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巩固脱贫攻坚事迹心得体会简短 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范文(2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4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巩固脱贫攻坚事迹心得体会简短一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是我县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之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保质量,着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现制定如下方案。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价值导向、严实导向,确保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聚焦突出问题整改,强化产业就业,强化政策保障,强化扶志扶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政策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措施更加有力、帮扶更加全面、群众更加主动、成效更加明显,确保实现思想脱贫、稳定脱贫、全面脱贫。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指示要求,以“四个不摘”为原则,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一)摘帽不摘政策。把脱贫摘帽作为新的起点,积极探索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注重“两不愁、三保障”质量和成色,对标建成全面小康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划为2019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水平“两个阶段”,延续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

(二)摘帽不摘责任。县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继续组织领导巩固提升各项工作。县级领导继续包联督导13个乡镇及所有行政村。对标省市督导检查反馈问题以及自查发现问题,聚焦提升村、户退出成效以及政策保障,全力开展20项重点工作,确保脱贫成色,实现高质量退出,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三)摘帽不摘帮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强化诚实劳动、脱贫光荣的价值导向。继续落实脱贫责任组制度和干部帮扶责任,驻村力量继续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催生脱贫潜力,激发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四)摘帽不摘监管。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督查督导,强化考核问责。大力发扬西口文化,激励全县党员干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可度。

对标2019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2020年全面达到小康水平两个时间节点,2019年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一是对已脱贫的154个贫困村巩固提升,对剩余4个未脱贫村加大攻坚力度,确保2019年退出。通过与乡村振兴衔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农村的水利、交通、卫生、文化等设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有稳定收入。二是对2018年前已脱贫的12391户32975人巩固提升,对未脱贫的311户724人帮扶脱贫,保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实现已脱贫群众致富能力明显增强,享受更加和谐的安居乐业环境,享有更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坚持“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以县为战”,持续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果;持续强化村级发展扶持,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村退出成效;持续强化政策供给,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政策保障。通过持续“三个强化”,促进“三个提升”,推进脱贫成效巩固提升20项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健全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一)持续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户脱贫成果

1.产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强化龙头带动,密切利益联结,加强技术培训,注重典型示范,稳定实现贫困村有脱贫产业、有带动主体、有合作经济组织,贫困户有增收产业项目、有劳动能力的有技能。一是特色产业。持续发展以”两红一核”、沙棘、中药材、黄河鱼为主的特色种养殖,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支持贫困户参与发展3万亩有机旱作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和25万亩杂粮基地建设;1500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和3000亩牧草示范基地等特色种植;黄河鱼养殖示范300亩鱼塘。二是光伏扶贫。抓好光伏扶贫电站的运营维护和收益分配,新建6.7mw“十三五”第二批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稳步发展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使更多的贫困户受益。三是旅游扶贫。依托我县黄河文化、康熙枣园、保德民歌等旅游资源,大力挖掘黄河、黄土、民俗等主题,创建2-3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逐步打造本区域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四是电商扶贫。打造县级公共服务中心,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覆盖率不低于50%,乡村电商服务站(点)总数达到147个以上,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不低于25%,电商培训突破3000人,应用“互联网 ”引领我县涉农产业链升级,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五是消费扶贫。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持续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大力开展贫困户农产品“五进九销”,以消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促进精准脱贫。

牵头领导:各分管县级领导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能源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旅游服务中心,各乡镇

2.就业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持续发挥“保德好司机”劳务品牌示范效应,想方设法帮助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增收,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基础。一是就业扶贫。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鼓励企业利用贫困地区优质资源投资办厂或实施生产加工项目分包,在乡村建设扶贫车间、加工点等,组织贫困劳动力实现居家就业和灵活就业,实现年度转移农村贫困劳动力900人以上。二是技能提升。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纳入职业培训重点人群,坚持“需求导向”“就业导向”,采取灵活多样培训方式,优先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实现技能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300人以上。同时,以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主要载体,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和具备劳动能力人员,大力开展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确保到2020年底,每个有就读技工院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应、往届“两后生”免费接受技工教育,每个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都能够接受至少1次免费职业培训。三是政策落实。在落实我县就业扶贫“以奖代补”政策的同时,加强落实我省出台的5类14条就业扶贫新政策,着力在鼓励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劳务输出、强化就业援助、强化保障措施等五方面发力,提高贫困劳力劳务组织化程度。

