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青海保育员心得体会和方法 保育员培训个人心得体会(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青海保育员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对于青海湖的形成原因,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大约在两千多派万年以前,如今的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大陆板块挤压,地壳运动,海底渐渐向上隆起,逐渐形成了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而青海湖则是在地壳隆起过程中断层陷落而形成的。关于它的形成,还有着一些非常有趣的传说。如有的说,这是水晶宫老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108条江河的水汇成的。

还有的说,当年孙悟空大闹天空时,与二郎神大战。二郎神被追赶到这里,觉得又饥又渴,发现了此处被石板盖住的神泉。他跑过去大喝一通后,忘了盖上石板,神泉滚滚涌出,汇成了大湖。而此时,孙悟空也已经追上来了。二郎神急忙顺手抓了五块石头,压住泉水。后来这五块石头就变成了湖中的五座小岛。二郎神连做的饭都顾不上吃,拔腿跑时不小心,一脚踢翻了锅。锅里有盐,倒在湖中,从此湖水就变咸了。不止如此,他的盐口袋被扯了个口子,边套边撒,一路漏盐。于是青海湖畔就有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盐湖和盐泽青海湖。

关于青海湖的传说,我们就讲到这里了。大家请看前面那平嵌在皑皑的雪山和茫茫的草原之间,熠熠发光的宝镜,那就是青海湖了。青海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湖水平均深度19米,湖面海拔3260多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如今,青海湖已经成为青海省四大旅游区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观光为主,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环湖旅游带。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青海湖的湖滨地区。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不仅如此,这里还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丰美的牧草,肥沃的土地,养育着这里成群的牛羊。没到夏秋季节,辽阔的草原像披上了一层碧绿的绒毯,各种野花五彩缤纷,将绿色绒毯点缀得如锦似缎。四周大片整齐的农田麦浪翻滚,油菜花一片金黄,散发出沁人肺腑的芬芳。湖面上碧波万倾,白色海鸥追逐着鱼帆在空中翱翔,牧民的帐篷星罗棋布,日出日落的景色更是充满着诗情画意,使人心旷神怡。

青海湖四面环山,它的东面是我们刚刚走过的日月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南面是逶迤绵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山水相辉映,有构成了一副美丽动人的画卷。

青海湖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碧草连天,轻波万里,山水相映,及其优美的环境。它还有一些独特的自然现象,如文开湖,武开湖。

所谓文开湖,就是指一种表现得比较安静的湖水解冻现象,而武开湖则表现得有如万马奔腾。听我这么说,大家是不是很想去见识一下呢 昨天我从有关媒介那得到消息,说是过几天很可能会出现文开湖这一独特的景观。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不如在这多呆一两天,亲身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秘莫测。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举目环顾,犹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而烟波浩淼、碧波连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盏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节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气爽,景色十分绮丽。辽阔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铺上一层厚厚的绿色的绒毯,那五彩缤纷的野花,把绿色的绒毯点缀的如锦似缎,数不尽的牛羊和膘肥体壮的骢马犹如五彩斑驳的珍珠洒满草原;湖畔大片整齐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万顷,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琼浆在轻轻荡漾。而寒冷的冬季,当寒流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有时还要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银装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宝镜,在阳光下熠熠闪亮,终日放射着夺目的光辉。

青海湖以盛产湟鱼而闻名,鱼类资源十分丰富。很值得提及的是,这里产的冰鱼较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们在冰面钻孔捕鱼,水下的鱼儿,在阳光或灯光的诱惑下便自动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鲜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鸟岛都是游览胜地。海心山又称龙驹岛,面积约1平方公里。岛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产龙驹而闻名。著名的鸟岛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积只有0.5平方公里,春夏季节却栖息着10万多只候鸟。为了保护岛上的鸟类资源,这里还设有专门机构,负责鸟类研究和保护工作。

青海湖岸边有辽阔的天然牧场,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里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对发展畜牧业和农业有着良好的条件。早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就是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产地。青海湖一带所产的马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很出名,当时被称为“秦马”。古代名著《诗经》曾描写过“秦马”的雄壮和善驰。以后,隋唐时代,这里产的马经过与“乌孙马”、“血汗马”交配改良,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良马。它不仅以神骏善驰而驰名,而且以能征惯战而著称。

