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得体会手写范本 电影手写信(五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电影心得体会手写范本一
开片发现果然,上来就是致敬李小龙1964年长堤空手道大赛的片段,让李小龙的“特型演员”陈国坤来了一段。可惜进行了艺术加工,改成了在旧金山举办,改成了叶师傅有去现场。还以此作为延伸、编出了整篇影片的故事,也就是:
“七旬老汉跨越重洋踢馆美国海军陆战队”
(是的,因为根据真实情况,1964年叶师傅已经70岁了,能爆捶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官吗?叶正也28岁了,真的是叛逆青春高中生吗?所以只能是当作艺术加工了,∴电影里叶问≠电影外叶问)
说真的,陈国坤的出场只是个噱头,放在预告片里并不合适。因为全片他的打戏真的只有开头小小一段而已,揍完几个美利坚混混后就再没有出手了(甚至几乎没怎么再出场)。
“李小龙”的戏结束后,就开启了本片的主线:叶师傅来旧金山想办法拿到介绍信、让阿正上这里的高中。剧情很简单,也很套路,而且是传统套路。大家看过《叶问》系列前三部的话就记得了,基本上每一部里,都是叶师傅先跟几个中国人起冲突、然后通过打爆他们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看法,然后在中期或者后期就爆锤个外国人,来弘扬我们的民族思想,真的,都是这样的。
第一部是经典的“我要打十个!!!”,爆锤日本军官。第二部是帮世界上最灵活的胖子金宝大哥报仇、爆锤一个拳击手。第三部是跟泰森打,那个蹲下来专攻泰森下盘的动作也挺经典的(虽然没打过泰森,但是要是打得过那就太扯了)。
在这部里,前中期跟中国人的矛盾就是在这里拿不到中华总会的信,因为他们不喜欢李小龙,因为李小龙通过各种方式在教外国人功夫而他们不想教外国人功夫。而李小龙是叶问的徒弟,于是一开始叶师傅就没拿到信。
(叶师傅跟会长吵架,会长请他喝茶,他不喝,两个人就互相推那个圆桌上的可以转的那个大玻璃,推着推着,卧槽居然给按炸了,这真是玄幻情节了。会长你有这内力你之后怎么会被军官捶爆呢?)
接下来也是套路,会长女儿在学校被霸凌的时候,叶师傅刚好就路过现场,接下来就不用多说了。打完收获迷妹“会长女儿” 1,就星星眼的一口一个叶叔叔你好厉害了。
虽然救了女儿但是会长仍然不想帮忙,然后就开口约架,说打赢我就帮你写信,然后两人就打平手了(你们俩能打成这样,我就还是不理解了,会长你到底为什么会被军官捶爆而叶师傅能捶爆军官呢)。
这里最大的槽点就是两个人打完架、这里居然地震了!我的天哪!又不是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还原史实事件,1999年9月21日台北真的有地震。难道这部片艺术加工到这个程度吗?还是说……1964年旧金山真的有地,还刚巧是在他俩打完架后
啊,一不小心就写了这么多,所以可以看到,这部片前半部分的槽点还是很多的。
接着的唐人街“中秋晚会”这个情节处是一个转折点,把这部片从满满的槽点和差评,逐渐拉回一点分数的转折,但其实仍然充满了套路,在晚会的时候,美利坚士兵带人来挑衅了。套路大家都明白,中华总会里的师傅们先轮流上场被打爆,叶师傅临时跳出来爆锤了挑衅男一顿,迷妹会长女儿上来给他跳啦啦舞。
但是军官得知女儿被欺负后,立马赶回旧金山,然后去移民局调人直接抓了会长,要赶他走。于是本片的主旨就升华到了民族矛盾,观众们看着看着就不知不觉给起了好评,就算情节再老套,也能从“为国争光”、“为华人争光”这个玩法里变得忽然热血起来,就像林超贤导演的n部电影一样……
但是我每想起叶师傅这时候70岁了就还是想笑,真的一直忍不住。
美利坚士兵一人踢馆打爆了除会长外的所有人后,到移民局找到会长说要捶你,于是跟会长约架。然后第二天会长就被军官打爆了,真的很扯,他那按爆玻璃的内功根本没使出来,完全被削弱了。会长被打爆后,就轮到叶师傅给他报仇了。
于是,七旬老汉独闯海军陆战队总部,声称要爆锤军官并kick his ass(不是我口吐芬芳,这是原片台词)。
锤完后,在一片掌声中坐飞机回了香港,然后开始教儿子打拳,然后在打拳时闪回到第一部打桩的镜头,开始怒插几段前三部爆锤别人时的回忆赚泪点,然后是一个葬礼现场,接着打出几段字幕,然后就完了。
