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心得体会博客总结 日月潭的反思(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题日月潭心得体会博客总结一
山峦起伏,峰岭高耸,因山的表层被红土层所覆盖,唐朝的时候被称为赤岭,因为文成公主进藏和亲时,途经赤岭作过短期停留的历史,日月山便给汉藏人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和传说。
据说当年的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来到赤岭时,想到将要离别唐朝所管辖的土地,心中一片凄然,前看西蕃,天高云低,草原苍茫;回望长安,更加留恋故土乡情,于是拿出了临行前皇后赐予的“日月宝镜”,从镜中回看长安景色和亲人,十分伤心,思乡的泪水奔流而下,汇集成了今天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的倒淌河,但是,当她想到自己肩负着唐蕃和平使命的重任时,便果断地摔碎了手中宝镜,毅然决然的斩断了对故乡亲人无限的眷恋情丝,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西行的和亲道路。从此,赤岭被改名为“日月山”,日月山因文成公主的故事而富有了神奇的色彩,文成公主因日月山而成为汉藏人民心中永远与日月齐天的女神。
漫漫数千年过去了,很多流传在民间的故事和传说,,给日月山增加了诸多神秘的色彩,分立在山的垭口两侧,古朴典雅的日月双亭,在风中站成了路碑,站成了文字,站成了日月。
虽然我们眼中的日月山,没有昆仑山的磅礴气势,也没有唐古拉山的高大雄伟,但是,因为文成公主的美丽故事,让这座曾架起过汉藏人民的深情厚谊的普通山峰,作为一个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被永久的载入了史册,因而它与雪域高原上所有的神山圣湖齐名,被当地的藏族人民视为神山,对之有着一种至死不渝的虔诚,而光照乾坤。
打开历史的年轮,我们看到,日月山曾饱尝了诸候争霸的峰火纷争,也见证了许多汉藏和亲的场景,目睹过唐番古道的盛衰,护佑过茶马驮队的经过,也分享了青藏铁路畅通无阻的喜悦。而今,日月山敞开胸怀,给来回过往的行人,坦荡的展示出一种粗犷朴实的豪情,一种畅酣淋漓永恒的爱。
时过境迁,今天的日月山不仅仅只是青海农牧业区的分水岭,也一块宁静详和的“西海屏风”,它是千年岁月执著的守护神,静静的坐守在青藏高原的“草原门户”上,降伏着那些随意闯荡的野性侵略者。
站在山上向四野眺望,山的东面紧临湟水谷地,梯田阡陌,村落点点,尽显农耕盛景,山的西面就是无垠的草原,山恋起伏,草原广袤,牛羊成群,一派高原风光。高原的猎风顺着山体在姿意的爬升,平坦的天路上,来往飞驰的汽车川流不息,苍茫无际的草原上,漫步着安然自得吃草的牛羊。
每每西行经过日月山时,不管是否下车登岭,望着山口正中文成公主端庄婉约的汉白玉塑像,望着古色古香遥遥相对的日月双亭,望着山坡上在风中猎猎劲舞的五彩经幡,想起了路过此地西去和亲的故事,想起了英姿勃发藏王的骁勇,眼前总有一双温柔的眼眸,含情脉脉的牵着我的向往,象是季节的风,温润的吹绿了我的遐想,心中便对这座藏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山肃然起敬。
走在挂满经幡的山路上,粗犷的风敞开它那激越的歌喉,每天唱着经书里的歌,昭示着一种强劲的生命力,幽深的诵经声似若在天穹的深处响起,沧桑,神秘,神圣的感觉环绕在我的周围,苍茫的气息浸洇着脚步下这片土地,四野律动着雪域的神奇。我想,经幡上诵念的,不只是一段千里烟缘的佳话,也有汉藏人民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
历史曾经在这座平凡的山上埋下岁月的伏笔,记录了沧桑的故事,于是,在日月双亭的映衬下,在我的眼前,日月山又化成了一首诗,一阙词,抑或是一首合弦的曲子,湛蓝的天空里,白云飘飘,那是梦的倒影,在苍穹里潺潺经流。
秋雁声声,九曲回肠,当季节把日月山的萧瑟,别到了高原的衣襟上,一声又一声的祈祷声揉在山风里,卷在哈达上,传诵着一个虔诚的心愿,让人体味一种以心源为炉,古朴中彰显富丽的人性感悟。
满山的蝶,尽情的舞,那不是蝶,那是五彩的经幡,那是高原永远也不会苍老的圣洁。
经幡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的经文中,也许写着日月轮回的故事,也许写着高原俊朗的容颜,也许写着心中虔诚的祈盼,也许写着日月山挺拔的豪情。虽然我看不懂上面的密密麻麻排列着的经文,但是,对于日月山,我也是怀着同样的敬畏。
目光流放在苍茫的群山中,尘封的记忆被山风牵着,不知游荡到岁月经纬里的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在时光的一瞬驻足,搭乘着远去的风,留下一颜浅浅的惆怅,一声轻轻的叹息,日月亭前,又多了一抹遥远的思念。
旷野之野,亘古的苍茫站在高原之上,手持一块经幡,噙了满腹的祈望,想要饮断这千年的豪肠,只是,稍不留神,还是掉进一册婉约的宋韵里,湿淋淋的浸透了自己。
蓝天,白云,远山,岁月的深处,那里有你,有我,有一场完美的奔赴。
而我,就站在琐琐碎碎的日子里,等待着你从窗前的晨曦中路过,等待着你从唐番古道的山垭口前路过,等待着你从无垠的草原上路过,等待着你从我的故事里路过……
迢遥的你,会来吗?