青海湖周围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也有着广阔的前景。当地人民在优先发展牧业的同时,还有计划地开垦饲草饲料基地,办起了国营农场,发展以油料、饲料为主的农作物生产,并且在昔日荒凉的寂寞的草原,相继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兴城镇,接着还办起了一批工厂、矿山,其中有煤、建材、机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推荐青海保育员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北禅寺位于西宁市湟水北岸土楼山腰,俗称“北山寺”,又名土楼观,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建筑被称为“丝绸之路”南道的一颗明珠。

北山因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山烟雨”是“西宁八景”之一。陡峭的山坡上布满人工开凿的洞窟,所以又有“九窟十八洞”之称。北山寺依山崖而建,寺内残存有壁画和藻井,从艺术风格上看,当属晚唐和宋元时代的遗迹。北山寺已经修葺,为道教寺观,有魁星楼、灵宫殿等建筑。位于北山顶峰的宁寿塔是清代所建的5层密檐砖塔,为北山寺的组成部分。

北禅寺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北禅寺历史悠久,寺内留存有魏晋时期的藻井图案及佛教艺术壁画,塑立各种佛尊神像。

北禅寺的古迹很多,有圣母殿、吕祖祠等。但最多的是洞,共有“九窟十八洞”,如玉皇洞、无量洞、城障洞、七真洞、黑虎洞等,洞中塑有佛像,洞内曲经通幽,冷风袭身。这些洞由栈桥曲廊连接,虚实相望,独具匠心,是一种罕见的建筑艺术。

青海海北川导游词 ·日月山导游词 ·黄河源导游词

北禅寺内有栈道、小桥、游廊连接著名的“九窟十八洞”,远远望去,似一座长廊悬空在半山腰中,颇有山西悬空寺的风格。现在九窟十八洞内还保留着塑像和古代壁画,被誉为“丝稠之路”南线古代文化的一颗明珠。从北禅寺鸟瞰西宁市全景,别有一番情趣。土楼山天然大佛在北禅寺侧旁,这座天然大佛高约百米,由红白岩石相间构成,经过风化,山峰似被大自然“雕塑”成为一尊大佛,故而得名。

推荐青海保育员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青海省博物馆,是隶属于青海省文化厅的公益-业单位。承担着青海全省文物的征集,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宣传教育、陈列展览等工作。

青海省博物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 是文博院馆类人文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22800平方米,内设主、侧展厅9个,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核心景观有:《青海省史前文明展》、《青海民族文物展》、《藏传佛教艺术展》3个展览,曾获得第五届(20xx~20xx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展”提名奖。

青海省博物馆自筹备起,就致力于地方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文物的搜集和研究,如今馆藏和各类文物已达47000余件。新馆开放以来,推出了以时代先后为排序、以实物的形式集中反映青海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概貌、又分别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专题陈列。

历史沿革

1957年,首次成立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撤消。1978年8月29日,青海省博物馆筹备处再次成立,1986年9月26日,青海省博物馆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旧址位于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41号,原青海地方军阀马步芳的私人宅邸“馨庐”。1996年9月,被青海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省教委命名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1997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发文博系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5月1日,青海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

筹建时间

博物馆于1979年筹建,1986年9月26日正式建馆。现有藏品1万多件。其中有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石器、骨器、陶器和铜器;汉、唐时的铜印、铜俑、铜镜、碑刻、写经、木俑、铜钟、波斯银币;元代的纸币、石造像;明、清时期的瓷器、书画等。民族文物中有民族文字铜印、民族服饰,明、清王朝给少数民族地方-的封诰以及佛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宗教艺术品。革命文物中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海果洛时遗留的公文包、铜锅、军帽等。历代传世的民族文物和宗教艺术品最有特色。青海省博物馆

藏品中的裸体人像壶,造型奇特,器物的正面浮雕彩绘有人体全身塑像。另一件舞蹈纹彩陶盆,绘有3组各5人列队舞蹈的场面,表现了原始居民的舞乐生活。这两件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艺术品,是青海数万件彩陶中的典型代表。 该馆曾举办过《青海历史文物展览》,展出文物1000余件,表现从石器时代至封建社会晚期青海地方历史的发展进程。还举办过《藏汉关系文物展览》、《藏传佛教文物展览》、《历代货币展览》等。《藏传佛教文物展览》曾赴香港展出。 该馆编写有《唐蕃古道史料辑》和《藏传佛教艺术》画册。

推荐青海保育员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西部牧业区的分水岭,山的货色两侧做作人文景观差别极为显明。山麓两边景色迥然不同: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茫,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

