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白鹭的读书收获(七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白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颜色配合?
精巧的诗身段大小适宜?
16、白鹭(实在)是觅食(钓鱼图)
〈赞美之情〉韵味无穷的诗栖息(瞭望图)
飞行(低飞图)
作业设计:
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
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想想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指读生字词:
(1)白鹤蓑毛长喙(镶)嵌玻璃框嗜好
(2)配合适宜寻常美中不足?
瞭望孤独安稳韵味无穷
4、齐读词语?
5、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相互检查读书情况,相互纠正读音,指导读顺句子。
6、指读课文,评价读书情况。
7、交流初读后的收获:谈谈白鹭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不求说得全面,只要能说到一些就行)
8、质疑:读了课文后有什么疑问吗?(针对字词或句子进行提问)
三、再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想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2、在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写你的理解。
3、指读第一、第十自然段,读完后谈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4、讨论:说说诗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诗的短小、精练、节奏感强、富有意境等方面去猜测白鹭的特点,理解作者把白鹭比作诗的写作特色。
5、朗读1、10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再次朗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作业
1、认清生字的形,相互提醒易错的部件。
2、描红、临写生字。
3、抄写词语。
4、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1、10自然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再读,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分组读,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2、试背诵这两个自然段。
二、读讲课文
1、白鹭是一首诗,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它呢?默读课文,想想原因,找找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段落来,可以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2、讨论交流:指名读找到的课文,说说从中体会到了白鹭的什么特点?还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出示有关的段落和图片)(第2节的概括、第3节的比较、第5节的具体描述中,写出了白鹭的精巧,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3、结合进行板书: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适宜
4、指导朗读有关的段落(练读,指读或范读,评读,齐读)
5、小结过渡:因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所以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那说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又是为什么呢?
6、交流:指读有关的段落(随机出示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作者用词的精妙,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给画面取个好听的名称。(结合板书:觅食、栖息、飞行;钓鱼图、瞭望图、飞行图)
7、(第6节中重点抓住“站着钓鱼”、“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体会拟人、比喻的写法,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7节中抓住“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引导学生想象白鹭到底是在干什么?体会白鹭栖息时的悠闲姿态;第8节中抓住“偶尔”、“悠然”、“一大乐事”等词语,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第9节中抓住“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句反问句,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8、你们喜欢这样的画面吗?能否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喜爱之情?(选择一、两个画面,再练习朗读)
9、交流读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画面,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10、小结:不管是早晨、白天,还是黄昏,不管是白鹭觅食、栖息,还是飞行,白鹭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虽然它不会唱歌,但它那么美,本身就是一首无声的歌,怪不得作者那么喜欢白鹭,要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它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1、让我们借用作者的语言,再一次来赞美一下白鹭,齐读1、10节。
12、你还想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它?(学生说话训练)
13、再次出示杜牧的诗,让学生读读,体会白鹭的美。
14、不管是杜甫也好,杜牧也罢,还是郭沫若,他们都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白鹭,让我们把他们的精彩语言复制到自己的头脑里去。(自由选择内容,练习背诵)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试背杜牧的那首诗。
主题白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二
1、认识“鹭、嫌”8个生字,会写“素、宜”11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课通过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的方法。
课件,白鹭的图片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主题白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找出“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有关语段,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体会作者喜爱白鹭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第6—8自然段,分别想象它们描绘的画面,从而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能给每幅图画起一个名字。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中还原画面,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
【课时】一课时
【课型】精读课
【教学过程】
板块一:链接旧知,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代大诗人杜甫《绝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
被称为小杜的杜牧还有一首专写白鹭《鹭鸶》的诗: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就像一首诗。在郭沫若看来白鹭也是一首诗,一首怎样的诗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这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第1课。
板块二:整体感知,初识“精巧的诗”
1.在单元导读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词,昨天在预习时又进行了巩固,下面我们听写几个。
白鹤,嗜好,镜匣,望哨,清澄
(1)听写
(2)屏幕出示核对纠错。
(3)理解:望哨(站岗放哨;借助相近的词语理解)
清澄(清澈澄澈;有时候我们通过字面去感觉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借助工具书来验证。)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本文394个字,凝练而富有意境,所以郭沫若就是把白鹭当作诗来写的。
板块三:想象画面,具化“精巧的诗”。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的1—5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能够让你感觉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画出有关语句并作批注。
交流: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第五自然段)
①追问:精巧在哪?
(预设: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
这精巧的仅仅是这四处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②同学们,那么精巧到什么成都才能像诗呢?你能从哪个字或者词读出来是恰到好处?
预设:白鹭的大小也正好,颜色也是恰到好处的。从“一分”“一忽”中读出来的。
聚焦“一忽”:什么是一忽?(做动作,就这样疏忽之间、微乎其微就叫一忽)
试着读出你的理解。
③看,一丝一毫的改变,都是遗憾。现在我们阅读这一段,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看,这就是这段话的出处。
出示:
东家之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这样的白鹭,它身段的大小是适宜的
(男)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色素的配合是适宜的
(女)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师)这样精巧如诗的白鹭,它的全部、每一处都是适宜的。
(齐)我们一起读——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
⑤这一自然段,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面。让我们把这幅白鹭外形的画面定格在自己的脑海中。
(生看着画面背诵。)
(2)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浑然一体,那么中间为什么要插进第3、第4自然段,这两段是不是多余的呢?
(第3、第4自然段并不是多余的,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用白鹤、朱鹭、苍鹭和白鹭作对比衬托出白鹭的颜色配合、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是呀,有多少人见过白鹭呀!可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了它的美。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文字走近白鹭的身边好好地欣赏欣赏它如
白鹭读书心得体会总结 白鹭的读书收获(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