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诠解心得体会简短 论语诠解心得体会简短一点(六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有关论语诠解心得体会简短一
孔子没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证明是他写的著作,我们了解他的思想,仅仅能从《论语》中寻找线索,可见这本书的历史价值。
《论语》中,多为孔子讲礼、仁、君子之言语,也有许多评价名人的话,但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应将重点放在孔子以老师口吻说的话上,这样,如同他穿越时间,在向我们讲课一样,让我们明白事理。并且,在这些话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处的,何不试试呢?
比如整本书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
它分三句,我认为第一句其实是提倡不读死书,即学习知识、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动,最好时不时去实践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确实,我也试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运用刚学的简便运算,对着长长的收银条快速帮爸爸完成了核对,我真的感到很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要珍惜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能获得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在乎和珍惜自己。也许,有朋自远方来,古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与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一聚、最后一别,交通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诋毁自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不了解自己,并非恶意伤人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生气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孔子这句活中,提到对“君子”(我认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点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有关论语诠解心得体会简短二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他们是社会的良心。”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大家别以为,孔夫子的《论语》高不可及,现在我们必须得仰望它。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全书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
论语诠解心得体会简短 论语诠解心得体会简短一点(六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