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图书装帧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图书装帧方式(七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学习图书装帧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一
全县共有义务教育学校7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3所,小学60所,农村教学点15个。共有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227人,其中:初中生4542人,小学生9685人。中小学各功能室完成了全覆盖,图书仪器全部达到了《xxx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保证了全县中小学校实验的正常开展和图书仪器的正常使用。
(一)完善制度,加强监督,不断规范实验室管理。
1、加强实验室管理的宣传与领导。
为了使学校设备能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效益,每年开学初,教育体育和文化广电局、各中心校利用教师集中学习时间对教学仪器图书管理使用情况提出明确要求,管好、用好教学设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各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室及功能室管理机构”,全面负责教育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工作,指导监督各室管理使用情况,进一步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2、完善制度建设。
我县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开展,各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了实验室、仪器室等功能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类管理制度都能做到装框上墙。使用记录齐全、规范、便捷,借用、损坏、赔偿均有登记,购置、报损有记载。
3、重视专用教室管理。
根据区、县相关文件要求,各校特别重视和加强对专用教室的管理。实验室及仪器室每室设专(兼)职管理人员1名,负责本室仪器、设备及资产的管理工作,掌握仪器设备的分类、编号、型号、性能和使用方法,落实责任,加强管理,服务教学,从而推动了全县教学仪器和设备的广泛应用。
4、强化设备安全管理。
根据教育厅下发的《xxx区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管理使用专项督导实施方案》及县教育体育局《设备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各校对教学仪器都建立了总帐,各专用教室设有明细帐和电子账册。做到总帐与分帐一致,纸质账册与电子账册一致。保证帐物相符;学校实验室、仪器设备都分类上架,橱柜上贴有标签、清单,做到了柜、架、台摆放整齐、美观,设备存放安全,并能定期进行维修和检查。为了确保教学仪器的`安全运行,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品安全管理的通知精神,加强对“危险品”及各专用教室的安全管理,对“易燃”“易爆”“易腐”药品实行分柜存放,并采取不定期随机抽查的形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二)加强指导,创造条件,注重实验室、仪器室设备的应用。
1、加强人员培训。
我们在加强对管理教师培训、考核的基础上,每年都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实验员、教学仪器管理员及各功能室管理人员的岗位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各室管理人员更新和拓宽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2、注重实验室、功能室设备的应用,加强实验教学。
以中考中综合素质测试为契机,我县更加重视学生实验操作的掌握,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各学校重视实验教学的程度,调动了学生实验操作的兴趣,促进了实验教学的健康发展。目前,各学校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5%以上。3、建立评估体系。我们将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常抓不懈。每年,我们都在学校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检查考核,特别是对实验室、仪器室的利用率,采取定期督导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解决,对检查情况进行全县通报,对存在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将此项工作已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的评估体系之中。
目前,我县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地域、历史、文化等原因,我县实验室建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实验室、仪器室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达标。
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影响,我县各功能室、实验室专业管理人员缺乏,全县专业管理人员聊聊无几。同时,各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投入建设,轻使用管理;重静态管理,轻过程指导;重评估督导,轻交流监督;重升学应试,轻实验操作;重教师使用,轻学生实践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教学仪器的功能和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2、教育教学仪器管理人员培训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教学仪器的使用效率不高。
