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牌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盾牌技术教学(9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盾牌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一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新词,认读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寓言故事内容,感悟语言包含的道理
4、演一演这则故事
1、重点是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2、难点是感悟寓言包含的道理
导入:
出示: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的枪头;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矛枪箭。用来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自相矛盾)同学们!请你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用一个词语概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自相矛盾)谁知到什么是寓言?(生说,如说的不对,可以在学完这则寓言后告诉老师答案)
一、自读课文
这则寓言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在叫卖矛和盾。第二、三句讲他夸口的情形,两个“不论……都”是他的话陷入了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4、5句讲的是,当别人问他:他却哑口无言了
二、进一步理解课文
解释自相矛盾,矛和盾都是古代打仗的兵器。矛,在长杆的一段装有青铜或铁质的枪头:盾,盾牌,用来访呼声体、遮挡矛枪箭。自相矛盾,比喻语言、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三、演一演,加深记忆
四、明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主题盾牌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积累成语的兴趣。
初步按触文言文,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4、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及模仿写作能力。
:体会成语故事的寓意
课件自相矛盾
一课时。
一、积累成语,揭示课题。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单的几个字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故事。你能说几个以自开头的成语吗?(幻灯片)
1、同学们,大家说了这么多“自”字开头的成语,老师今天也给大家带来了许多这样的成语。
(幻灯片展示:有关“自”的成语20个。)
自给自足 自觉自愿 自力更生 自告奋勇 自强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不量力 自欺欺人 自暴自弃 自鸣得意 自以为是
自我陶醉 自相残杀 自高自大 自作聪明 自吹自擂 自相矛盾
2、齐读成语。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相矛盾”这则成语。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二、初读《自相矛盾》,了解课文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幻灯片)
2、同桌互读,把每个句子读通顺。(幻灯片)
3、出示:楚国 卖 矛 盾 戳穿(幻灯片)
夸口 锐利 坚固 张口结舌
对这些字的记忆和运用你有什么好方法或建议。
4、试一试: ( )盾 ( ) 矛 锐利的( )(幻灯片)
5、谁能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三、理解课文内容:
(一)、品读夸口话,理解矛盾之缘由
1、齐读全文
2、师:推销自己的产品,要尽可能展示产品的优点,本文商人卖什么产品?他是怎么推销的?
理解“夸口”
板书:我的矛 我的盾
什么盾 什么矛
戳得穿 戳不穿
3、师:你了解矛和盾吗?(幻灯片)结合图简介矛与盾,在战争中,它们有什么作用?(矛:长矛,古代用于攻击对手的的盾;盾:盾牌,古代用于挡住别人矛的进攻。)
4、你这个小商人是怎样宣传他的矛与盾的呢?(抽生读)
5、小组竟读:
(1)你觉得他的话有问题吗?
(2)为了突出矛的锐利,盾的坚固,他把矛与盾与谁比?
(3)一般人买矛与盾都是成对购买,用来防守别人的矛与盾
(幻灯片)他知道商品要打广告才能卖出去,他聪明,但他夸_________________,他不明智,所以,当有人围观的人问他________________,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那个人的表现是?这是什么描写?
出示: 那个楚国人____________,回答不出来了。
(4)你认为,这个商人错在哪里?
(夸大事实,前后抵触,考虑不周)
(5)这个人的矛锐利,盾坚固,如此好的商品不卖出去,实在可惜,让我们来帮帮他修改广告词。
小组讨论一下
7、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一则成语就出自于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韩非子简介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练读原文
3、对比读现代文。
4、看着原文复述课文。
五、教师总结。
主题盾牌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三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3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7、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2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出示课件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2、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等。)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书课题:自相矛盾)学生齐读课题。
4、理解题目: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8226;难一》。)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3】
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6、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
7、教师范读课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了解文言文。
【出示课件4】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出示课件5】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6】
(1)楚人:楚国人。
(2)鬻(yù):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
(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
(2)运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
四、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7】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学生练习朗读。
3、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
4、教师范读。
5、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8】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衔接,又是为了开启下节课的教学。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出示课件2】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2、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
盾牌培训心得体会精选 盾牌技术教学(9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