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品才是好老师心得体会简短 好老师的品质与行为心得体会(6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主题好人品才是好老师心得体会简短一
关键词:人际关系;管理效益;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怎样才能实现我们所企求的理想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呢?笔者认为,其切入点在于改善班级人际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广大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互惠共生,最终实现班级管理最优化。
1.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和谐首先是学生之间的和谐,同学之间既是学习中的合作者、竞争者,又是生活上的朋友与伙伴。同学关系处理好坏对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影响到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健康水平,还会影响到班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自私狭隘、骄纵任性、自以为是、以我为中心等毛病普遍存在,因此班级内部矛盾出现在所难免。如不妥善处理必将影响班风,影响班级和谐。我把"珍惜缘分、重视友情、与人为善、淡化矛盾、为人宽容"的观念灌输给每一个学生。对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好人好事多加宣传,正面引导。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通过谈心班会讨论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形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团结、学会宽容与友爱、学会换位思考,并以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营造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2.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是创建和谐班级的核心内容。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对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要做到师生和谐,就要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中国过去有句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大概概括了传统和谐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则是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是学生的朋友。如何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如何实现师生和谐呢?我认为班主任应始终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空间;赏识学生、鼓励学生,营造一个个性发展、天天向上的空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并应随时注意调节师生的心理距离,放下管理者的架子,走进学生中间,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的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和谐。营造和谐的班级离不开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仅靠班主任的单打独拼远远不够。班主任应营造自身与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互谅友爱、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加强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理解和尊重。听取任课教师的建议,帮助其树立威信,协助改善师生关系,化解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做好协调,绝不能厚此薄彼。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最大效应。
4.体认"以生为本"的班级人际关系管理新思维
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给予班级管理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只有牢固地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才能够充分发挥每一类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成班级管理最优化的目标。
对待人缘型儿童,我们既要实事求是地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充满信心,不断进取,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同时又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他们的所作所为,让他们在成绩面前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使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地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另外,还必须教给他们人际交往的一般技能和技巧,引导他们主动地接触其他同学,不游离于班集体,与其他同学互惠共生、共同发展。对中间型儿童,我们的方法是:首先,利用中间儿童的优势,合理地安排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其次,吸收中间型儿童参与班级管理,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信心、体认人际协调的作用,从而自觉自愿地与别人搞好关系;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魅力。对待嫌弃型儿童,我们要讲究方法,因为这部分儿童与班集体心理距离大,对老师和其他同学怀有拒绝和抵触情绪,且常常处于"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场之中,自尊心十分脆弱。因此,要帮助这类儿童建构好人际关系,我们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尊重他们,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第二,要时时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设法使嫌弃型儿童能看到自己的"光明和希望";第三,要求其他同学首先是班主任老师要率先垂范,带头接纳嫌弃儿童,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嫌弃型儿童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心理距离逐渐缩小,进一步达到心理上的"磨合"。
5.建构班级人际关系最优化的具体方法
建构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1 情境熏陶法。所谓情境熏陶法,就是创设一种班级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到集体的魅力,从而在内心中自觉自愿地对班级产生一种向心力。这种方法对班级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成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具体措施有制定班级公约、张帖反映班级主流文化的标语、定期更换班刊、设立好人好事记录簿并定期总结评比。(2)加强班风建设。班风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反映。实践证明:班风正,则人际关系和谐,群体的凝聚力强,集体在这种状态中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可见,加强班风建设对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对改善班级人际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3)在班级中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舆论是一种群众性意见,它对班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言行都有一定的规范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舆论对协调班级人际关系、鼓舞正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竞争非常激烈,精神压力日益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冲击,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纠葛和冲突,由此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也逐渐增多,不少人默默忍受着心理疾病的煎熬。
