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文学常识题及答案解析(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考文学常识题及答案解析篇一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1);(2)。(2分)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4分)
答: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4分)
答:
答案:
1.(1)“扇息火焰山过去”(1分)。(2)“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1分)。(亦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同样得分。)
2.(1)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1分):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1分)。
(2)自信、乐观、不惧艰险(1分):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1分)。
(3)关心民众疾苦(1分):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1分)。
(4)本领高强,神通广大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1);(2)。(2分)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4分)
答: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4分)
答:
答案:
1.(1)“扇息火焰山过去”(1分)。(2)“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1分)。(亦可用自己的话表述,意思对同样得分。)
2.(1)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1分):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1分)。
(2)自信、乐观、不惧艰险(1分):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1分)。
(3)关心民众疾苦(1分):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1分)。
(4)本领高强,神通广大(1分):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1分)。
(本题最多得4分)
3.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1分)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1分)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1分),又被牛魔王骗回(1分);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1分),终于借到芭蕉扇(1分)。(本题最多得4分)
【丹东】
1.选出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a.《鲁滨孙漂流记》通篇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了主人公鲁滨孙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经历。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塑造了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
c.贝多芬面对的是怀着敌意的城市维也纳,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
d.武松斗杀西门庆,醉打镇关西,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是《水浒传》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2.选出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的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c.《送东阳马生序》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宋初文学家。
d.《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答案:1.c.2.b.
【达州】
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
①《西游记》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③《水浒》④《朝花夕拾》《⑤《春水》
(1)将以上名著按音序排列,序号依次为。(1分)
(2)就其中一部作品,谈一下你的阅读感受。(1分)
感受:
答案:
(1)(2分)⑤②③①④(1分)
(2)忠实原著,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名著的思想内涵。(1分,任意谈及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十堰】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三秦”、“岁寒三友”、“三教九流”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爪哇国等地的经历。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作品305篇。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中,“比”就是比喻。
d.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它在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答案:b
【孝感】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①》,该书中主人公因②而在12岁的时候就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别人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所选文段是写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的情景,体现了他③的性格。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④。
中考文学常识题及答案解析篇二
1.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
2.重要作家的作品与出处;
3.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性格;
4.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与写作目的。
近年来文学文体常识题的命题有以下特点:①试题涵盖量逐年增加,难度增大。②命题的范围由教材课文中出现的作家作品扩展到课外推荐的名篇名著。③考点由常规的作家作品名称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④体裁常识题以小说、散文、诗词为主。
从题型看,主要是客观选择题,也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主观题,以及开放题,还会超出课本,拓展到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中去,为此要注意平时的阅读积累。
近年文化文学常识的考查的试题,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外国作家的国别及作品;
2.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的出处及主要人物;
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及文化常识;
4.了解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性格。
下列作家、作品、体裁或国别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骆驼祥子》——小说
b.冰心——《繁星》——诗歌
c.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法国
d.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和冰心的散文《谈生命》,都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b.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的《醉翁亭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c.从表达方式角度,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北朝民歌《木兰诗》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都是叙事诗。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契诃夫的《变色龙》均使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下面诗句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我国的四个传统节日,按节日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a.②③①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③① d.②①③④
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________》
《次北固山下》……………王 湾
《春望》……………………杜 甫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b.李白是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诗大多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
c.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
d.“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跟现代杂文相似。
2.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地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堂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b.鲁迅的《孔乙己》和《故乡》都是短篇小说。
c.《关雎》和《蒹葭》是《诗经》中歌咏纯真的爱情的名篇。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崔颢《黄鹤楼》中的名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说》一文的作者是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他是我国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b.《杨修之死》选自清代小说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c.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在《傅雷家书》中苦心孤诣地教导儿子,他希望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d.《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2023年中考文学常识题及答案解析(5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