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博士论坛心得体会总结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总结(2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2022化学博士论坛心得体会总结一
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
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
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计算公式:c(naoh)?
c(hcl)?v(hcl)c(naoh)?v(naoh)
或c(hcl)?。
v(naoh)v(hcl)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
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
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
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
2022化学博士论坛心得体会总结二
在几轮的高中化学教学(特别是高三毕业班复习教学中),每上完一节课,都有不同的体会、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感觉。有时通过自己查找有关材料解决自己教学中存在的疑惑,有时通过同行们探讨来达到对某一个问题的一致看法,有时通过学生反馈建议来达到对教学的改进,有时通过实验解决存在问题,有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中成功之处等。总之,教学后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都会经历的环节,它完善了每一位教师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捷径。下面,就有关平常教学中所反思的内容,举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co2通入ca(oh)2与so2通入ca(oh)2中实验现象相同。
有学生就此提出了自己看法:so2溶解度很大,若so2通入ca(oh)2速率较大,就有可能使so2 ca(oh)2=ca(hso3)2,也就无法看到现象中出现的浑浊。针对上述观点,我就着手做了有关co2与so2通入ca(oh)2溶液中的实验,结果发现so2通入ca(oh)2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而是一直保持澄清,后来,经过多次改变外界条件,如so2进气速率及浓度大小控制,才能看到浑浊。
案例二:生物与化学中均提到的一个知识点:碘遇淀粉变蓝色。
有学生提出,淀粉与i2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里面是否还存在i2?为此,我们经过探讨,得出应存在i2,并通过实验得以验证。
实验设计为: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观察到现象:①溶液先呈蓝色;②cl2继续通入,蓝色消失→无色。
原因:①cl2 2i—=i2 2cl—i2遇淀粉变蓝色。
②5cl2 i2 6h2o=2io3— cocl— 12h2
案例三:在有关习题教学中,就能充分地意识到对题型归纳总结的重要性。其中在讲到酯的水解问题时,我就给学生归纳出主要三种考题,如①有一有机物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可被氧化成b,求c4h8o2结构简式。②有一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4h8o2,在稀酸作用下水解生成a和b,其中a最终能氧化成c,且b和c互为同系物,若c能发生银镜反应,写出c4h8o2的结构简式。③有机物甲的分子式为c9h18o2,在酸性条件下甲水解为乙和丙两种有机物,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同质量的乙和丙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则甲的可能结构有几种?
以上三种题型,解题关键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到的水解生成醇和酸,其中醇能最终氧化成酸,须满足醇中所含c原子与酸中所含c原子相同,且形状一样,并要使生成醇,羰基在碳链端点。另一种是提到酸水解生成醇和酸式相等,就要要求醇中所含c原子数与酸中多一个。通过上述归纳总结分析,学生对这一类型题目就能较好地掌握。
这种教后反思内容还很多,如实验教学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相结合,我们就不难总结出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特点及平常教学应注意问题;还有有机合成题通过习题教学中出现题型,就能想到此类型题且多以酯化反应为背景等等,若平常教学中,能够随时记录这些点滴教学,自己将会受益菲浅。
化学博士论坛心得体会总结 化学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总结(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