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验和心得体会简短 经验与心得怎么写(五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2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2经验和心得体会简短一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我们数学组现有教师5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2人,镇级骨干教师2人,县级骨干教师1人、数学学科带头人2人,多人次获优秀教师、先进个人称号。

二、工作特色

1.正确定位教研组

我校教学质量从建校初期的快速提升之后,由于地理位置、经费及生源等多方面的影响,一直处于徘徊的尴尬境地,有一种后继乏力之感。数学新教材的实验,为探求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之道而苦无良策的我校,提供了一个契机。使我们真正意义上理解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它关系到千家万户,是家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办学效益。教研组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全体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将教研落到实处。必须改变教育教学的考核落实到年级和班级,教研组反而无足轻重的局面。为此,将数学教研工作的考核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对待。明确以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题研究为主线,以深化课堂教学为重点,努力为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教研组工作目标。正确的定位教研组,为教研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活力,为教材实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2.端正组风建设

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为了充分体现教研组的整体功能,我们将组风建设的目标定位为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治学,讲师德,图进取,有民主、竞争、团结、高效,强调每位成员都应有现代人的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形成凝聚力。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教研组文化或精神(教研组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它指的是教研组教师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教研组教师的师德、教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和文化生活,是整个学科教研组的一种精神)。具体做法是:

首先,成功的教研活动需要达到深度研讨才能有收获,我们的口号是“求真务实”。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成员必须暴露个人的真实观点,于是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是基本保证。对于教研组工作模块之一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教研组按两种方式对待,对外的公开课,组内老师总是群策群力,共同参与备课和试讲,探索和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尽量使公开课获得成功。对校内研修课,我们严格按照三定备课要求进行。在课后重视评课,评价工作往往分三步骤:第一、由上课教师对公开课的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思想和实践情况等作详细说明;第二、由组内其他教师各抒己见,每个人发表诸如“我上这堂课我会怎么处理”的观点,对课堂进行剖析;第三、在人人参与、互研互学的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的认识层层深入,形成共识,给出最优化建议,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取长补短中不断提高。

其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公开课教学进行分层实施,一般由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上示范课、研讨课,起到专业引领作用。青年教师的公开课主要是规范要求的优质课,渗透课改思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他们在教学上逐渐走向成熟。 “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是教研组的另一项重点工作,“传帮带”既是传统,又是一种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成熟的好方法。老教师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积累的资料提供给青年教师共享,近几年在我组有不少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崭露头角。教研组率先在全校提出数学组教师的课对外开放,使骨干教师真正起到引领作用。青年教师随时可以听课学习,老教师也乐意听青年教师的课,并及时指出优缺点,在相互切磋之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担起教学重担。

3.加强理论学习

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更新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为让每一位教师尽快实现教师教色的转化,教研组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隐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为基础,密切结合我校教学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教育理论学习。主要学习形式有:

1)定向式学习。 教研组将定期推荐一篇(本)认为值得大家阅读的数学优秀文章(书籍),提供给每一位教师学习,从中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积极结合实践撰写案例分析、教学论文,反思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形成工作的新思路。

2)案例式学习。 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带着课程的理念审视课堂实践的现状,用新课程理念来评价课堂中教与学的行为。通过教学案例的评析,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推进课改工作。每次听课后本年级段的每位教师要评课,其他年级段教师指定评析。每一位教师都将听课感受及时记录在听课本上以备查。

4.抓实常规管理

一、狠抓常规落实工作,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1、加强常规检查,坚持“三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定期与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期中期末将进行全面检查,并要求挑选出常规检查中的优秀的备课本和作业批改本在校内进行交流与展示。

2、重视批改,期中、期末两次对全班同学的作业本一起进行检查。3、突出听课环节,教研组将配合校领导深入课堂进行听课,以便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特别要求年轻教师以虚心的态度多挤时间听课,要求每位教师每期听课不少于10节。