日月山南北朝至唐代时叫做赤岭,是北魏和吐谷浑、唐和吐蕃的界山,因山顶砂土赤红而得名。它属于拉脊山脉西端,北起青海湖东部的耳海,南接湟中群加,连绵数十里。日月山是青海东部外流河与内陆河的分水岭,也是青海东部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天然分界限。这里山峦起伏,峰岭巍峨,气象严寒,雨水充分,水草丰美。山麓两边景色大同小异:山麓西边是广袤苍莽,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山麓东边是村落点点,梯田阡陌,麦浪滚滚的农区。每年六至玄月,山坡之上绿草如茵,野花残暴,帐篷点点,风景非常壮观。日月山口的南北各有1个乳峰,其外形似太阳和月亮。

日月山,地处要塞,局势峭拔,策略地位主要。很早以来,它就是祖海内地通往西南边境的交通要道,也是汉藏人民友好往来,通商商业的纽带。早在汉代,日月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日月山更是唐蕃旧道的必经之路。

公元618年,唐朝建破后,与边境各民族和气相处,各族领袖纷纭差遣使者向唐朝求婚,唐朝先后有15位公主嫁到兄弟民族当中。当时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开明治国,为引进文明、加深友情、安宁边疆,在与唐朝树立友爱关联后,派禄东赞到长安求婚,得到唐太宗应允。文成公主自幼被唐太宗和皇后收养,深得心疼。公主远嫁,唐太宗筹备了各种日用器皿、珠宝饰物、绫罗绸缎及书籍、药物、蚕种、谷种等作为嫁奁,还派乐队、工匠伴随去吐蕃。公元641年正月,唐朝派李道宗护送公主从长安出发,经咸阳、陇西、临夏,度过黄河,进入青海,沿湟水西行。过日月山后,先与嫁给吐谷浑王诺曷钵的唐朝弘化公主,在大河坝邻近的馆驿中,举办隆重宴会,唐、吐蕃、吐谷浑三方亲朋欢聚一堂。之后,公主一行持续南行。松赞于布亲身率兵在扎陵湖南岸,筑馆安营,迎接公主,李道宗主持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跟文成公主经玉树进入西藏,4月15日到达今拉萨,受到吐蕃人民盛大欢送。文成公主远赴西藏联姻,沿途留下了良多美妙的传说和史迹,千古传播,至今藏族国民依然称公主为“阿姐甲莎”,意思是汉族姐姐。

日月山,古今驰名,传说众多。其中流传最广,最为感人的莫过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相传,唐太宗为了汉藏人民世代和好,将本人的宗室女儿文成公主许配给了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一行由江夏王李道宗、藏相禄东赞陪伴,从京都长安迤逦西行,来到了日月山。当公主登上山顶,举目环视时,但见山麓两边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一边是雨打芳草萋萋,一边是雪压枯草惨惨;一边是烟雨飘摇枝新,一边是玉鳞纷飞草叶枯,甚至连这里的日月,也不家乡那样晶莹、暖和,不禁心潮起伏,愁思万缕,潸然泪下。唐太宗据说公主怀乡思亲,不肯西进,为了替女儿解愁,特地锻造了一面日月如意宝镜送上此山,说是假如公主想家,翻开宝镜,能够从中看到故乡父母、故里江山。护送的吐蕃大相怕公主意到亲人,思故不进,便暗中将日月宝镜换成了石刻日月镜。公主拿起镜子来看,怎么也看不到长安城里的父母,认为是父皇薄情而在有意诈骗她。公主潸然泪下,泪水流成了倒淌河,由东向西汇人碧波万顷的青海湖。一气之下,将石刻日月镜抛在一边,断然西进。后来人们便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唐代的开元年间,唐王朝和吐蕃王国还在日月山顶树立过汉藏和好碑,藏汉两族以日月山为界,和睦相处,并把日月山作为茶马互市之地。

日月山固然高不迭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然而,从古到今,很多过往行人都愿登上日月山去追寻当年文成公主途经日月山时留下的踪迹。为此,人们早先在日月山顶修筑了庙宇。惋惜被人损坏。近年,人们又在日月山口修建了两座造型雅观、作风奇特的日亭和月亭,供游人参观。

倒淌河发祥于日月山西麓的察汗草原,自西向东流经40多公里后注入青海湖的耳海。倒淌河是注入青海湖水量最小的一支,但河水明澈见底,长年一直。倒淌河因为河水向西流淌以及文成公主的传说而名扬四海。

