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气象学报告总结和体会(七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气象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气象学报告总结和体会篇一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它对一定范围内的气象状况及其变化,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用目测手段对风、云变化测量和估计的能力熟悉室外数据采集过程和对有效数据的整理过程,培养对气象与气候数据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思维方法,加强时间概念在气象与气候的数据收集的有效性的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个人素质。激发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兴趣。
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为期一周,4月2号在邯郸气象观测站观测场进行各种观测仪器的认识和学习;4月3号进行防雷避险常识,防雷避险注意事项,暴雨预警,雷电预警的认识和学习;4月4号的见习包括短期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和气象预警系统的观测和实习;4月5号我们跟随那里的气象工作人员学习卫星通讯、网络系统、天气预报影视制作;4月6号见习参观见习地面要素观测(人工观测、自动观测)、高空观测及人工降雨基地;4月7号我们对这次实习工作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巩固此次实习的成果;4月8号根据实习内容如实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
一、 认识仪器
4月2号在邯郸气象观测站观测场进行各种观测仪器的`认识和学习。
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三.天气预报
4月4号的见习包括短期天气预报、短时预报和气象预警系统的观测和实习。平时我们都是学完一个部分的观测项目就进行这部分的观测,现在可以进行综合的观测我们都很兴奋。感受一下气象观测员所做的工作。今天我们要进行三次的气象观测。气象观测包括百叶箱气温、湿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观测,地面0厘米温度和最高、最低温度观测,地中5、10、15、20厘米温度观测,还有降水量、蒸发、日照、风向、风速、气压、云、天气现象等项目的观测。
早上8点我们就开始了第一次观测,我们拿着观测记录本分组去校园气象观测场进行观测。按照平时老师教导的知识去操作。首先观测百叶箱,先读干球再读湿球,然后读最高、最低温度表。最读数时先读干球的小数部分,再读整数部分。因为在打开百叶箱箱门的时候,温度表感应很快,外界条件会影响温度表。其他温度表也一样,且动作要迅速。观测记录好后要百叶箱的箱门关上,以避免往后时间的数据的错误。观测完这些就去观测自记温度继和自记湿度计。自记计
可以记录下每个时间的温度和湿度,河南天气。看自记纸上的曲线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天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还可以和人工观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可以检测出人为记录的错误。接着观测地面温度,包括0厘米和最高、最低温度。还有地中温度,然后去观测降水量、蒸发项目,广西天气。
在气象观测场观测完大部分气象要素后,我们就去观测风向、风速。风速、风向的观测仪器是电接风向风速仪。它包括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感应器安装在气象观测场的杆子上,指示器和记录器安装室内,所以我们就在室内观测。通过指示器观测瞬时风速瞬时风向。记录器的自记纸整理后可以得出任意10分的平均风速和风向。我们今天观测都没有风所以风速记为0米?秒,风向c。
观测完风速风向后,我们就到地理楼六楼去观测气压。观测室内的气压表是动槽式水银表。使用动槽式水银气压表要进行调节才可以读数。
① 观测附属温度表(简称“附温表”),读数精确到0.1℃。当温度低于附温表最低刻度时,应在紧贴气压表外套管壁旁,另挂一支有更低刻度的温度表作为附温表,进行读数。
② 调整水银槽内水银面,使之与象牙针尖恰恰相接。调整时,旋动槽底调整螺旋,使槽内水银面自下而上地升高,动作要轻而慢,直到象牙针尖与水银面恰好相接(水银面上既无小涡,也无空隙)为止。如果出现了小涡,则须重新进行调整,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③ 调整游尺与读数。先使游尺稍高于水银柱顶,并使视线与游尺环的前后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再慢慢下降游尺,直到游尺。
气象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气象学报告总结和体会篇二
本组选择的下垫面为干裸地。通过一天对小气候的观察与测量,影响小气候的因素主要有云量,温度,湿度,风,周围植被情况及建筑物情况。选择了下垫面和周围环境的不同测点进行了对比分析。
太阳直接辐射根据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散射辐射随云量增多而增加;反射辐射取决于总辐射以及土壤湿度;反射率大小主要与下垫面的的颜色、湿度、粗糙程度及太阳高度角等因素有关。随着深度增加,土温日较差减小,位相也逐渐落后;不同高度气温一天中出现了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两点钟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清晨日出前后;水气压与相对湿度在一天中变化皆较大且变化趋势相反;从风的特性上讲,越近地面风速越小,在风速和风向两方面都有阵性,近地面层风速白天最大,早晚变小。
关键词:小气候 辐射 湿度 气压 日变化 对比
一、 前言
1.1 小气候的相关知识
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
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
⑴.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
⑵.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⑶.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
⑷.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⑸.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1.2 实习目的、意义
⑴.通过小气候特征观测,了解小气候观测的原理、观测仪器和安装方法。
⑵.掌握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风等气象要素垂直梯度观测方法 。
⑶.学会整理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小气候要素形成的原因,揭示不同下垫面小气候特征,了解不同下垫面产生的小气候效应,以便进一步改善小气候环境。
