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拜师学艺守则心得体会范文 拜师学艺的过程(7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5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对于拜师学艺守则心得体会范文

大家下午好。今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而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此时此刻我们海滨学校徒结对仪式正在隆重举行。

由于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信任,我有幸成为一名师傅,将在协议书上庄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我深深感到身上的责任和压力,我想:要想做好“传、帮、带”工作,我们师傅们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拜师会,不是一个虚空的形式,一纸协议,它将承载的是一份责任与一份自我体现,它内在的意义在于合作之上的携手前进,同生共长。我们将欣喜于这种成长,感动于这种齐心合力。

今天,在这个隆重的“师徒结对会”上,我想代表在坐的师傅们,向大家承诺:今后,我们愿意对自己工作上严要求、业务上多提高。我们会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在徒弟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给予真诚的关心与帮助,扶持他们走出困境。认真履行协议书上的各项职责,从高从严要求徒弟,使他们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为海滨学校的发展尽我们的全力。

同时我也想给徒弟们提几点希望:

一、“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的师傅并不只一个,我们只是你们名义上的师傅。其实学校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你的师傅,尤其是那些与你共事的同事。他们中有些教学经验丰富,有些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非常出色,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你学习的好榜样。

二、抓住机遇,勤奋出才能。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但给我们每个人的机会又都是不多的,而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你们每个人都要时刻准备着,都要善于把握每一次机会,让机会成为自己成长的助推器。

三、抓住实践操作主阵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平时要认真学习,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反思,这是一种很好的积淀,不断提升自己,平时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把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最后我想送给徒弟们一句话:年轻是一种机会,年轻也是一种压力;年轻是一种财富,年轻也是一种责任。

对于拜师学艺守则心得体会范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他们从小苦练基本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明白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解题,介绍梅兰芳生平。

3、学习词语:学艺

二、初读课文。

1、自由练读课文。

2、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找出难读的句子。

3、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小黑板。

(2)指名认读词语。

(3)抽读生字卡片。

4、试读课文。

5、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7、教师范读。

8、填空,出示小黑板。

这篇课文讲的时梅兰芳小时候拜师(),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的`故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4)师傅为什么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

(板书:不是料子)

2、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3)理解:世界闻名、大师

(4)学过第一段和第三段,你有什么想法?

3、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进一步理解句意。

在什么情况下,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这说明什么?

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梅兰芳为什么看空中的鸽子?看水底游动的鱼?

“紧盯、注视”是什么意思?这里可以换成看吗?

“常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梅兰芳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好像会说话,这说明了什么?

4、再读第三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说说文中那个词语概括了第三段的意思。

(3)指导朗读。

(4)“勤学苦练”、“终于”、“世界闻名”要重读。

三、指导背诵

1、齐读课文

2、看板书逐段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名逐段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指导书写。

1、教学“或”

出示“或”,认读。教学“戈”,戈字旁。

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2、出示“兰、者、注”

要求学生用熟字记忆生字。

3、出示:底、脸、神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4、指导书写。

或、者、兰:要居中写,结构要匀称。练、注、神:左窄右宽。紧:上中下三部分要写紧凑。

5、学生进行描红。

对于拜师学艺守则心得体会范文

虽然在初读中,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感染,但这仅仅是片面零碎的,还未能触击到文章中心。照如下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弄清各段写什么之后,直插“学艺”重点段的阅读。

寻师—→拜师—→学兄—→别师

(1)坐等师傅(1)磨、用工具

(2)口试过关(2)拆装模型

(3)学艺成功

教学要以读书为本。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议、读议结合,从而理解课文,掌握中心。师问:这段里讲鲁班学好了手艺,现在请大家边读边想,鲁班学艺为什么能成功?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到:

①鲁班磨工具时,“白天磨、晚上磨”,“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凿子也磨出刃来了”;

②使用工具时,他砍树“砍了十二个白天十二个黑夜”;

③拆装模型时,更是废寝忘食,“每一副都认真拆三遍安三遍”,时时琢磨,模型不离手。这样感知后再经过思考,从而明白,鲁班之所以能学艺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勤奋学艺,刻苦磨练。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疑:那么,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么勤奋刻苦呢?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了解到鲁班上终南山拜师学艺,路上克服了重重困难,明白鲁班决心之大,这正是鲁班学艺的巨大动力;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鲁班所遇的名师,则是成功的外在因素。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弄清师傅是怎样教的,主要弄清师傅收徒前,“三考”鲁班是何用意(一看懂不懂木工基本知识;二看有没有诚心;三看学艺是为自己发财还是给人民做事)。对此,鲁班作了满意的回答。这时,教师启发体会鲁班答话的含义,从而明白鲁班学艺正确的目的、端正的思想。最后围绕“鲁班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的问题思考,从而归纳出文章中心思想。

对于拜师学艺守则心得体会范文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午!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青年教师拜师结对活动,首先我代表校领导向愿意收徒的23位师傅表示衷心地感谢,向23位青年教师找到向往的指导老师表示热烈祝贺。

刚才田老师、张老师的发言,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20xx年前,我作为徒弟代表曾在这里表过态,6年前,我作为师傅代表在这里讲过话。今天,我又作为过来之人,被要求在此谈谈自己的内心话。作为射中的一个分子,在这个讲台上以不同的身份讲同一个题目的话,我心里感到格外地激动与自豪!

牛顿说,如果我能有所发现,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老校区灯箱上有句荀子的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回想自己能从一个初上讲台的小伙子一步步走到今天,没有学校的搭台与师傅的帮助,是办不到的。射中历来有师徒结对的优良传统。记得1990年我刚分配到射中,学校安排王素兰老师做我的师傅,后来是陆佩珍老师,1994年上高中后,又安排李元洪老师做我师傅。除此外,我还主动拜当时语文组的大腕蔡明、施云康老师为师。这些师傅悉心教我备课、上课、写文章、搞课题。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勤奋踏实、刻苦钻研的精神,平易厚道的做人风格,如果说今天能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一点点进步的话,都与师傅们的无私传授分不开。从我个人成长经历来看, “师徒结对”是年轻教师得到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师徒结对可使我们尽快熟悉教育教学业务,节省成长时间。教育工作需要教师不但有相应的学历和专业知识,而且还有相应的教育教学与课程探究能力,对我们年轻教师而言,这些能力固然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慢慢摸索、积累逐步形成。但这个周期往往较长,且易走弯路,冒风险,甚至要付出失败的代价。可

拜师学艺守则心得体会范文 拜师学艺的过程(7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