牵头领导:刘志成、张忠文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各乡镇

3.安居保障巩固提升工程。切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和新出现的危旧房改造工作,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巩固旧村产业,扶持安置区就业创业。持续巩固旧村退耕还林、光伏项目、土地复垦增减挂钩、荒山造林“四个全覆盖”成果,重点支持发展整体搬迁村一村一业工程,确保旧村产业不丢。同时,用好集中安置点内扶贫车间和培训就业创业服务点,对有创业需求的搬迁户,进行免费的创业培训,提供办证的绿色通道,贴息贷款或税费减免,提供外出务工岗位、公益岗位等多种就业渠道,供贫困户进行菜单式选择;引导易地扶贫搬迁户在扶贫产业园区务工,保障每个搬迁户家庭至少有一个增收门路或有一人转移就业。二是提升安置点配套设施,强化后续社区管理。实行城市社区治理,按照“社区党支部 村党小组”“社区 乡村工作站”模式共同治理。衔接好搬迁对象从迁出地到迁入地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的信息变更工作,整合各方资源,从高从优落实政策,织牢低保、医保、养老安全保障网;统筹迁出地和迁入地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实现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三是完成拆旧复垦和土地增减挂钩。对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严格按照“住新必须拆旧”的要求,6月底前达到拆旧复垦和实际常住。四是持续紧盯危旧房改造工作。继续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为重点对象,以消除新出现危旧房为重点,按照原有政策不变,通过奖补资金,以拆、建、改等方式,实行“申报一户、认定一户、批准一户、改造一户”的快捷机制,真正让困难群众安居乐业。五是继续推行农村住房保险。为全县所有贫困户,按照每户15元投保房屋意外损失保险。

牵头领导:刘志成、高彦林、吴雁臻

责任单位: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组各成员单位,县居民办,各乡镇

4.生态扶贫巩固提升工程。持续联动实施退耕还林奖补、造林绿化务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增效、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推行“购买式造林”,引导贫困群众参与生态治理工程,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一是退耕还林。巩固5.7万亩退耕还林成果,抓好补植补种,确保造林质量;对到期的6.55万亩退耕还林地发放抚育费20元/亩,确保4666户12278名贫困人口受益。二是生态治理。规范61个造林扶贫合作社,在贫困劳动力入社、造林技术培训、林业工程管护、资金财务运作、运营模式探索、劳务收入分配等方面加强指导,进一步健全完善造林扶贫合作社带贫机制,由单一造林逐步向造林、管护、经营一体化转变,由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荒山造林3.27万亩。三是生态保护。将参与护林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在330人左右,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逐步推行集体公益林托管、“合作社 管护 贫困户”等模式,吸收贫困人口参与管护增收,集体林管护岗位安排贫困人口达到60%以上。四是经济林提质增效。突出红枣这一特色优势产业,积极争取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探索将造林扶贫合作社经验移植到提质增效工程中,吸收50-100名红枣乡土人才提供服务。五是特色林产业。突出发展红枣、海红果、核桃、沙棘、仁用杏五大林产业,新发展1万亩以上特色经济林。积极扶持林果产品深加工大企业,加大采购和加工销售林果能力。

牵头领导:赵文千

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各乡镇

5.教育扶贫巩固提升工程。紧紧围绕义务教育有保障,健全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精准落实。对特殊困难学生实施“一家一案、一生一案”台账化精准帮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动态化摸排辍学名单、逐一上户动员返校,对劝学无效的依法提起诉讼,对不能随班就读的送教上门,确保应学尽学不落一人。二是加大学生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学生正常入学。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雨露计划”、教育扶贫等,继续发挥县教育扶贫基金会奖学济困补充作用。三是不断推进各项

巩固脱贫攻坚事迹心得体会简短 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范文(2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