⑷通过对单点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气压、风等气象要素的观测分析,了解这些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规律;同时通过与对比点间这些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了解不同下垫面的小气候特征,掌握小气候的研究方法。
⑸发现不同下垫面气温的日变幅不同; 不同绿地结构, 不同植物种类产生的湿度效果也不同。
二、材料和方法
2.1测点概况
2.1.1北京概况:
北京位于北纬39°,东经116°。地处华北大平原的西北边缘, 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带。海拔43.71 m。东西宽约160 km, 南北长约176 km, 土地面积16 410.54 km2 , 平原面积约占38% , 山地面积约占62%。北京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晴朗雨少, 冬季寒冷干燥。四季雨量分布很不均匀, 年平均降雨量731.7 mm, 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13.1 ℃ , 全年无霜期180~ 200 d。
2.1.2测点概况
测点位于北纬40°,东经116°19’,海拔40m,北京林业大学气象站东侧,西侧有建筑物遮挡,太阳直接辐射不强烈,通风状态较差,下垫面为少量植物覆盖,测点周围为水泥地围绕,所以湿度较小,日出后温度回升较快。土壤为棕壤,下层土壤较为湿润。
2.2 观测项目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反射率,20cm、1.5m空气温、湿度,1m风向、风速,0~20cm土壤温度,0cm地面最高、最低温度,气压。
2.3 观测仪器及时间
各个小气候要素均为正点每小时观测一次:
利用天空辐射表和直接辐射表观测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总辐射;
利用通风干湿表观测0.20m和1.5m高度处的气温和空气湿度;
利用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观测1m高度的风向、风速;
利用地面、地面最低、最高温度表及曲管地温表观测地面和土壤温度。
2.4 观测程序(08点~19点每小时正点观测,共12次观测 )
56′ 通风干湿表上水、通风(上发条3圈);观测日光情况、云量;
57′ 观测地温(0、5、10、15、20cm)。(注:最高温度下午15点观测,最低温度在气象站早08点观测一次即可);
58′ 调整直接辐射表进光筒,使之对准太阳;调整天空辐射表遮光板,使之遮住太阳直接辐射;
59′ 通风(上发条1圈),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读1.5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第二次观测20 cm干、湿球温度,连读3个读数;
60′ 按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顺序观测辐射,各连读3个读数; 01′ 松开轻便风速表罗盘套管,按下启动杆,读取风向及指示风速; 03′ 第二次观测地温(0、5、10、15、20cm);读取气压和附属温度; 04′ 处理数据,订正、查算、填表。
三 结果与分析
3.1 太阳辐射的时间、空间变化
太阳直接辐射主要与太阳高度角、大气质量数和大气透明系数有关。本组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日变化如图,从八点起,随着太阳高度变大,直接辐射值也随之增大,到11点达到最大值为265.237w/m,12时左右由于大气透明度降低,直接辐射开始下降。12时后略有上升。然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减小,直接辐射持续下降,在15时时,辐射降为0。
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角及大气透明度有关,云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也十分强烈。本组散射辐射日变化规律如图。随着太阳高度角增大,到达近地面层的直接辐射增强,散射辐射也就相应增大。由于正午时分云雾增多,使散射辐射的最大值提前,到11点达到最大值154.622w/m2,之后随着云雾散去,散射辐射降低,太阳高度角的减小,至15点降为0。8时到9时散射辐射量增长快速,之后一直到11时增长速率开始减小,之后又开始增加直至最大时间14时。
总辐射的日变化与直接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变化趋势如图,日出之后逐渐增加,由于中午云量突然增多,直接辐射变小,最大值提前,出现于11时。
气象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气象学报告总结和体会篇三
一、实习目的:
巩固、扩大和加深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气象业务的整个流程,获得气象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独立的工作能力,熟悉基本气象仪器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掌握地面、高空观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雷达原理、雷达操作及相关维护知识,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介绍:
郑州市气象局是国家基准站,是全球气候观测系统的组成部分。该站涵盖了所有的气象要素的观测项目,并承担着国家气象局最新研制的仪器测试工作。郑州市气象局负责本市内气象监测、预报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做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市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城市环境气象预报、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负责向市人民政府和同级有关部门提出利用、保护气象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等成果的建议;组织对气象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7月19日,实习第一天,阮台长带我们参观了气象观测场,给我们介绍了郑州市气象局的有关情况,向我们提出了实习的相关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够按照原定计划实习而是做了临时的调整。在随后的七天我们分别在地面站,气象台,高空站进行了业务跟班实习,参观了雷达站。
1、地面观测2、高空探测
高空站主要负责本地区高空气象要素探测。主要利用无线电高空探测仪,无线电高空探测仪为一次性产品,悬挂在气象气球上升空(或由定高气球、飞机、火箭上下投),能测定各个高度上的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和气压,每天早晨七点和晚上七点释放一次,汛期凌晨一点钟要加放一次。无线探空仪在使用前要对各项数据进行严格的检测,当探空仪升入空中后,l波段雷达会进行自动跟踪。无线电探空仪由感应元件、转换电路、编码装置、无线电发射机和电源组成。可以连续不断地发送气球上升(或降落)过程中所测各高
气象学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气象学报告总结和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