加强民族团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好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不断提高全校师生民族团结意识。
5.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加强法制宣传,确保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率达100%。,深入开展“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两个不得”、“五个严禁”,维护校园稳定。
6. 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继续深化以“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项整改工作和落实情况,推进学校党建工作。
7.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引导青年教师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通过学习教育,把全校党员和广大师生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上来。
1.抓好全体党员学习教育。坚持党总支委员会成员每月召开扩大会议一次,共同研究总结党员管理,党建工作新思路和开展情况,认真执行党内“三会一课”制度,以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广大党员广泛开展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号召广大党员争做教书育人、弘扬师德、关爱学生的典范。
2.抓好全体教职工学习。教职工学习要与校本培训和终身学习相结合,以提高教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目标。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格要求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坚决治理教师队伍中有违师德的行为,杜绝有偿家教,净化教书育人环境。
3.努力开展教育教学有效系列活动,围绕“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育质量” 的思路,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提升育人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养成教育。组织开展好德育系列活动,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德育的新思路、探索德育新方法、实施德育新举措、使德育工作和学生管理成为学校的亮点。开展好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加强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禁毒教育、廉政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
5.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工作成效。要切实重视学校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宣传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引导师生,弘扬爱校、爱家、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凝心聚力、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州“十项规定”的要求,坚决反对和抵制“四风”问题,着力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使党员、领导筑牢道德防线,增强纪律观念,规范行为,确保学校教育工作风正源清。
7.依法办学、依法施教,积极发挥法制教育作用,进一步增强全体党员和教师的法制意识,提高师生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1.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重视和发挥教代会的职能作用。工会工作以师德建设、民主建设和政务公开为重点。支持工会根据自身特点开展各项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课余文体生活,真正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
2.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团队特色,展示学生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教育活动。认真做好发展团员工作,充分发挥团队、学生会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学风、教风、校风,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协力做好校园周边整治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学校平安稳定,长治久安。
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篇三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述职如下,请予评议。
(一)抓责任落实。我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在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坚持常委会议听取、研究和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党建工作制度,今年以来先后召开8次常委会和专题办公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健全完善县乡党建工作目标管理机制,把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体系,与全县23个党(工)委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传导压力、跟踪督办,有力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建立县级党员领导抓点示范29个,实行88个机关党组织结对帮带农村基层党组织,下派90个基层党建常务书记,集中约谈了15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抓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抓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头学习教育,带头听取意见,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建章立制,带头整改落实,废改立制度规定28项,列出整改任务21项,完成整改16项。
(二)抓后进整改。一是带头调研促整改。采取不打招呼、不搞陪同的方式,带着倾向性问题,随机选择路线,带头深入乡镇、村(社区)、企业、地震灾区等67个基层党组织开展随机调研,强化督促整改、问责问效,督促整治基层组织纪律松弛、环境脏乱差、服务群众不优等突出问题8个。比如,今年1月我在随机调研中,发现墨翰乡干溪、荆坪、响水村委会存在无人值班、卫生脏乱差、群众观念淡薄等突出问题,及时召开县委常委会对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并把3个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反面典型在全县进行通报,对乡镇党委书记停职检查,并责令限期整改。二是专项检查抓整顿。坚持把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抓落实,年初及时组织4个调研组到基层开展专题调研,详细摸清底数,逐个制定措施,督促整改,全年共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2个。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对15乡镇、142个村(社区)、34个县直单位近年来执行强农惠农政策资金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清理无人领取的“一折通”和养老金存折114本,清退公职人员家属违规吃低保6户。
