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汇总9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7-301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

0.5:0.2和5:2

1/2:1/3和6:4

0.2:0.8和1:4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1.66o

外项:2.440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让学生再写出几个比例。

如:2.4:1.6=60:40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师作适当的补充)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0.6:0.5=1.2:1

两个外项的积是0.61=0.6

两个内项的积是0.51.2=0.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呢?

如:2.4/1.6=60/40

3.440=1.660

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5)学生归纳。

在比例里,两外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填一填。

(1)1/2:1/5=1/4:1/10

()()=()()

(2)0.8:1.2=4:6

()()=()()

(3)45=210

4:()=():()

5.做一做。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6.课堂小结

(1)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2)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引导学生总结说出两种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到此,学生要学会用两种方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1.比值是否相等;2.内项之积是否等于内项之积。)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六第4~6题。

补充习题

一题多变化,动脑解决它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18,

其中一个外项是2,另一个外项是。

(2)如果5a=3b,那么,=,

(3)au8=9ub,那么,ab=()

教学反思:

比例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学生自学,老师提问,完成的较好。让学生通过计算内项之积和外项之积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然后大量的练习巩固新知。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二

一板书设计:

二教后反思:

(1)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 ,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 是多少?(列式: ×3 = )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 ×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2、“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

三、作业

练习二第1、2、4题。个人修改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三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四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16页的例4和第16页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了解圆柱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进一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含义。

2.经历类比猜想验证说明的探索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进程,掌握圆柱体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体积,并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渗透、体验知识间相互转化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资源:

ppt课件圆柱等分模型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2.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观察、对比、总结能力的培养,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并从教育储蓄中感悟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希望,树立努力学习的志向。

重点难点:

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

教学流程:

一、知识扩充

(师出示中国五大银行行标。生根据生活经验,理解银行的业务范围及银行的分类。)

师:(出示一组信息) 2001年12月,中国银行给工业发放贷款18 636亿元,给商业发放贷款8 563亿元,给建筑业发放贷款2 099亿元,给农业发放贷款5 711亿元。

(让生思考,从信息中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感受存款不但利国而且利民。

效果预测:学生可以从信息中感悟到国家用集资上来的存款繁荣经济、建设国家、援助农业,加强储蓄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

师:老师积攒了1000元钱,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最安全合理呢?

生:放在银行里,不但安全还可以使自己的用钱更有计划。

师:听从大家的意见,现在老师就想去银行存款,谁想和我一起去?

(生走入老师创设的情境,感受存款的乐趣。)

(生独立完成填存单的任务,遇到问题随时提出,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一个想像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把知识、能力、人格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的各种因素碰撞后的灵感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效果预测: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补,学生可以掌握存款单的填写方法,并在老师的点拨中,掌握存款的种类、本金等数学概念。

三、合作学习

师:(出示信息)小丽学会存款后,把100元存入银行,整存整取1年,年利率2.25%,到期时可取出人民币102.5元。

(生找出本金、存款种类后,再谈一谈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出示表格

(生合作学习从表格中发现利息的多少与本金、利率、时间有关,并总结出公式:利息 = 本金 × 时间 × 利率。)

生: 1000 × 3.6% ×5 = 180 元。

师:取款时的情况和我们预想的一样吗?和老师一起跳跃时间,来到2012年。(出示利息清单。)

利息清单

总结:税后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 ×(1-20%)。

设计意图: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自我总结的空间,让学生从实践中概括公式,在合作中分享自己与他人思考的成果,体会成功的快乐。

效果预测: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在合作中积极思考,得出利息及税后利息的公式,并因为经历了概念的形成过程,为知识的应用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深化练习

1.奉献。

2.理财。

3.帮助。

4.介绍小知识。(教育储蓄)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为学生设计的三组生活习题,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效果预测:学生喜欢智慧的挑战,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智慧的眼光解决习题中的生活问题,同时在教育储蓄的感召下,进一步感悟党和人民的期望,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学内容:

第十一册106页 例8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税收问题。

2、通过学习,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计算纳税额.

教学难点: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同学们,你们打过出租车吗?付钱之后你或你的家人曾经主动向的士司机要发票了吗?

有人人打车要发票,有的人不要,谁能说说要发票有什么好处?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纳税,你们想了解有关税收的知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2、各行各业都收,国家收的税都用到哪些地方了呢?

二、营业税的理解与应用

1、现在老师就来和大家一起算一笔帐。

出示:“一辆出租车每天的营业额大约是600元,按国家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

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5%是谁的5%?(板书营业额)国家按一定的百分率来收税,这个百分率称作税率。

题目要求每天要交多少的税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

600×5%=30(元)

600,5%,30各表示什么?

出示教师调查的数据和推算的结果。(720万元)

720÷20=36(所)

看到这些数据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呀?

3、昨天王老师到麦当劳宁海路店进行了调查,请看屏幕。

“麦当劳宁海路店十一月份交5%的营业税9.2万元,该店十一月份的营业额是多少万元?”

三、个人所得税的理解与应用

刚才讲的都是营业税,其实税的种类是很多的。

“起征点1600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1600元是?

王老师交完税以后实际只能拿到多少钱呢?

2、“王老师的先生月工资不到2100元,11月份他交了22.5元的个人所得税,他三月份实际拿了多少元的工资?”

四、巩固练习

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没有问题的话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师:依法纳税人人有责,依法纳税从我做起,

六、提高练习

(较复杂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题略)

七、课外延伸

计算父母上个月的个人所得税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教学重点: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导学)

课前两分钟

一、旧知铺垫、导入复习课

1、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出示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会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较熟练地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前置学习(自学)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复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有什么不足,一起讨论。

小组合作

学习

(互学)

1、教学例1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主图中所说的含义:

(2)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3)理解题意,确定观测点,建立方向图。

(4)台风在a市的东偏南30度距离600千米的地方。

(5)图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台风中心在a市的什么地方?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全班交流

展示学习

(展示)

2、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3、复习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主题图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说一说本题的含义。

(3)互相讨论方法。

4、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样做的?

2)集体订正。

5、学生自学教材第22页例题3.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2)、同坐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经过路线图。

完成教材22页的“做一做”。p23第2,4,6,7题

集体订正。

拓展检测

学习

(测评)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刚才,我们是怎样探究出表示物体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画平面图的方法:先确定方向,再确定距离,确定距离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距离。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八

编写意图

安静悠远$ 的意境!体会

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在默诵时!教师可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 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自选一首与古琴曲 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 气质与情感"

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教学基本要求

音困难的问题!并能起到保护嗓音的作用" 演唱"歌曲!花非花" 教学基本要求

轻柔% 优美的声音来演

山月(片段!先请学生听出 渔舟唱晚(演奏的乐器音色!再播放

*! 学习双吐音% 三吐音的吹奏方法" 可按教科书的学习提示进行

一些基本的练习!双吐

低声部的双吐和三吐!尤其是连续六个双吐音!要吹得清楚% 有弹性-注意最后一句

# $ 中三个双吐音之间出现的三吐音!舌尖与舌根的移动要快" 待吹

奏熟练后!再逐步回原速!把歌曲的情绪吹出来" 编创与活动

歌曲有不少!如春晓(咏鹅(静夜思(等!可作为教学的导入和学生一起重温!唱一唱!

边唱电影插曲沧海一声笑(旋律!一边在七根橡皮筋上模拟古琴的演奏" * 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学生熟悉的歌曲为练习小曲!如

最新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汇总9篇)

六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