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疫情心得体会范本 疫情心得总结(2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科学疫情心得体会范本一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习;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习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习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习: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包含在二、三部分)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纸 1
16.陶瓷 1
17.金属 1
18.玻璃与塑料 1
19.材料的分类 2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21 沸腾 1
22.凝结 1
23.水的三态变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推荐科学疫情心得体会范本二
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它对于激发儿童的科学志趣,培养儿童的科学能力,提高儿童的科学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1、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态度,启发学生探究自然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2、通过学习各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5、通过浮和沉的实验,使学生能对浮和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通过数学课中的各种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1、教师端正教育教学思想,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2、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特点,新课标要求,要由浅入深,有利于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实验仪器,还应尽量创造条件,自制器材,努力按计划、按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科学疫情心得体会范本 疫情心得总结(2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