二、充分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职能,狠抓教研与学科竞赛活动。

1、教研组的活动要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活动、记录,期末有总结、考评。教研组要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多学习,多取经。积极主动地参加各项教科研活动,并及时做好活动的记载与交流工作。

2、大组活动定时间,每周三课外活动。

3、教研组指导、协调备课小组认真开展三定备课,要求小组内各位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集集体的智慧,初步形成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设计,然后再由各位教师针对所任班级的实际有所推敲,同时要注意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调研测试。

5.提倡创新精神

如果说数学组有经验可谈的话,那么我们以为最大的经验在于创新。我们提出了“求真务实、努力创新”的口号。具体创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数学实验开始时,我们就把教材实验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成立实验课题组。同时针对我校的实际,申报了《数学分层教学达标的研究》课题和《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课题。课题研究的过程即是创新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协调发展。

2)公开课:对教学难点的处理,采取年级组老师就同一内容备课、上课,然后讨论比较。

三、教研成绩

我校小学数学组取得了如下成绩:

县级优质课获奖1人次,县级教坛新星一人,县级先进个人2人,市级先进个人1人。教育教学论文(包括发表和交流),论文国家级1篇、省级2奖1篇。提高了老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了一批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能独挡一面的年轻教师。

四、感想

成绩的取得有赖于教育科研。多年的教育实践让我们深深认识到,教育科研要“眼高、手勤、创新”。请专家进来、走出去参观学习才能眼高;多动笔勤总结才会提高;创新才有实效。我校的发展印证了这一点。

成绩属于过去,面对变化的未来,人人将一如既往的走教科研兴校之路、做研究型教师。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2022经验和心得体会简短二

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组在校长室、教学处、德育处的领导下,以及各年级、各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下,团结协作,努力工作,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探讨了新课程理念,明确了目标,统一了思想,使学校体育工作顺利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和运动队的训练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改变了过去只讨论工作的现象,成为工作安排和研讨教学、教材、教法相结合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能敞开思想,积极发言,认真探讨各种问题,讨论中相互启发,各抒己见,最后达到共识。我们认为这种活动达到了统一思想,互相启发的作用,对体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对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加强了集体备课的活动,各备课组认真讨论对课堂教学提高体育课的质量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抓好教案书写的质量,以保证上好每一堂体育课。

三、抓好全校学生的体质测试工作。认真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规定认真测试,认真记录、认真统计,优质、及时的上报国家数据库。并能够将学生的成绩档案及时反馈到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以及学生的手中。

四、组织好第三届校田径运动会。由于本部田径场地刚维修好,在体育组和学校领导积极配合下开展工作,认真准备,无论是组织、编排还是场地器材的准备,组织认真讨论、分工明确,全员动手,相互协作。运动会安全、有序的进行。圆满的完成了这一新的组织形式的运动会,并积累了经验,得到了校方的肯定。

五、抓好大课间的活动。经过全校学生、教师的努力,大课间活动的面貌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跳绳的组织,在德育处的指导下,有序进行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活跃了学生身心,增强了学生体质,加强了同学友谊,陶冶了学生情操,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组织校田径队、排球队。一学期来,体育老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放弃休息,每天坚持训练。在县田径运动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七、存在问题

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及修养,团结合作。教师要注重运动员的选拔,加强运动队的梯队训练,争取优异成绩。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今后我们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在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励,力求教研组建设日臻完善。

2022经验和心得体会简短三

style="color:#125b86">幼儿园培训经验心得1

人,作为一个鲜活生命的存在,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往往在环境的刺激下,或是内心的驱动中慢慢的发现问题,探究思考,不断成长。我们新教师生长在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的年代里,接受了最新鲜的事物,所以展现了各具特色的个性。然而,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伟大的职业,其荣耀之处不在于身份地位的光鲜,而是教书育人的靓丽。我觉得三天的岗前培训是极其必需且必要的,它将我们个性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探讨21世纪的新教师该遵循的师德规范,引导我们了解为人师所具备的人文素养,让我们在上岗前

经验和心得体会简短 经验与心得怎么写(五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