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认识乌龟科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 科学乌龟怎么了教案及反思(六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认识乌龟科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

6、7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整时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多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实践探索学习法,让孩子们通过看钟、拨钟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拨一拨、说一说、做一做、找一找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第一层: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小明每天遇到了一个难题:小明妈妈天天早上叫小明很辛苦,请小朋友想办法?这样引出课题。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乐于助人,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其次,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钟,教师提问:你们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课题:是啊,钟表不仅外型漂亮,还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钟表的知识。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认识钟表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

汇报观察结果时,课件出示:又粗又短是时针,又细又长是分针。有的学生说到了秒针,我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

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再提问:2时、4时、8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的方法吗? 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上拨出3时,6时,师说时间生拨,同桌互考等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3、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教师出示有许多钟表的课件,让学生发现了一个不同的钟表——电子表。

接着出示钟表和电子表表示的时刻,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教师再提问:电子表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像电子表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你还在哪里见过?你能试用这种方法表示3时吗?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第三层:课间休息

这一环节是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身心的需要设置的,让学生拿尺子举起当分针,另一只手当时针做3时、6时、9时、12时游戏,同时也让他们轻松轻松,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起到调节作用。

第四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寓教于乐,溶练习于游戏中,让学生玩乐中巩固知识。

推荐认识乌龟科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1探索并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个规律。

2结合具体情境,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简单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本节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乘法意义”“找规律”等多种方法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乘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题,成为130×5, 402×3, 307×8。以便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后,能对后2题进行对比交流,进而发现402×3中间是0的那位,因为没有进位,所以这一位写0,积当中就保留了0;而307×8因为进位了,所以积当中的0就不见了。

仓山区实验小学位于城乡结合处,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教学条件较为良好。学校于2000年9月作为教育部福建师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参与课改,至今已3年。

任教班级学生参与课改两年来,对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有所体会、适应。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一)讨论

0×5=?——发现规律

1算一算:3×5=( )

2×5=( )

1×5=( )

2找规律:在这一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5的乘法。

生2:第一个乘数一个比一个小1,积一个比一个小5。

师:按这样的规律0×5=?

全班同学高声齐答:等于0。

3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说明0×5为什么等于0吗?

生1:我知道5个0相加等于0,就是0 0 0 0 0=0。

师:“0”是不是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呢?咱们再来算几题看看。

(师板书:0×3, 7×0, 1999×0)

生1:0×3=0。

师:为什么?

生1:因为3个0相加等于0,0 0 0=0。

生2:7×0=0。

师:为什么?

生2:因为7个0相加等于0。

生3:1999×0=0。

师:1999可是个大数,它与0相乘也只得0吗?

生3:没错,因为1999个0相加,虽然0很多,可是相加后结果还是0。

师:从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全班齐读规律一遍)

( 评析 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借助“找规律”“乘法意义”这些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

(二)试一试——探究算理

师:掌握了这一规律,那么一个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如,130×5,402×3,307×8,你们能独立解决吗?

全班学生信心十足地回答:能。

师:行,打开课堂练习本试一试,算一算。

(全体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多样化的算法,并请个别学生将解答板书。)

( 评析 在掌握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练习,尊重每位学生的不同想法,提倡计算策略的多样化,并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完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对板书的

(两竖式产生争论,两竖式赞成者各占一半。)

生1:我赞成第一种写法,因为第二种写法把因数中间的0弄丢了。

师:是啊,因数中间的0哪去了?

(全体同学情绪高昂,议论纷纷。教师建议小组内讨论后统一意见。)

(讨论结束,全班交流,请刚才赞成第一种写法的同学说说讨论后的看法。)

生:现在我赞成第二种写法。因为

5,0×8=0进5得5,要在十位上写5。所以0才不见了。

师:你们赞成这位同学现在的说法吗?

生:赞成。 7×8=56,个位写6,向十位进

( 评析 针对黑板板书,组织学生比较、讨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并深刻理解了“一个因数中间是0”的不同处理。)

(三)练一练——掌握算法

师:打开课本,看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完成练一练。

240×2 302×5 15×3 25×4

204×2320×5 150×3 250×4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比较每两列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前两列的第一个乘数只是几个数字交换了位置,第二个乘数都一样。

生2:一题是乘数末尾有0,一题是中间有0。

生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积的末尾也有0。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积的中间不一定有0。

生4:后两列下一个算式比上一个算式第一个乘数多了个0。

生5:乘数多了个0,积也会多个0。

生6:注意0不要漏了,多了个0得数会多很多。

本课教学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乘数中间是0的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从而便于学生比较、讨论,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在教学中也得

认识乌龟科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收获 科学乌龟怎么了教案及反思(六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