倒淌河镇是青藏公路和青康公路的交汇处,是西宁通往海西、西藏、玉树、果洛、海南等的必经之地。镇内建有留念文成公主的雕塑公园,亦是旅行休息就餐的好处所。

日月山双亭在日月山口,有为纪念唐代文成公主进藏联姻而建的日月二亭。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宗室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长安去拉萨在这里停留,留下许多历史佳话和神奇的传说,给日月山增加了一层神秘颜色。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断定唐朝和吐蕃以赤岭分界,并立界碑,成为民族友好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中期建筑的日月二亭,成分立垭口两侧,建造精致、光辉。日亭内有青海省人民政府撰文刻制的“文成公主进藏纪念碑”,记述了文成公主和亲始未及历史功劳。亭内还绘有壁画,再现了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面孔;月亭有可贵的“唐蕃赤岭分界碑”和文成公主在西藏传布中原文化,增进西藏文化艺术与出产成绩等方面的壁画。

推荐青海保育员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玉树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的通天河畔,位置 33°09′~33°17′n,96°24′~96°37′e,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青海省玉树县西北部结隆乡境内,距玉树县西北约65公里。海拔4,100~4,200米。通天河支流益曲在此穿过,形成5个大小不等、水深在0.2-0.4

米的湖泊,还有众多的泉水喷涌而出,水量稳定,水质洁净。纵横迂回的溪流,星罗棋布的湖泊沼地把草滩切割成无数大上不等的"沙洲"和"小岛",因此野兽难以进入。是唯一栖息于高原和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珍禽黑颈鹤的重要繁殖地。1986年7月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9月由玉树藏族自治州筹建,暂编制7人。它是以鹤类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可供鹤类栖息繁殖的湿地约45平方公里。

隆宝湿地为青藏高原东部的川西高山峡谷向高原主体过渡地段上的隆宝滩盆地中部的苔草沼泽地。四周环山,呈“凹”字形,周围山峰高达5,270米。湿地水源来自许多涌泉和七条溪流。成片的湿草、沼泽地围绕着五个水深0.2米至0.3米的明水面,相互渗透构成保护区主体,其周围是些不规则的水坑和松软的草墩。除主河道水深外,蔓延成沼泽滩地的地区,水深一般保持地0.2~0.4米。草墩之间被水隔绝,水坑内鱼、蛙集在,水生生物、浮游生物丰富。湖底有很厚的淤泥层。

本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寒冷,风大,日照长,辐射强烈。1月份均温-11.1℃极端最低气温-260℃;7月份均温9.3℃,极端最高气温27.0℃,年均气温-0.4℃;≥0℃,积温1027.4℃,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总辐射量152.8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高达730毫米,集中在6~9月,雨、热同期。植物生长期162天。

隆宝湖是在高原的崇山峻岭中形成的大大小小盆地和湖泊中的一个,地势呈南北走向的峡谷形状,滩地长30公里,宽1.5-4公里,四周被高山环抱,海拔4050-42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保护区之一。这里四季不明显,气候变化剧烈,冬季风大、干燥、气温低,6-8月雨水多而集中,比较湿润,全年日照时间约2300小时。湖滩地土壤肥沃,水草肥美,优势植物有水毛茛、毛茛、西伯利亚蓼等34种。主要植被类型为草甸和淡水沼泽,为水禽候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黑颈鹤栖息繁殖的集中地区。每年4月,牧草刚刚返青,黑颈鹤从南方到达这里,生儿育女,避暑渡假,待到牧草枯黄的10月上旬,它们携儿带女飞往南部越冬。

保护区为黑颈鹤的主要栖息繁殖地之一,每年的3月到达,整个繁殖季节里有8~12对(1983年~1986年调查)。已发现鸟类32种,其中水禽近10种。其中种群数量较大的有斑头雁,分布在保护区中部的一块长500米,宽100米的土丘小岛上,有巢穴约2,000余窝。其它种类有赤麻鸭、白眼潜鸭、普通秋沙鸭、绿头鸭、鹊鸭、黑鹳、红脚鹬、凤头琵鹭、普通燕鸥、玉带海雕、秃鹫等,隶属5目6科。

沼泽地有丰富的鱼类和节肢动物。周围滩地兽类有雪豹、水懒、藏原羚、狼、喜马拉雅旱獭、黄鼬、香鼬、高原兔、高原鼠兔、黄羊、藏狐、田鼠等12种。另外还有包括4种珍贵的高原蝶类在内的昆虫20种。

