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式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数学教师经验分享心得体会(8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2分享式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一
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表妹来到了这个世界。全家人的精力都放在了表妹的身上,那时的我感到非常的伤心,觉得失去了家人的关爱,觉得这都是表妹造成的。从那以后,我就常常情绪低落,干什么事都无精打采的,甚至还闯了祸。
来到姥姥家里玩时,看到表妹一不小心把碗撞倒在了地上,“啪”的一声摔碎了。声音惊动了妈妈,妈妈一看见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的碎片,就认为是我干的。尽管我解释了很多遍,但妈妈却不听我的解释,仍旧认为是我把碗打碎的。这是我的情绪更加低落了。家人们还是那样细心地对待妹妹,丝毫没有察觉到我的异样。我也不想我的心情被爸妈察觉。可是纸又怎会包得住火,经历了那一件事情后,我后来还是爆发了……
那一件事情发生在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夜凉如水,清凉的月光疏疏朗朗地洒进屋里,我披着月光,坐在床上,专心致志地看着书。这时,姥姥打来电话,说舅舅舅妈有事出去了,家里只有姥姥和表妹在家,需要妈妈过去帮忙照看表妹。打完电话,妈妈就换了衣服准备去姥姥家,出门前还对我说:“我去帮姥姥照看表妹了,你要早点睡啊。”我当时还以为,妈妈过一会儿就会回家,就把妈妈送出了家门。但我万万没想到,妈妈晚上没有回家,直接就在姥姥家过夜了。
第二天我才知道了这件事,我愣了愣,回过神后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伤心地哭了。这时,妈妈打来了电话,我看到是妈妈,想都没想就挂了。过了一会儿,妈妈直接带着表妹回来了。
没曾想过,竟是表妹先发现我自己躲在屋子里哭。她用那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就好像是在安慰我。这时我才发现,我对表妹的愤恨,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我想,既然快乐能分享,我为什么不能与表妹分享家人的关爱呢?我又何必如此自私呢?
自从那件事后,我和父母交流了很多,然后我就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上,也更加关爱表妹了。
你呢?你能与我分享你的故事吗?
2022分享式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二
现在,我学会了分享。分享是个令人很快乐的东西,不管是苦还是乐都可以向朋友分享,这样你就会没有忧愁……
苦——助人却被骂
那天放学,和平常一样,我在等公交车回家。这时,有两个比我小的同学在嘻嘻哈哈地打闹,一不小心把停在路旁的一辆自行车碰倒了。两个小同学全然不顾,又嬉皮笑脸地扬长而去。我伸手去扶那辆自行车,心想路边的人看到了还会夸奖我。我一边美美地想着,一边扶起了那辆自行车。突然,一个叔叔走过来,看见我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说:“谁家的小孩这么没有教养,好好的把我自行车推到,你爸妈怎么管你的?”“我……我……”我想解释,可是不妙。很多人围在这里,都在附和叔叔的话:“现在的小孩真没教养”、“走路都不好好走”、“不讲礼貌”……你一言他一语,我只好灰溜溜地躲了起来。不一会儿,和我一起坐公交车的一个同学来了,他看着我说:“别老是板着脸,你怎么了?”我跟他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他安慰我:“没事,你无私的做好事不可能总被骂,一定会有好报的!”啊,我感觉一股暖流从我心里流过,心情一下子舒畅了很多,有时候,与朋友分享烦恼也很愉快!
乐——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天是植树节。一大早,我问妈妈:“今天我们也去植树吧?”妈妈答应了我。到了买树苗的地方,妈妈允许我挑三棵树苗。我一看,哇,琳琅满目的小树苗!我选了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一棵苹果树后,和妈妈回家种树去了。我家有院子,院子里有泥土,可以种各类树和蔬菜。院子里已种了枣子树、橘子树、枇杷树、柿子树。妈妈让我自己种,我想:种树那还不简单!我就先种我心爱的樱桃树吧,我刨了一个坑,把树苗根部放进坑里,再把土填上。种一棵树苗花了我半个小时,我想过放弃,又克制自己不要放弃,告诉自己努力才会有收获。中途几次想放弃,但都没有放弃。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我成功种了三棵树。晚上,我和小伙伴说了今天的收获。小伙伴是个小馋猫,他期待地说:“哪天等果子成熟了,我到你家去吃。”
是啊,正如培根所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我们只有学会分享,生活才会快乐。
2022分享式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三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家人对孩子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祖辈、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从开学初教师的上门家访及调查问卷中发现,小班大都幼儿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少家长很重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智力开发,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则以“孩子还小”为理由而包办代替或不予以纠正,在幼儿发展中存在着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不和谐性、不同步性。不少幼儿在表演节目时还很自信,但一旦让他们去独立完成一件简单任务时,就显得不知所措。有的幼儿尚未形成用餐、入厕、倾听、玩玩具等方面的基本行为习惯,如果任由这一情况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越来越多,幼儿的不良发展将不可避免,对今后的一生都将产生不良的影响。
3~4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事,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小班是幼儿从成人呵护中逐步走向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的许多行为尚未建立或定型,可塑性很大,因此,小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有更重要意义。
一、坚持“做中学”,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1、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练习对幼儿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经验告诉我们:“会自理的孩子是做出来的,不会自理的孩子是宠出来的。”“做”要尊重幼儿的自主,如果总是怕孩子不会做或做不好,采取包办代替,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权,只会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和胆小退缩的个性,不利于幼儿的正常发展。因此家长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动
分享式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及感悟 数学教师经验分享心得体会(8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