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和感想 教学设计文本研究(九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1-311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重点:

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发那个法,认识汉字。

难点:

韵母带调拼音

每位学生准备一张薄纸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录音带

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游戏:同学们,老师带你们去河边钓鱼好吗?钓着鱼的同学要当小老师,将鱼背后的声母和带调的单韵母带着大家读一读。(复习声母y、w和带调单韵母ā、á、ǎ、à)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声母b的读音

1、(出示挂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用“听广播”练习说话,初步感知b的发音。

3、教师范读。(出示字母)

4、学生用各种形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

(二)学习声母p的读音

1、(出示挂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指导学生用“泼水”练习说话,初步感知p的发音。

3、教师范读。(出示字母)

4、学生用各种形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体会b、p发音的不同

1、师将纸放在口前发音,生仔细观察纸张抖动的情况。

2、生将纸放在自己的嘴前试着发音,感觉手上的气流。

3、小结:b不送气,p送气。

(四)识记声母b、p的字形,指导书写

1、观察插图,四人小组讨论:①如何记住b、p的字形。②b、p的字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③编顺口溜帮助同学记住字形。

2、观察交流b、p在拼音格的位置。

3、教学新笔画:右半圆“)”,学生书空新笔画。

4、按笔顺指导书写。

三、学习b、p与ɑ拼读的方法

1、看图小姑娘在干什么?(将b推向ɑ成为bɑ)

教学拼音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老师带学生读

b-ɑ=bɑ

2、观察书上的四幅图,分别画着什么?四人小组讨论,再将声母和韵母拼成音节b-ā=bā,b-á=bá,b-ǎ=bǎ,b-à=bà。学生会读的站起来读,读对的当小老师,上台指着黑板的挂图和拼音教大家拼读。拼读一个音节组一个词。

3、练习拼读音节:p-ā=pā,p-á=pá,p-ǎ=pǎ,p-à=pà,先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拼读、组词,再进行大组交流。

四、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做声母和带调韵母找朋友的拼读游戏。

五、作业

1、抄写b和p两个声母并家听。

2、读课文。

1、复习

1、开火车读ɑ的四个声调。

2、听音拿卡片,分辨b、p的读音。

2、学习新知

1、学习声母m的读音

(1)(出示插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指导用“摸”练习说话,并初步感知m的发音。

(3)教师范读。(出示字母)

(4)学生用各种形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

2、学习声母f的读音。

(1)(出示插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指导用“摸”练习说话,并初步感知m的发音。

(3)教师范读。(出示字母)

(4)学生用各种形式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读,齐读)

3、识记声母m、f的字形,指导书写。

(1)怎么记住m和f的字形?细心的小朋友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互相讨论讨论。

(2)动动脑筋,想想办法,编顺口溜记住这两个声母的形。

(3)教学新笔画左弯竖、右弯竖。学生跟老师书空这两个笔画。

(4)观察m、f在拼音格中的位置。

(5)老师范写,学生唱笔顺书空,练习书写。

3、声母m、f和韵母ɑ的拼读的练习。

(1)声母m和f也想跟单韵母ɑ交个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帮它们?自己读一读m-ɑ=mɑ,f-ɑ=fɑ这两个音节,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2)游戏:请几个同学分别读m或f以及带调ɑ的卡片,一个读声母,一个读带调韵母ɑ,全班同学读音节。

3、巩固练习

做“摘果子”游戏,摘一个果子读一个音节,用这个音组一个词或说一句话。

4、作业

1、抄写m和f两个声母,并家听。

2、读课文。

一、声母b、p、m、f和带调单韵母o、i、u的拼读练习

1、谈话激趣:单韵母o、i、u看到ɑ和声母b、p、m、f交朋友,它们也想跟b、p、m、f交朋友,我们一齐来帮它们成为好朋友,行吗?

2、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些音节:b-i=bi,p-i=pi,m-i=mi。并读出四个声调bī、bí、bǐ、bì、pī、pí、pǐ、pì、mī、mí、mǐ、mì,选其中一个音节组一个词或说一句话。

3、大组交流,比一比谁拼的准,说得好。

4、男女生进行拼读音节竞赛,读准音节的四个声调。

b-o=bobōbóbǒbb-u=bubūbúbǔbù

p-o=popōpópǒpp-u=pupūpúpǔpù

m-o=momōmómǒmm-u=mumūmúmǔmù

f-o=fofóf-u=fufūfúfǔfù

5、开火车随意抽读以上音节。

二、看图读拼音认字

1、看图读音节,注意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2、谁来指指、读读?

重点指导读好爸爸(bà)、妈妈(mā)这两个音节。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土仪,检查音节是否读准。

4、去掉音节,谁能认识这些字?怎么认识的?

5、读一读,贴一贴

将未带拼音的词卡发给学生,让学生贴在图上相应的位置。

三、总结

四、作业

1、抄写b、p、m、f四个声母,并家听。

2、读课文。

3、预习第4课。

(选做题)把会认的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用这幅图编一个小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3、bpmf

bpmf

b-ā=bāp-ɑ=pɑm-ɑ=mɑf-ɑ=fɑ

b-á=báp-o=pom-o=mof-o=fo

b-ǎ=bǎp-i=pim-i=mi

b-à=bàp-u=pum-u=muf-u=fu

主题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1、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3、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一、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早期诗多抒写个人哀愁、情调比较低沉。抗战爆发以后,诗风有较大转变。《狱中题壁》、《偶成》等诗,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积极呼唤光明的到来。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作品集有《戴望舒诗选》、《望舒草》等。

《我用残损的手掌》收入诗集《灾难的岁月》。

二、字词过关

给下列字注音

锦幛荇藻蓬蒿蝼蚁

憔悴蘸着灰烬

三、自我品读

1、初读诗歌,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诗中感受最深的诗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四、探究质疑

读完诗歌,我最想问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预习诊断

1、《我用残损的手掌》是我国现代诗人的诗作。诗句“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中,“广大的土地”象征,“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表明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意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灰jìn()河堤()憔悴()蓬hāo()荇()藻

3、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1)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2)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4、找出诗中押韵的字,简要归纳本诗押韵的特点。

初三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第1课时

1、诵读,整体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主观情感。

3、品味诗歌浯言,领会其艺术魅力。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提及戴望舒,我们自然想到的是彷徨在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卢沟桥头的炮火点燃了民族郁愤,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也收起了彷徨“雨巷”中的“油纸伞”,而在“狱中题壁”,并且“用我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放声歌唱“永恒的中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

戴望舒及《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三、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投影

锦幛()荇藻()蓬蒿()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我/用残损的手掌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阴暗,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只有那辽无、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像/恋人的柔发,婴孩子手中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于手掌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生的禾草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町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初三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第2课时

1.提高学生诗歌朗读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

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感情诵读,把握全诗的感情线索,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寄寓的诗人的情感。

2.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一、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

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

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二、讨论诗中的比喻句,分别说明其含义。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是明喻,以情侣关系与母子关系的比喻,把诗人对“这一角”的感情抒发得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是明喻,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

(3)“堤上繁花锦障”是明喻,用“繁花锦障”来形容家乡。

(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是借喻,用“广大的土地”借喻。

(5)“那里是太阳,是春”是暗喻,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

(6)“无形的手掌”是隐喻,用来比喻诗人的

⑤分别说明诗中运用暗示.烘托.对照手法的语句有何表达作用。

“岭南的荔枝寂寞地憔悴”,暗示敌占区人民的苦闷忧伤。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暗示

教学设计文本研讨心得体会和感想 教学设计文本研究(九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大家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