看完到这里,如果是从《叶问1》一路看过来到这的观众也许会忽然被感动,而发出“好看!”两个字的感慨,再加上这整个系列、四部片都在宣扬一个民族精神,都在歌颂中华功夫,都没法给出差评。但其实如果抛开前三部,并且无视末尾的那点回忆加成,而单纯审视这第四部的话……
真的只能说,情节非常俗套,基本上接下来的情节全都能猜到,这就是来消费ip的,消费情怀的(毕竟从英文译名“ip man”就已经暴露了……)。但是我刚才也说了,中后期叶师傅锤了一大堆美利坚友人,基本上把评分已经打回来了。
而且有一说一,这片子的打戏还是不错的。轮流秀了包括咏春拳、截拳道、太极拳、蔡李佛、形意拳等在内的n种拳术,简直就像第二部那时一样。第二部跟金宝大哥对打的部分很经典的,经典到我甚至忘记了第二部的最终boss是谁,但却一直记得有跟金宝大哥对打,而且经常搜片段回顾。
本来我也就没指望这情节能有多神乎,功夫片嘛,就像我最爱看的武侠片一样,除了消费情怀的提前印象之外,我也一开始就做好了“奔着打戏去看”的准备。这部片的打戏很够看,叶师傅很给中国人长脸,不错(虽然历史上他并没有远赴重洋去爆锤美利坚友人)。
除了打戏以外,我看电影还喜欢听音乐。“叶问”系列的祖传bgm一响起就够高潮了,热血无比。片尾的主题曲《咏春》是李宇春唱的,根据这个调调改编,虽然音乐软件识别不出,但是当时她一唱我的耳朵就识别出来了。
总结评价,好坏参半,中上水平,还行,七点几分这样吧。我是觉得值得去看的,而且可以看很多遍的。反正之后我还会去二刷,再爽一次。
看故事的,槽点很多,能一路看一路吐槽。
看打戏的,非常精彩,能一直看一直高潮。
看颜值的,感觉还行,会长女儿还挺漂亮。
看情怀的,回忆泪目,叶师傅终于不用再被消费了。
最后说一下,这片子看粤语版和看国语版可能没什么区别。因为会长父女是说国语的,其他人大部分时候是说英语的,只有叶师傅以及几个老角色在说粤语。
(再吐槽一次,第三部里叶师傅明明完全听不懂、不会讲英文,跟泰森就无法沟通。为什么一到第四部却能无障碍讲英语了呢?他老人家学英语这么快的吗?)
关于电影心得体会手写范本二
今天休息,可以写一写上周看的动画电影《姜子牙》啦~
《姜子牙》的故事很简单:姜子牙在封神大战中因为战功彪炳,本来是神仙中的佼佼者,却因为在遵从师命斩杀狐妖时看到一名陌生的无辜少女而改变策略,擅自解开狐妖封印,想要先把无辜元神救出来再斩杀狐妖。在师尊帮助下,虽然斩杀了狐妖,姜子牙却因为违抗命令而被贬下北海。师尊要求他在北海静心修炼,当他不再执着狐妖幻象时,便可重回静虚宫。
在北海苦修多年后,姜子牙遇见了幻象少女。而这位少女命运悲惨,因为长着一双狐狸耳朵,多年来一直被当作狐妖追杀。少女的心愿是去常常梦到的一个开着黑花的地方,那里有她爸爸,能证明她的身份是人不是妖。姜子牙决定带她去那里。一路上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将信将疑,再到谜团解开:少女是无辜的,是人类女孩苏妲己。而天上的师尊却是骗了狐妖、骗了姜子牙的伪善之流。虽然师尊有他自己的道理,姜子牙却有自己的理解。姜子牙拼了命也要改正神仙犯的错误,要帮助苏妲己摆脱狐妖,赢得她想要的正常女孩的生活。他想到的办法是把女孩送去穿越。静虚宫的师尊一看自己的阴谋被姜子牙知晓了,在姜子牙送妲己穿越的关键时刻召回姜子牙进行封神。对师尊以及静虚宫诸多同僚的所作所为感到心寒并开始发飙的姜子牙,在说完愿世间再无流离失所,愿众生再无谎言愚弄,愿天下再无不公!后动用神力毁了通往静虚宫的天梯。
最后是师尊的师父师祖主持公道,惩罚了师尊,帮助了姜子牙。而苏妲己也终于如愿重新投胎成为北海一个有阿父疼爱的正常女孩,巧的是,这个阿父貌似就是姜子牙呢。
对《姜子牙》的解读,毁誉参半吧。不少同学觉得姜子牙就是刺儿头、轴、强迫症,我也了解过创作团队对姜子牙的解读。他们把姜子牙和去年的哪吒进行对比,哪吒是天才,我行我素;姜子牙是人才,不断修炼。以及,哪吒所象征的是本我和升华后的超我,而姜子牙是超我和自我的冲突展现。这些解读都有一定道理,尤其把精神分析学派的本我-自我-超我用到人物解读上,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我也很欣赏这样的说法。
不过,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解读姜子牙。
