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园小班心得体会及收获 保育园小班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七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保育园小班心得体会及收获一
二、良好的工作伙伴关系是实现保教合一的前提
在社会各种压力下,许多保育员或临时人员往往贬低了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比不上带班老师,于是和教师的关系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地位比保育员或临时人员高,对保育员的工作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还有些保育员认为,我也受过专业训练,能力也不比你差,为什么让你当老师?你还不如我呢!正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使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没有心思做好本职工作,更影响了班级的正常工作,影响了保教工作与自我形象,更影响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保育员一但发现工作不顺利时,不妨与同事沟通一下、如果进行某一活动前做好沟通,也许误会就不会那么容易产生了。如:教师在进行某一教育活动中需要保育员的帮助,应在前一天与保育员商量好,以便保育员把自己的工作时间与教师的活动相配合,而不是临时通知,仓促的准备。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保教合一的重要条件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指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了保育员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开展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例如:许多教师因为担心幼儿户外活动时出现危险或以外,常常限制幼儿的自由活动。而当天气冷或刮风时,为防止幼儿受凉、生病,户外活动的机会会更少。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各种游戏可以满足幼儿的欲望。把他们留在教室里,一次可以、两次可以,时间长了,幼儿不仅更加容易受凉、生病,而且对教师的这种方法产生不满,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活动。
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安全教育,让幼儿有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气温变低时,教师和保育员为幼儿添加适量衣物,让幼儿到户外寒冷的空气中进行适量的身体锻炼,老师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和幼儿一起游戏,即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有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常说,感情是双方面的,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幼儿更是这样。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身体、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具有“爱”的精神,保教结合,协调一致,才能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园保育员心得二
说起来我在幼儿园工作也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通过这半年多来的学习、了解以及和孩子之间的相处,使我感受很深,幼儿园孩子们的表现促使我不得把思维放的更开,保育工作做的的更细。
我一直以为孩子思维很简单,只要哄哄或是骗骗就过去了,但是有一件发生在我们班的蹊跷事情却改变了我的看法。最近我发现我班的一名叫的小朋友,在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肉类食物吃完,剩下一些青菜不喜欢吃就放到别的小朋友的碗里,还主动告状说别的小朋友没有吃完青菜,用老师批评其它孩子的办法,来达到老师喜欢他的目的。刚开始我还批评其他的小朋友,可是每次看到其他孩子委屈的泪水我就认为事情总有些蹊跷,我决定把事情弄个清楚。
于是在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便特别注意了他,他把肉类吃完以后,趁我给小朋友添饭的时候把自己盘子里的海米油菜倒在了旁边杨豆豆小朋友的盘子里,接着我走到了他的旁边问他:“彪彪(芮熙麟的乳名)你的青菜呢?”“我吃完了”彪彪说。我说:“我怎么刚刚看见你刚才把青菜倒在杨豆豆的碗里了?”“不是的,高老师,是杨豆豆喜欢吃青菜,我把我的送给了她。”彪彪说。“是吗?那咱们来问问豆豆吧,豆豆是彪彪说的那样的吗?”我问豆豆。豆豆很委屈地说:“不是的,高老师是彪彪不想吃了倒给我的”。哦!我很清楚的了解到事情的原由,但我并没有立即去批评彪彪,而是告诉他赶快把别的饭吃完。
于是在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便特别注意了他,他把肉类吃完以后,趁我给小朋友添饭的时候把自己盘子里的海米油菜倒在了旁边杨豆豆小朋友的盘子里,接着我走到了他的旁边问他:“彪彪(芮熙麟的乳名)你的青菜呢?”“我吃完了”彪彪说。我说:“我怎么刚刚看见你刚才把青菜倒在杨豆豆的碗里了?”“不是的,高老师,是杨豆豆喜欢吃青菜,我把我的送给了她。”彪彪说。“是吗?那咱们来问问豆豆吧,豆豆是彪彪说的那样的吗?”我问豆豆。豆豆很委屈地说:“不是的,高老师是彪彪不想吃了倒给我的”。哦!我很清楚的了解到事情的原由,但我并没有立即去批评彪彪,而是告诉他赶快把别的饭吃完。
