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认识身边的树心得体会及感悟 看到老树的感想(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5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认识身边的树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秒的认识也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时分重要的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杨老师很年轻整节课的气氛也很轻松。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

本节课以上课的时间入手,教师展式时钟,时钟上恰好是上课时间,教师提问“现在大约是什么时间?你能具体说出是几时几分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时间能准确读出时间。情境贴近学生生活,且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让学生体会认识时间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这节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制作的特别出色。

(一)认识钟面,由小组交流在钟面上都发现了什么,在“钟面上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的问题上,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渗透了

对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思想。

(二)认识1时=60分。大部分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课件展示钟表,让学生在课件演示过程中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从12走到2,从12走到3,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接下来分针走1小格的教学同时针,分针从12走到4、9、10、11分别是几分钟,最后分针从12转一周到12是多长时间。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即1时和60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同时走1小时,“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1时=60分”。

(三)练习读时间和写时间,注意让学生多做练习,及时巩固。

本段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给学生直观形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对于1时=60分理解起来比较难,时间单位相比起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人觉得本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如果在加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钟表的话会更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促进对“1时=60分”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在操作中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最后一环节设计为“感受一分钟”,教师播了一段1分钟的音乐而不是用秒表计时很妙,在学生精神比较涣散不易集中的时候播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做口算题或写字感受一分钟,音乐停即一分钟的时间到。给课堂增添了乐趣。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一分钟的珍贵,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适时的提出,珍惜每一分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节课的授课教师很年轻,形象气质佳,语言很有亲和力,课堂上常会出现“比一比谁的坐姿最好看”“感谢这位小老师”,使学生积极性很高,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好听讲。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直接点评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而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让学生自己意识并找到正确答案。美中也有不足,课堂一些环节的设计不是特别到位,虽然有小组合作但对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方面还有欠缺。

主题认识身边的树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

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67至68页"认识角".

>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3.通过"摆一摆""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角。

4.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通过实践对角有直观的认识。

>

老师准备: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电脑课件一份。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1-2支铅笔。

一、 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喜欢)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个充满奥秘的地方,你们愿意吗?(学生答:愿意)那好,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入"角的世界".

(课件出示一组南浦大桥的图片)首先,请大家一起观赏一座世界有名的斜拉桥——南浦大桥。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桥位于我国上海市的黄浦江上,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目前,它在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你们看,在桥面上塔栓和缆索组成了许多优美的角,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了美丽的图案。到了晚上,在灯光的映照下,这些角的图案显得更加美丽。

其实,除了我们刚才所看到的角以外,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也都有角,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找到它、认识它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认识角(出示课题)二、 探索新知1.认识角及各部分的名称(1)找一找

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图)你们看!这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体,在它们的表面也都有角,你能发现它藏在哪里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显示物体表面藏着的角)老师:同学们真棒!观察得很仔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只要我们平时做个留心观察的孩子,就一定可以找到它。

(2)摆一摆

虽然你们能很快地找到物体表面的角,但是如果老师要你用两支铅笔摆出一个角的形状,你能办到吗?请你们同桌两人一起试一试吧?

(3)认一认

课件显示学生摆出的图形,同时出示另外两种不同的摆法,引导学生找到不同之处。再判断哪个才是角。从而让学生知道角的基本特征是: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用" )"在图中标出角并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老师:你能指出刚才摆出的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通过摆一摆、认一认,你能发现角的世界里的秘密吗?

秘密之一:一个角是由1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

2.比较角的大小并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或无关。

(1)摆

过渡:通过努力,你们已经很快地发现了角的第一个秘密,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探索另外一些秘密,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好!这次挑战的主题是"摆",老师希望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用原来的那两支铅笔摆出一个比原来更大的角,有信心吗?试试看吧。

老师:你是怎么办到的?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老师边听回答边演示课件中的活动角展开与复原的动画过程。)通过这次的活动,你能把角的第二个秘密补充完整吗?

秘密之二: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 );张口越小,角就( )。

请你把这个秘密告诉你的同桌。

(2)比

过渡: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宣布:你们的第一轮挑战成功!现在,老师要向你们发起第二轮的挑战,这次的主题是"比".(课件出示)通过比较,根据两种不同的情况(两个角大小区分是否明显)引导学生得到不同的比较方法。(老师用课件着重演示角3与角4通过重叠比较大小的过程。)角的大小比较方法:1.直接判断。

2.重叠的方法。

(重叠时要注意顶点和一条边对齐)

(3)猜

对于第二轮的挑战同学们完成得不错,现在我们要进入最后一轮挑战——猜。(课件出示角的大小相同,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通过猜一猜和比

认识身边的树心得体会及感悟 看到老树的感想(六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