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十大雅事优质(6篇)
古人十大雅事篇一
睡梦中,我遇见了陶渊明。
梦中的他,卷起似长袍而又非长袍的破衣,赤裸的双脚踏在农田里,弓着身子,艰辛的拔着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不禁吟起了刘桢的小诗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便是他辞官归隐的意愿。
睡梦中,我遇见了文天祥。
我远远的看到了他正指挥着一场战斗。硝烟四起,我在茫茫人海中截住了一个小兵,原来是张弘正率领元军偷袭军营。元军一举拿下了文天祥。他服冰片二两欲自杀,但却不如其愿。被逼写信劝宋军统帅张世杰投降。但文天祥坚毅的说:“吾不叛跑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最后,他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心。”
睡梦中,我遇见了杜甫。
这正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正在浣花溪边的茅屋里。这一天傍晚,秋风怒号,大风破屋,阴雨又接踵而至。屋里,彻夜难眠的他想到了自己并非一人,而是全天下的千千万万在寒风中,大雨中读书的人。从而有:“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劲安入山。呜呼!何时眼前穷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豪情壮志。
渐渐的,梦醒了,用手戳了戳那朦胧的双眼,心中起伏不动,窗外更加凉爽。
古人十大雅事篇二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不少惩治“懒官”的招数,尽管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前一亮。
古人“治懒庸”,首先从“迟到早退”抓起。
古代朝廷官员“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开会”。皇帝每天早上要举行“朝会”,参会官员是“六部九卿”等省(部)级以上官员。
在唐朝,对官员的“迟到早退”的处置多与其俸禄相挂钩。唐玄宗在位时, “文武官朝参,无故不到者,夺一季禄”。唐肃宗时,“朝参官无故不到,夺一月俸”。唐文宗时,“文武朝参官,朝参不到,据料钱多少每贯罚二十五文”。唐朝還有“因旷工而坐牢”的规定:“旷工满三十五天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倘是在军事重镇或边境地区工作的官员,还要罪加一等。”
明朝流行廷杖。最早始于东汉明帝,又一说是北周宣帝,在金朝与元朝普遍实施,明代则实施得最著名。《大明律·吏律》规定“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天处杖打一百大板;官员赴任过限期,无故不朝参、不办公,一日笞十,罪止杖八十”。
对于迟到缺勤者,除了廷杖外,还有扣工资、降级、撤职甚至“坐牢”等多种多样的处罚措施。廷杖懒官,并非限于缺勤早退。为了强化吏治,使官吏尽职尽责,对于懒官懒政行
古人十大雅事优质(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