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讲座心得体会(汇总10篇)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篇一
近期,我所在的鹤岗市心理咨询协会举办了一场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积极参与了这次讲座的筹备和主讲工作。通过这次讲座,我不仅收获了许多专业知识,还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以下是我对于举办心理讲座的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认识讲座意义
举办心理讲座是提升公众心理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讲座,可以向社会大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处理方法。尤其在当下社会压力加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更需要举办相关讲座来引导大众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寻求专业的帮助。因此,举办心理讲座对于促进社会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段:准备工作
举办一场成功的心理讲座,首先要注意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在筹备这次讲座时,事先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目标,包括确定演讲内容、选定讲座时间和地点、邀请专业嘉宾等。同时,我们还积极宣传,通过社交媒体和口碑相传的方式吸引了许多听众。准备工作的扎实程度是保证讲座成功的基础,它决定了讲座的质量和影响力。
第三段:讲座内容
心理讲座的内容非常重要,它需要既有专业性又能贴近大众心理需求。在我们的讲座中,我们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分享了一些提升心理健康的技巧和建议。我们还邀请了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进行经验分享,通过真实案例向听众展示了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和效果。内容的丰富和专业性使得听众们充分受益,对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四段:互动与反馈
在讲座过程中,我们注重与听众的互动和反馈。我们设置了问题环节,引导听众积极提问和分享经验,使得讲座变得活跃而有趣。在讲座结束后,我们还组织了听众的反馈调查,以了解他们对于讲座的评价和建议。这些互动和反馈不仅让听众觉得被重视,也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和提升讲座质量。
第五段:收获与展望
通过参与举办这次心理讲座,我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还提高了与大众沟通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听众在讲座的启发和帮助下获得积极的改变。然而,我们同时也发现一场讲座无法涵盖所有人的需求,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精准地定位目标群体,举办更具针对性的讲座,并加大后续服务的力度。心理讲座只是帮助大家认识和了解心理健康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引导大众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才能真正解决心理问题、提升生活质量。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深感心理讲座的重要性。通过这次讲座,我不仅向社会传播了心理健康知识,也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我相信,只有不断努力,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心理讲座,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11月12日晚上6:30,作为四川音乐学院心理委员的一员,我听了一场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这个讲座是我学习如何当一个称职的心理委员的第一课。
通过上大学心理健康课程,我了解了许多关于心理方面的问题,也使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学生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机或疾病,不会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或是专家寻求解决方法。例如一些大学生经常口口声声说“郁闷”、“空虚”或是“寂寞”、“无奈”等,这就有可能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初期症状;而失恋、考试不及格、不会做家务、受到同学嘲讽等在平时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为导致他们情绪崩溃的导火索。但这些小问题、细节平时都不为他们所重视,他们意识不到容易引发的危机,也就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直至最后问题日积月累、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大学生应该更主动一些,关注自己的心理动态,主动向专家说出自己的所想。
我们应该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这个话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身体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们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体、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我受益匪浅,她给我们定义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大学生面临的成长问题。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理财习惯、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际关系及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分析等。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要适应社会角色,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要很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动心,责任心,很多问题及事情都要靠我们自己主动去做,去解决。要能尽快的适应一个新的环境,不要总是怀念过去的时光。每到一个新的环境,习惯就好。就像我们刚来到大学,也应该让自己尽快的适应。否则就会出现许多的心理困扰,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有句话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时候你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或是你不可能离开一个群体独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们建立好人际关系。比如学会倾听别人或是赞美别人。总之就不要让自己脱离大众。其实,我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虽然自己也有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际交往方面很狭窄,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流等。现在也要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相信自己以后也会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第三方面:大学生常见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表现得很明显。首先,来到这里也不是自己最初的梦想,因为某些原因,只能选择到这里来。看着班上的同学进入了自己心仪的学校,自己不免有些许的失落。再者,来到这里,在学习上遇到了许多困难。生活中同学多才多艺。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现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师的教导、师兄、师姐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更加坚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切都会过去。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在心理课讲座上老师提到心理委员必备的条件。如知识条件、技术条件、咨询人员的道德禁忌等,让我们一下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情感,作为心理委员,自己首先不能对那些不法的行为或错误的态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员都麻木不仁,同学在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区。心理委员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
我不泄露他们的隐私,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有责任心的心理委员。
心理讲座心得体会篇三
在《关爱情绪,守护心灵》的视频里,学习到通过生活的细节里对于孩子的情绪状态有一些认识和了解,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
一、要注重家庭氛围,保持好的夫妻关系给孩子一个友爱的环境。
二、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
最新心理讲座心得体会(汇总10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