植被为蒇嵩草、喜马拉雅嵩草、短蒿草、毛囊苔草、矮金莲花、长管马先蒿、水麦冬、长花野青茅、驴蹄草等为主的高原苔草沼泽和沼泽草甸。还有很多蕨麻。低等植物有包括名贵的冬虫夏草在内的真菌16种。

推荐青海保育员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地处青海湖的西北部,长约500米,宽约150米,栖息着十万余只各类候鸟,称誉为“鸟的世界,鸟的王国”。青海湖位于西宁市以西100公里,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每年四月,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班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十多种侯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秋天,它们又携儿带女飞回南方,国家对这类鸟资源十分重视,在岛上设有专门的保护机构。

在鸟岛观光,交通方便,从西宁出发乘汽车沿青海湖南线经湟源县和日月山到黑马河镇往北64公里即抵鸟岛,沿青海湖北线,乘汽车经湟源县、海晏县到刚察县,再往西40公里也可到达鸟岛。

青海湖鸟岛。它不仅以辽阔、明媚、恬静、雄伟、神奇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丰富的水中矿产资源和渔类资源吸引着无数科技工作者和观光浏览的人们。可泛舟湖面观一望无际的湖景,也可漫游草原享受大自然的风光。

青海湖鸟岛, 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圣地之一,它位于青海省西宁市西部约130公里处,是我国最大、海拔最高的咸水湖,面积约4583平方公里。

乘中巴出西宁西行,越过稀疏的村庄,沿着透迄、清澈东流的小溪,行进在绿色丛林点缀的山谷间的公路上。不久,便看到像巨大的绿绒绒的地毯铺就般的一座座开阔的山漫草坂。驱车爬高到达“日月山”,可见两侧山顶各有一幢亮丽的小亭阁,左为日亭,右为月亭。相传文成公主由此进藏时,由于思念母亲,悲痛地将陪嫁的镜子摔碎,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故建造此日、月二亭。登上日月山,眺望远处,更为开阔的绿色草坂尽收眼底,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

下了日月山,继续西行,偶有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地或几间藏民彩帐,房屋镶在绿色草坂之间,在山坡、屋前竖起的高杆上,五彩经幡随风飘拂。经幡又叫神幡,藏语曰“塔力俏”,意为“不停地飘动”,这些幡条是用蓝、白、红、黄、绿五种颜色的布 条做的(有的幡条上还印有经文或神像),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大地和水。藏民把经幡高悬在显眼要位,任风吹拂,借助大自然的威力保佑人们消灾祈福、吉祥如意。或远或近,可见一群群黑色的牦牛,白色的羊儿,在安然自得地吃着青草。过了黑马河乡右看,紧依绿色草坂可见一线青绿色的湖水和海心山,蓝色的天空飘着千姿百态的云团,大自然把自己分割成美丽的空间,绘成一幅极美的图画。

到了马乃亥乡,右边已是宽阔、平静的青海湖了。这里是鸟岛的入口处——布哈河入湖口。鸟岛有左右两个,鸟自按类别分开,左黑右白,互不混杂。从入口处乘车向前行约3公里下车,进入“青海湖鸟岛”。

大门再步行约200米,登上“鸟岛”观鸟台,只见台下的沙滩上黑头、灰白身子的银鸥铺天盖地,它们或卧或立,或飞或落,令人眼花了乱;喧闹的“哇哇”声贯入满耳。在台近处,成百只大雁卧沙孵卵,它们的“丈夫”们分别呵 护着自己的妻儿,守卫着自己的家,一旦发现“入侵者”进犯,立即张开翅膀,高声鸣叫,冲向“敌人”,将其驱走。鸟儿们以沙作窝,抓紧阳光充足,食物丰富的大好时机栖息养生,繁衍后代。在鸟群稀疏的空隙里会看到一枚枚散在的鸟蛋“无人问津”。

空中,不时有列队的大雁或鸿鹅贴着湖面飞过,偶而有天鹅或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翱翔。

从“青海湖鸟岛”大门出来乘车向左行约1公里,翻过一座小山,便会看到坐落于湖边的又一个鸟岛,它像一口倒扣于湖中的圆锅,顶部栖满了清一色黑压压的鸬鹚,每个鸬鹚的“家”都安在一个高高的窠里,层层叠叠,把个山顶布得严严实实。它们在这里为生儿育女忙忙碌碌,直到儿女们能展翅高飞时,便神话般地“乔迁新居”了。

青海保育员心得体会和方法 保育员培训个人心得体会(6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0.03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