(三)抓示范引领。紧扣“8433”目标,在巩固和拓展66个“金江党建长廊”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狠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创建,年初及时召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会,亲自安排部署,带头抓点示范,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26个,创建机关党建示范点17个,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着力优化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县、乡、村、组便民服务站点200余个,大力推行一站式、代办式、流动式服务,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深入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工作,3718名党员到社区服务群众达2.2万人次。建立完善干部结对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深入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帮扶”、移民“大回访”活动,实现了党员干部结对联系电站移民、特困群众全覆盖。我带头直接联系5个村民小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个村庄环境卫生整治、3户电站移民、6户贫困群众,2645名干部结对包保11179户电站移民,2756名干部结对包保5512户贫特困群众。特别是“4.05”、“8.03”、“8.17”地震发生后,紧急动员120多个基层党组织1700余名党员投入抗震救灾,在地震灾区创建“红旗社区”8个,1977名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九包九到位”责任,结对包保联系8个受灾乡镇67个村(社区)1218个村民小组和3056户受灾群众,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目前,“4.05”地震灾后民房恢复重建有701户已搬入新居。
(四)抓教育管理。一是坚持学习教育为先。采取“抽”干部到信访部门顶岗,“派”干部到村工作,“选”村干部到机关跟班学习,“挑”干部到非公企业挂职,“送”干部到县外学习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多样化地培育基层党员干部。连续四年与浙江大学合作培训科级干部8期440人,其中今年2期110人;去年以来与成都市委党校合作培训干部3期165人,今年与昭通学院合作培训干部2期110人(其中村(社区)干部培训1期55人),县委党校专题培训党员干部11期1500人次,下派机关党员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90人,挑选村(社区)干部到机关跟班学习20人,实现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全覆盖。二是坚持管理监督并举。加强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常务书记、村(社区)干部等“五支队伍”的管理,细化落实管理制度,加强在岗履职情况的督查通报,确保队伍作用得到发挥。严格执行村(社区)干部值班制度、记实制度、交接班制度、请销假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廉政谈话提醒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支遵纪守法、素质过硬、群众满意的村(社区)干部队伍。全面强化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职责,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紧盯村组干部在落实惠农政策、重大项目建设、为民办事等重点环节的履职尽责情况,加大跟踪督促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流动党员管理取得新突破,建立在昆流动党员党支部3个。认真落实“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规章制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全县771个党(总)支部15007名党员参加了民主评议,其中民主测评为优秀的党员有9231人(占总数的61.5%),一般的党员有4690人(占总数的31.3%),“差”的党员有1086人(占总数的7.2%),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67名,查处基层违纪违法干部39人,督查通报基层党组织9个,启动问责基层干部26人。
(五)抓投入保障。坚持“打紧使用、满足必需”的原则,有效保障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今年县财政投入党建工作的各项经费达4500余万元,确保了基层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强化村组工作经费保障。投入850万余元解决村组工作经费,行政村工作经费提高到3万元(社区6万元、移民村5万元),村(社区)工青妇组织工作经费每年1000元、村(居)民小组工作经费每年1000元;投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经费80余万元,全员培训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一次以上。二是提高村组干部待遇。除省市安排外,县财政投入在职村(社区)干部岗位补贴 1868.4万元,村级正职岗位补贴提高到1400元/月(“一肩挑”为1460元/月)、村级副职提高到1320元/月,社区正职提高到1980元/月(“一肩挑”为2040元/月)、副职提高到1800元/月,落实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岗位补贴550元/月、委员100元/月;配套和发放村(社区)干部基本养老保险金235.6万元,发放离任村(社区)干部定期生活补助152.85万元。三是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行“1名县级联系领导 1个县直帮扶部门 1名指导员 1支工作队伍 1套发展方案 1个试点村(社区)”的帮带模式,加大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并探索实践“合作股份”运作模式,扶持村级集体增加经济收入。发放“红色信贷”10户50万元,着力打造生态农家乐、特优种养殖业、党员服务业三张“红色名片”,扶持70名党员群众创业就业。四是狠抓基层阵地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节约成本、务实管用”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督验收”的总体要求,实行县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县直部门挂钩帮建机制,采取“县财政投入为主、乡镇自筹为辅、挂点领导协调一点、挂钩部门解决一点、企业支持一点”等多条腿走路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打造集为民服务站、警务室、值班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于一体的基层组织活动场所,配齐配全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活动场所服务、议事、文娱、学习等功能作用,不断夯实基层基础。
在前三年累计投入资金4285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92个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资金900余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6个(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完成93%)。五是加大内外宣传力度。投入资金65万元,在沿江沿线制作安装大型党建宣传牌22块。整合资源,充实精干力量办好《永善党建》和永善党建网宣传平台,注重党建典型特色的塑造和推介,在党员群众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凝聚了全县上下抓党建促发展的“正能量”,今年被中央12371手机报采用稿件7条
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总结(八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