我觉得姜子牙像极了真正的科研人才。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爱吾师更爱真理。在科研道路上,领我们进门的,一定是吾师。因为受了师父的教授、启发,才产生精进修行的志向和决心,像呵护一颗宝贵的种子一样尽力让自己的才华在此地生根、发芽、绽放。可是,师父也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也会犯错误,即使师父是静虚宫的神仙。师父/师尊错了,而同僚们都选择站在师尊那一边,可是,子牙我分明就是看到了,我清楚我看到的不是幻象。可是,平时敬爱的师尊却说我看到的是狐妖幻象。我被严厉地处罚,我被封印神力,我被贬北海。我还失去了师尊和同僚们。被自己认可的团体所排斥,突然变成一座孤岛,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讲打击都是致命的。所以,一开始出现在北海的姜子牙活得像个小老头儿,可怜巴巴,几近崩溃。这种经历,对爱真理的研究生或科研人才来说,应该不足为奇吧?
很多调查报告都说高校里的大学生、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低。要知道,科研人才为了真理牺牲的,可不只是光洁的皮肤和靓丽的秀发,他们很多人把时间投入到一件件费力却不讨好的知识探索中。因为真正的科研,从来是实事求是,不讲利益的。你觉得,高校或科研机构里的导师队伍都是公正包容的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静虚宫的同僚们都戴着面罩,狐妖也戴着,而姜子牙是真面目示人的。在心理学上,面具是人格和社会化的象征。小孩子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而成年人则懂得运用扑克脸或职业性微笑。从孩子到成年人所经历的适应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与社会化相对的是个性化。如果一个人太有个性,社会化不足,就容易不被群体所接纳,要么是太傻,要么就是像姜子牙那样的太执着。再试问一下,静虚宫的同僚们真的都认可师尊吗?或许,他们只是社会化得比较充分,很清楚知道自己的身份,于是主动选择了放弃思考,迎合自己的角色做工具人罢了。而在科研路上,这样的同僚也确实会成为压死真理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苦行僧一般的骆驼看不到被接纳的曙光。
虽然离开研究或研发很久了,甚至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根本没有真正进入过科研行列,但不知为什么,看《姜子牙》还是会引发我对过往经历的反思。或许,是因为那两段经历都太痛了吧!
关于电影心得体会手写范本三
1、prime did it,he turned the tide.
是因为大哥,他力挽狂澜。杯子的话,可惜大哥在力挽狂澜之后就死去了,那也是他最后的辉煌。
2、do not i shall beone with the matrix.
不要伤心,很快我就会成为领导模块中的一员。视死如归,壮哉!大哥!
3、but one day an autobot shall rise from our ranks and use the power of the matrixto light…our darkest that day…till all are one…
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人从我们的队伍中成长起来,启动领导模块的力量……照亮我们最黑暗的时刻。总有一天……万众一心…… 大哥的临终遗言,不用多说了。大电影里最经典的话。
4、nobody summons megatron. then it pleases me to be the first.
没人能召唤我威震天。那么很高兴我是第一个。威震天与宇宙大帝的`对话,威震天虽然身负重伤,但从话语中仍然能看出他的霸气,只不过大帝的回答更悍。我认为这也是大电影里比较经典的一句话,充分反映了威震天与宇宙大帝的狂傲性格,仅次于大哥的临终遗言。
5、first we crack th
电影心得体会手写范本 电影手写信(五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