有关功能室、实验室人员培训的机会较少,很多从事实验室、仪器室管理的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跟不上。加之受全县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参加过培训的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岗位调换而脱离了教学仪器管理岗位,造成了基层中小学教学仪器管理人员数量急剧减少、水平不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现状。造成我县教学仪器的使用效率不高,具体体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教学仪器管理人员都由教师兼职,平常工作量大,真正用于教学仪器管理的时间较少。
1、积极争取解决教学仪器管理人员的编制问题,实现教学仪器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2、努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更新学校管理人员观念,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积极争取实验室、仪器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程度。
推荐学习图书装帧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二
摘要
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全校文献收藏中心,而且是获得知识信息的中心,为全校教学科研服务。服务对象是在校师生全体,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图书馆是大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学习专业知识,浏览各类图书,并进行图书借阅。图书借阅是图书馆的中心工作, 图书馆的一切书刊都是为读者所利用, 离开了读者的借阅,图书馆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并且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其藏书价值来实现的,而图书馆藏书的价值则是通过读者的阅读行为来实现的,没有读者的阅读行为,任何藏书都不过只是一堆废纸而已。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大多实现了网络办公自动化,建立了专门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这样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借阅,有效地利用了图书馆馆藏资源。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借阅超期,图书损毁,图书错架,乱架等不良现象,本人通过对读者问卷调查和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座谈的方式,了解到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的一些看法。并通过对照两方的观点,深入分析出现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从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高校图书馆;图书借阅;现象;对策
1.图书馆的职能及管理方式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担负着保护文化遗产,传递科学信息,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图书馆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它是将文献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的一个机构。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在实现网络办公自动化,积极推进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建设,我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其管理系统由原来的传统手工管理发展为办公室自动化管理,服务方式由原来的闭架,手工借阅发展为开架借阅。在我校华东交大网站管理机构里也设立了网络图书馆,通过网络图书馆读者可以进行读者借阅查询,新书查询,书刊预约与续借等,这样就加强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
动联系。我校图书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门:文献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技术部,流通部,阅览部,北区流通部,教材科。其中流通部作为读者服务的前沿部门,在计算机系统管理下实现了全开架借阅模式,使流通工作效率产生了一个质的飞
跃,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然而这也使图书借阅的工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2图书借阅出现的问题
2.1图书馆工作人员反映的问题
2.1.1图书错架,乱架问题
实行开架借阅后,图书错架,乱架成为图书借阅中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特别是流通量大,利用率高的图书,如:英语,文学,习题集类,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类图书,图书错架,乱架现象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第一,读者对图书馆的有关的借阅知识不了解,缺乏必要的基本书目知识,没有意识到图书乱架,错架的危害性,他们入库时不看入库须知,不仔细看库标、架标,也不向馆员咨询,盲目找书,乱拿乱放;第二,有的读者根本不知道借书板的用途,以为是用来确定借书证位置的,不知道是用来代替所阅读书籍,方便放回原处的,更有甚者拿了借书板后干脆放在口袋里;第三,有的读者故意放错。自己喜欢看这本书,但借书数额已满,为了方便自己下次找到而不被其他读者发现并借走,他把图书藏在一个偏僻的角落里。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原本有序的图书处于无序的状态,给读者找书带来难度,也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309总还书室的桂部长跟我说,她们每天对书库的书都要进行3到4次整理,白天图书馆工作人员执勤,晚上勤工俭学的学生当班。 2.1.2图书破损问题
