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5 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800字(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5一

一、辐射带动有榜样。充分调动课题组中各年级的科研骨干,领取重要研究任务,带领青年教师共同探讨,研究,为年轻班主任树立学习的典型,让班主任学有榜样,干有方向。保证课题组成员的快速成长与提升。

二、请进走出长智慧。为了避免闭门造车,我带领课题组骨干成员到北京、山西、盘锦、大连等地学校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研究思路。邀请县科研室、德育研训处等专家来校进行课题培训,助力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三、以小见大易操作。根据班主任科研水平与研究方向的不同,认领不同层次的小课题,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有效研究,为班主任施展才华搭建了平台。百川汇海,增加了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度。

四、校本培训供营养。为使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开拓新视野,树立新理念,富有创造性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我校实行理论与实践结合,侧重实际操作,分层培训的方法,采用学习反思、实践训练、导师引领、专题研讨的培训模式,大力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

五、专家引领好借力。我校非常荣幸地聘请到詹万生教授为我校德育工作顾问,我县成立了詹万生德育工作室,以及正在筹划实施的全国第一个德育馆,地点均设在了我校。“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我校课题研究、德育工作的开展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六、搭建舞台促成长。举办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组织班主任积极参加心育活动课校、县级评优,开展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等活动。围绕德育主题,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一招鲜”,让班主任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分享体验的快乐,获得心灵的启迪,收获成功的硕果。

在“课题探讨”中凝聚团队,在“理论学习”中碰撞思维,在“专家引领”中孕育智慧,在“实践反思”中追求新高……科研引领班主任由完成任务的被动工作型向主人翁的积极主动工作型、从事务型向理论型、从经验型向专家型转变,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主题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5二

《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的研究》是我校中学理科组结合民族地区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并在县教研室的专业指导下,在原来课题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后的课题。自今年3月份以来,在县教研室的精心指导下,学校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有了一定成效,尽管现处于研究阶段,但毕竟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课题研究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理论学习阶段:学习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相关的论文、书籍、文献、案例等,从中汲取有效的方法措施并进行总结

2、设定方案并实施:将第一阶段得到的措施方法用于数学、物理的教学,经分析得到适用本地区的让学生成功的方法。

3、研究总结与反思:撰写研究报告;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形成教研反思论文。

现将阶段性研究作以下的计划与总结

在研究工作的第一阶段中,全组成员通过个人理论学习,三人共同对相关资料理论的学习,认识到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是非常必要与重要的,体验成功不仅是学生学习理科兴趣的动力源泉,更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法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不断体验学习理科上的成功。这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意识不仅仅要融入教师的备课中,而且要在课堂、作业、测试中体现出来。

在研究工作的第二阶段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紧围绕“让学生在理科学习中体验成功”这一主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强化理论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二是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每节课中都有所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总结经验;三是坚持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求论证;四是坚持课题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研讨中提升自我。通过课堂实践,反思,总结提高等有效研究措施,使课题研究内容得到了全面落实,课题研究目标基本实现。现将课题第三阶段的研究工作作以下的计划:

1、汲取并总结第二阶段研究实施得到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方法与措施;

2、反思整个研究过程,形成教研反思论文;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本次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还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课题研究成员在研究中得到了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将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推广应用,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理科,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主题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5三

在新课改形式下,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还包括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保证。

《变废为宝》这一课题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经过稍微改变或组合变成有实用价值的用具或装饰品。在这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充斥着大量的实践活动。如调动学生收集废旧物及相关资料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充分利用这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学习《生活中的垃圾》这一课,学生对生活中的废物利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六(1)班的同学通过讨论,制定计划,提出问题:如何把生活的垃圾变废为宝。

1、实验同学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2、综合其它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总结法等。

该课题以实验小学六年级(1)班为实验的对象。

1、收集废旧物的有效途径。(观察法、以收集为主)

2、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观察法、以对比为主)

3、废旧物品的再创造。(成果展示)

(一)预期达到的目的:

1、促进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发展:

2、促进指导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3、展示同学们的动手力和创造力。

(二)成果展示形式

1、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的研究分析报告

2、学生的调查表

3、变废为宝的作品展示

(1)实施的阶段设计

本实验的实施是从20xx年4月到20xx年5月。我们准备分两个阶段,进行本课题研究。

1、实验研究阶段(20xx年4月)

(1)实施修订后的课题实验方案。

(2)20xx年4月分组同时研究收集废旧物的有效途径以及如何有效进行废旧物的分类,最后,废旧物品的再创造。

2、总结阶段(20xx年5月)

(1)小课题结题申报。

(2)撰写小课题结题报告。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主题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5四

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11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 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

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5 课题研究培训心得体会800字(6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