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3年司马朗文言文阅读答案(5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0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司马朗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一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 )②监试者异之 ( )

③窃为郡内忧之 ( ) ④以病去 (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7.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1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 )②监试者异之 ( )

③窃为郡内忧之 ( ) ④以病去 ( )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参考答案:

17.a(因为) 18.c

19.①谢:道歉。 ②异:认为奇特(奇异)。

③窃:私下。 ④去:离职,离开。

20.(1)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

(2)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分点:内和为)

参考译文:

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地人。九岁时,有客人随便说他父亲的名字,司马朗说:怠慢不尊敬别人的父母的人,别人也不会尊敬他的父母。客人连忙向他道歉。十二岁参加经试作童子郎,监考的人因为司马朗身体健壮高大,怀疑他隐瞒了年龄,于是向他核实查问。司马朗说:我的家人和亲属,几代都身材高大。我虽然年幼体弱,没有高大的风骨,但减少年龄来求得幼年成名,这不是我的志向。监考的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后来关东一带战乱,前冀州刺史李邵的家人居住在野王,因接近山边有危险,打算迁到温地居住。司马朗对李邵说:唇亡齿寒的比喻,难道只适用于虞国和虢国吗?温地与野王就是唇齿的关系呀。如今离开野王到温地居住,这只是避开一时的危险而已。况且,使君您是郡国人的首领,贼寇没到却率先迁居躲避,离山近的县里百姓必定恐惧,这是动摇民心而开了奸人贼寇出现的根源,我私下里为全郡担忧。李邵不听。靠山边的百姓果然大乱,都纷纷向郡内迁徙,有人就做了盗贼。

二十二岁时,被太祖征召为司空掾属,任命为成皋令,因病离职,后来又当了堂阳长。他处理政务讲求宽松和恩惠,不用鞭打和杖刑,而百姓却都不违犯法令。早先,百姓有迁徙聚居到京都的,后来县里有了制作船的任务,这些迁居的百姓担心(司马朗人手不足)不能完成,竟然相继私自返还县里帮助造船,(司马朗)被百姓爱戴到如此的地步。后来改任兖州刺史,大行政治教化,老百姓们都称赞他。即使在军旅中,司马朗也经常穿粗布衣吃粗劣的饭食,勤俭作手下的表率。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讨吴国。到了居巢,军士们当中疾病流行,司马朗亲自巡视,送医送药。后来染上疾病而死,时年四十七岁。

司马朗文言文阅读答案篇二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1.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客谢之 谢: ▲ ②监试者异之 异:

③窃为郡内忧之 窃: ▲ ④以病去 去: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2分)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2分)

1.(2分)a(因为)

2.(2分)c

3.(4分)①谢:道歉。②异:认为奇特(奇异)。③窃:私下。④去:离职,离开。(每个1分)

4.(4分)(1)(2分)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得分点:判断句式)

(2)(2分)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得分点:内 和为)

阅读练习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b、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c、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d、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5.下列对文中加

2023年司马朗文言文阅读答案(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