我决定和他的家长谈谈,针对此件事情我利用晚上接园的时间和芮熙麟的妈妈进行了交谈。原来他在家里也是从来都不吃青菜的。
第二天来幼儿园的时候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班级的另外两位老师,让她们两个人来配合我改掉芮熙麟的坏毛病,芮熙麟是个思维能力很快、身手敏捷、聪明、好动、自尊心好强很爱面子的孩子,为了保护他的自信心不被其他孩子毁灭,上午的教学活动我们做了些改动,一节是语言课《谁是不挑食的孩子》,还有一节课是谈话《我在幼儿园的表现》,我们重点是以点带动面推进他的思想有所活跃。
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我把他拉到我的面前说:“彪彪高老师很喜欢你吃饭时很棒的样子,但是最近你的脸色不是很好黄黄的,缺少水分,可能是你的青菜吃的太少了,而且长大的时候也不象解放军叔叔了,咱们俩今天中午比赛看谁的青菜吃的多,看谁的小脸象苹果一样,比比谁的个子高好吗?彪彪很高兴地说:“行,看谁最厉害?”中午的午饭芮熙麟果然吃的很好,而且一点也没有剩下的痕迹。
通过此件事情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幼儿虽然年纪小,但是对事情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如果经常和孩子谈心,他们会对老师产生信任的承度更深厚的,教育还是就是把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自由快乐通通放给孩子,我希望我可以激活孩子的思维,可以让孩子独立地思考,有自己的思想。我希望师生都是“太阳”,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最新保育园小班心得体会及收获二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和教育科研的实践充分证明,课题研究对学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在学校的课题研究中,一些学校有收获,有成果。但我们不可否认,课题研究闹忙一阵子,唱了一路的歌,结果却发现无词、无曲。即课题研究不能常态化,没有实效性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加强课题研究常态化对策的思考,是学校科研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过程。
“申请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这是现在很多学校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在整个程序里面,开题轰轰烈烈,有关人员都到场,笔记做得很完整,只是为了充实材料;而结题要么是草草收场,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交出一份结题报告,课题研究就结束了,要么在结题前搞临时集中进行材料突击,忽视最为重要的研究实践过程,以至于很多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是短期内胡拼乱凑的结晶,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二)重演绎轻实践。
有些课题选题宽泛,研究的主要方式是找资料、闭门造车、做些文字资料,缺少实际的调查、测量、实验、统计、分析等方法,只通过理论的演绎推理,最终形成的研究成果脱离实际。
(三)重完成轻有效。
课题研究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但一些学校的培训的问题也诸多。如课题理论材料、学习材料、培训材料随意性很大,没有围绕专题研究选择理论依据作为学习材料或者与专题没有关系,材料的来源比较杂,想到哪里,学到哪里,培训到哪里,找点学习资料,大家做做笔记,留个学习的痕迹。这些理论的学习到底有啥作用都不知道,是无效的学习,实质上这些行为就是一种敷衍,“为研究而研究,为课题而课题”,没有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题研究一味求新,缺乏后续研究。
为了追求所谓“眼球效应”,许多教师在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时喜欢标新立异。一旦出现新的动向或潮流,就闻风而动,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殊不知,这些“新名词”、“新概念”的出现,许多老师一下子并不能真正了解和理会,反而拉大他们与课题研究之间的距离,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一味地求新求异,使教师教育科研缺乏主体性,阻碍对自身实际面临问题的洞察和捕捉;也让教师的课题研究变得曲高和寡,极大地挫伤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五)研究成果单一,只求编撰论文。
谈到教育科研,很多人认为就是撰写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似乎没有论文发表就不能称之为研究。一些教师为了一些考核打分,注重论文发表、获奖的数量,忽视平时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而许多老师的论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并没有真正体现自己的科研成果。一些论文只是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似乎只要和精深的理论结合,就能彰显论文的力度和分量,进而造成论文话语方式的抽象,叙述结构的刻板,以及论点论据的空泛松散。这种“纸上谈兵
保育园小班心得体会及收获 保育园小班心得体会及收获感悟(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