据有关部门统计,有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者约占人口总数的20%。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体育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活动之中,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3]151,使其心理健康,心情愉快。
5.3 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道德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中华民族优良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一定要弘扬传统美德,培养高尚情操。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诚实守信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诚信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要求,在中华文化中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以诚信立人,以诚信立国,以诚信求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是诚信友爱的关系,诚信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要求,是友爱的前提。没有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信任和理解;没有友好关爱,更无从谈社会和谐。
5.4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坚持真理,纠正错误,增强团结。恩格斯指出"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这种批评就不可能达到团结。没有批评就不能互相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4]423。在人民内部,要从团结、和谐的愿望出发,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消除隔阂,纠正错误,解决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团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5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2]全国党代会的报告里第一次出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字眼,这一亮点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积累恶变,引导社会心态良性变化,帮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心理和谐。要关注人们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引导人们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3]153,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减少群众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增强本单位、本部门的凝聚力,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 王建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主题好人品才是好老师心得体会简短二
老好人整改措施
【篇1:个人整改措施】
个人整改措施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要做到“重实、肯表率、敢担当”,首先要在“实”字下工夫,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执法水平,秉公办事,依法办事;其次要肯表率,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为下属和同事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作为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勇于承担责任,不能如“老好人”只做对自身有好处的事情,作为党员更要冲锋在前,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实际的的问题。
缺乏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懈怠的表现,所以日常工作当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拿出自己的精气神来、去贪求廉、去庸求进,去懒求勤,去俗求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并且时常反省自己。
法过程中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在单位内部,时常与下属和同事认真交流,听取工作建议,彼此完善。
【篇2:老好人思想整改措施】
篇1:个人整改措施
个人整改措施 一、正确认识“老好人”思想,做到“坚持原则、摆正心态、放平位置、敢于直言、勤于行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要做到“重实、肯表率、敢担当”,首先要在“实”字下工夫,不断学习,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执法水平,秉公办事,依法办事;其次要肯表率,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为下属和同事做好引导和示范作用;作为党员干部要有所作为,勇于承担责任,不能如“老好人”只做对自身有好处的事情,作为党员更要冲锋在前,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实际的的问题。
缺乏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归根到底是一种精神懈怠的表现,所以日常工作当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拿出自己的精气神来、去贪求廉、去庸求进,去懒求勤,去俗求雅,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并且时常反省自己。
在单位内部,时常与下属和同事认真交流,听取工作建议,彼此完善。篇2:整改问题方案
整改问题方案
1.学习仅限于看看文件、翻翻报纸,开会听讲,不能有的放矢的学习和深入思考。 整改目标:加强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
整改措施:一是端正学习态度,真正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第一位的任务,从应付性学习转变为主动钻研学习、从主要着眼于改造客观世界转变为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结合、从为了工作的“要我学”转变为提升自己理论素养的“我要学”。二是保障学习时间,坚持好中心组学习制度以及县委办周二政治学习制度,并挤出时间自学。三是突出学习重点。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市委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政策文件,以及业务方面的知识。
2.重部署,轻落实。对全县重要会议安排工作的落实,简单地通过向责任领导和单位下发任务分解的形式进行,对工作落实的成效缺乏及时跟进督查,缺乏全面把握。
整改目标:紧紧围绕县委重大决策部署、领导关注的事项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工作督查力度,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整改时限:立行立改
整改措施:改掉工作中重部署轻落实的现象,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定期督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开展日常督查,围绕领导交办的工作及时督查,重点督查关于发展大局、关乎群众利益的大事、难事、急事,做到紧急事项跟踪督、主要事项重点督、难办事项反复督,确保督查质量和权威进一步提高,领导交办的事情、任务分解的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加强对县委办公室日常制度的管理和落实。
3.下基层少,调查研究不深、不透。用走马观花代替深入调查,对所分包的白潭镇工作上主动关心的少。
整改目标:勤下基层,调研求深求细,平时多关系支持白潭镇的工作。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
整改措施:每周挤出一天的时间,到基层、企业、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对白潭镇工作的支持力度,尤其在蔬菜产业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上加强指导。
4.会议、文件精简不力。遇到需要多部门合作的工作就成立领导小组或指挥部,造成扶办文过多,2013年仅成立、调整各类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达60多个。
整改目标:严格控制会议、文件数量,力争各类文件、会议比去年同期减少20%以上。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整改措施:会议数量上要精简,能不召开的会议就不召开,能合并的会议就合并,能单位副职参加的决不安排正职参加,能传达的坚决不发文件,为领导腾出更多的时间抓落实。扎实做好县委文件、文稿的起草、批办、审核和印发工作。
整改目标:在新闻报道上做到对县领导活动进行适度报道以便于群众监督,又不挤占基层信息和群众声音。
整改时限:立行立改 整改措施:在新闻报道上
好人品才是好老师心得体会简短 好老师的品质与行为心得体会(6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