主题日月潭心得体会博客总结二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您来到净月潭观光游览。我是导游员___。
净月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20__年正式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面积96.3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5.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6%,与中国台湾日月潭互为姊妹潭。
净月潭属长白山山前台地,是吉林省东部山区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有大小山岭119座,海拔220米到406.5米之间,起伏的群山绵延成纵横的山谷,将一潭形似弯月的碧水环绕其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喧嚣都市中的一块净土”,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都市氧吧”之美誉,是长春市的生态绿核和城市名片。
净月潭的名字是由伪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胥的二儿子,时任伪满洲国国都建设局局长的郑禹所起,门口的题字是由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先生所题写。
我们的整个行程是围绕净月潭环潭游览,路全长18.5公里,依次经过净月女神、碧松净月塔楼,太平钟楼、湿地公园、滑雪场、净月雪世界、森林浴场、水库大坝等景点,是春踏青、夏避暑、秋赏景、冬玩冰雪的理想去处。
位于正门女神广场中央的净月女神雕塑,是净月潭标志性迎宾景观,由雕塑大师叶毓山先生创作,20__年8月7日正式落成。净月女神高8.2米,月亮直径6米,底座高2.28米。女神侧卧在弦月之上,左手托腮凝思,右手探向远方,秀发随风舞动,体现了美丽、圣洁、向上、大爱的生命主题。
前方这座山叫观潭山,原名观台山。相传1682年康熙二次东巡,路过此地。那时山下是著名的奥吉里腰驿站,是中原通向北方的重要通道。康熙皇帝曾站在山上观望“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的关东盛景,指点江山,抒发怀抱,百姓因此称之为“观台山”,后来此处筑坝蓄水,便改名为观潭山。
在观潭山下攀登195节台阶便可近看太平钟楼和碧松净月塔楼。碧松净月塔楼是净月潭乃至长春市的标志性建筑,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齐康先生设计,造型取材于松柏,塔楼共11层,高50.2米,“50”代表建国50周年,“2”代表长春建制200周年。登上顶层,可遥望净月潭全景。
与碧松净月塔楼相邻的是太平钟楼,是为了纪念吉林省1981年至1990年十年无重大森林火灾而修建。钟楼高17米,在顶层悬挂一口合金铸成的大钟,钟高2.5米,直径1.8米,重3.3吨。游客登临此处,敲响洪钟,祈福平安。
净月潭是一座人工修建的水库,是长春市最早的水源地,最深处16米。1934年,为解决长春市的供水问题,拦截伊通河支流小河沿河而建,1936年开始为城市供水,为涵养水源,营造人工林。1936—1962年间,净月潭作为长春市的水源地,自新立城、石头口门等水库修建后,就基本不再供水,成为了风景旅游胜地。
湿地公园旁是净月潭森林高尔夫球练习场,是由美国著名高尔夫球场设计公司jmp精心设计,马来西亚高奔建筑公司施工建设,长春市第一个室外高尔夫练习场,20__年9月建成,占地5.5万平方米,充分满足市民游客练习需求,是休闲健身的最佳选择之一。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欧风情建筑名为瓦萨博物馆,20__年末建成,建筑面积2336平方米,是国内首个以瓦萨越野滑雪运动为主的博物馆。
瓦萨滑雪节起源于瑞典,以率领瑞典人推翻丹麦统治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瓦萨而命名。比赛从1922年设立至今,已经举办了90多届。20__年,瓦萨滑雪节正式落户长春净月潭风景名胜区,中国成为了继瑞典、美国和日本之后第四个举办瓦萨滑雪赛的国家。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滑雪赛事演绎发展成为兼具深厚中西文化底蕴和广泛吸引力的大型国际性节庆活动。
20__年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正式加入世界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长距离越野滑雪运动组织——罗佩特,使净月潭这张靓丽的名片蜚声国际。
净月潭因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成为长春市消夏节和冰雪节的主场地。近年来,相继开展了森林马拉松、森林山地自行车马拉松、森林定向赛、帆板赛、龙舟赛等赛事,致力于倡导健康、时尚、休闲的生活方式,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文化活动聚集地。
冬季的净月潭一片银装素裹,是冰雪童话的乐园。雪地摩托、雪地爬犁,雪地四驱车、雪地跑马、冰雪滑梯等游乐活动为游客建造了一个充满冰雪乐趣的奇妙世界。20__年开始,净月潭冬季重点打造以欧陆风情为主题的世界级主题雪雕园——净月雪世界,被誉为国际冰雪体验和观赏中心,已经成为吉林省冰雪旅游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净月潭滑雪场被誉为“城市中的旅游滑雪场”,地处海拔200–400米之间的丘陵,山地造就舒缓山势,共五条雪道,分为初级、中级和越野雪道。滑雪场夏季经营索滑道项目,乘坐全长
日月潭心得体会博客总结 日月潭的反思(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