图书破损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其一,折页。有些读者为了方便下次阅读,将这次阅读的章节折起来,折页时间长导致书页从褶皱处断裂;其二,污损。有的读者在书上用各种颜色的笔做记号,当看到重点或有趣的地方就做上圈点,还有的有意无意地将墨汁等洒在上面,影响书的美观和阅读,直接导致其他读者不借阅,从而使之成为没有价值的书;其三,撕页。有的读者在查阅图书的过程中,看到自己想保留的章节或想保留的句子就直接将书页撕下,占为己有,造成图书受损严重。
2.1.3超期,丢书问题
据图书馆负责借还书的工作人员反映,每天都有读者还书时交付超期罚款。超期的具体表现为:一,读者比较忙,到期忘还;二,放假回家,像暑假,寒假之类的比较长的假期,读者不在学校,还书存在困难;三,用自己的借书证帮同学借书,同学未及时归还;四,在系统故障,停电,机器损坏,归还时未扫描到等原因下,已归还的图书,系统未能存储起来,导致了图书借阅超期而读者不知道的情况发生。对于超期现象,工作人员讲到,她们会对快超期的同学及时提醒,并会在网络图书馆公共论坛上进行邮件催还。无独有偶,丢书现象也时有发生,读者丢书后,为避免数倍于所丢图书价钱的罚金,就去网购同样的书籍,然后交予图书管理员贴上磁条和相应标签,继续流通。根据调查可得平均每天有6本书左右超期,有时候一天就有15本书超期,超期现象对图书馆图书借阅工作正常运行带来一定的麻烦。
2.2借阅者反映的问题
2.2.1没有受到入馆前的系统教育
很多读者希望图书馆专门宣传关于如何借书,怎样才能快速借到自己想要的书等方面的知识。多数大一新生反映没有看过关于图书借阅方面的宣传片,没参加过图书馆借书体验这项活动。所以在第一次去图书馆借书时很盲目,不知道怎么办,漫无目的地找书。针对这一现象,图书管理员桂部长表示她们针对大一新生专门在寝室会播放一个关于图书馆借阅方面的宣传片,她们也会要求读者学社社团成员组织一下同学来图书馆体验一下如何借书。学院辅导员也会组织新生去图书馆借书体验。但因为是自愿的,所以参加的学生只是少数一部分,宣传教育为得到普及。
2.2.2图书查时有,找时无
读者反映在电脑上搜索到图书的索书号,但去具体位置找时没找到。具体表现为:一,没有相应索书号的书;二,有相应索书号的书,但不是自己想要的,被其他书替换了。针对这一问题,图书管理人员解释有三种可能的原因:一,现在图书南北区通用,在南区查到馆里有库存,但找不到原因极可能在北区;二,有些图书被某些同学藏起来了,放在某个角落里,以备自己下次在看;三,有些书年代已久,被新书替代。 2.2.3借阅时间短,超期前未被提醒
读者反映图书馆图书借阅时间短,导致自己超期,喜欢看的书还没看完就到期了。有些热门图书数量少,总是被一抢而空,想借都借不到,所以一些人干脆超期。读者希望适当地延长借书时间,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借的书阅读完还书且不至于超期。对于快要超期的读者,读者反映由于会忘记具体是哪一天借的,而且比较忙的时候也会不慎忘还,所以建议图书馆专门成立这样一个机构来提醒他们那些书快要超期,及时进行催还。
3结合两者反映的现象总结出图书借阅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3.1图书错架,乱架问题分析。
经调查得有百分之五十三的读者只为图方便而乱拿,乱放的,百分之二十三的读者不知道图书的原来位置导致放错,百分之一十八的读者自认为图书管理员是要整理图书的,放乱不要紧,有工作人员来整理,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其他情况是临时有急事,把图书放在就近的位置后人离开。根据数据可得出错架乱架的原因:读者对图书馆的有关的借阅知识不了解,没有意识到图书错架、乱架的危害性,所以才图个方便把书放错;不知借书板用途,所以不知道图书原位。
3.2超期现象分析
经调查得一大半的读者超期的原因是忘记归还日期,22%的读者认为时间短,没看完导致超期,18%的读者是因为放假在家不在学校,还不了,导致超期。经分析原因主要有:一,读者对借阅图书的遗忘,自己把日期忘了,同学之间二次借阅后遗忘导致超期;二,文献归还存在特定困难,如一些同学放假去了异地,不在学校;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故障及图书的磁条破损,导致还书时未扫描到。
3.3图书损毁,污损现象分析
经调查得出图书破损的主要形式是折页,污损,撕页。大多数读者是为了方便自己以后知道看到哪页才折页做标记。涂画图书的原因主要是内容重要或做个标记,方便下次继续接着看。55%的读者认为撕页的原因是内容太有吸引力,所以想占为己有;22%的读者认为是对书目的内容不满而造成撕页的;这两种情况占得比例比较大。由此可得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读者对图书污损罚款制度的不了解;二,读者素质差,碰到自己喜欢的章节和段落就占为己有;三,一些读者有在书上做笔记的习惯,划重点;四,做标记,方便下次接着看。 3.4读者对借书板作用的认识调查及分析
读者不懂借书板的用途,不知道图书开架借阅的规则或由于有些读者的私心,导致图书馆图书错架,乱架严重,从而增大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经调查得51%的读者认为借书板的作用只是为了在进书库的时候,插放借书证,出来的时候方便确定其位置。26%的读者认为借书板没啥用,或不知道啥用。仅有23%的读者认为是替代原图书位置,方便看完后放回原处,这样才能保证图书的秩序不会乱。可见借书板的用途没有被读者真正理解,仅有24%的读者回答是正确的。这样就导致了图书错架,乱架的现象。
4解决图书借阅工作中发生问题的具体措施
4.1对读者开展文明借书看书教育。
高校图书馆应在每年新生入馆前进行入馆常识教育,为他们开设有关借书板使用方法的讲座,图书借阅过程讲解,让他们了解图书馆基本知识、机构布局、藏书状况、目录组织及服务方式,向他们讲解图书分类与排架知识,建议在大一的时候给新生专门开设这样的课程。为新生发放《读者手册》、《读者借阅须知》、《图书馆利用指南》等宣传资料,对他们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从而使其掌握图书借阅方法,熟悉本馆的规章制度,使每位新生尽快进入读者角色,为培养读者文明借阅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2充分发挥读者的积极性。
读者的.需要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读者不仅是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条件,他们还推动着图书馆工作向前发展。因此图书馆应发挥读者的积
学习图书装帧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图书装帧方式(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