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最新《小蜗牛》教案 小蜗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八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3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蜗牛》教案 小蜗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一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读熟课文,讲给家长听吧。

《小蜗牛》教案 小蜗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4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ppt出示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

(师举手示意,让生举手回答)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ppt出示小蜗牛图片)。

2.板书课题《小蜗牛》

师板书“小牛”(出示蜗牛图片)看图识字“蜗”(口述:一只……的小虫子(写“虫”旁);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写“口”);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写“内”)读准

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

1.阅读《小蜗牛》绘本

2.过渡:同学们,想和蜗牛一起玩吗?那就跟随蜗牛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

(一)自学

1.大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

3.圈画生字词

(二)自学检测

1.明确自然段(小组长快速检查小组成员标注情况)

2.个别生接力读课文(师相机纠正,引导)

3.齐读(注意停顿)

(三)群学

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那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

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同学们看群学要求:(ppt出示要求)

1.组长抽生领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领读文中生字词。

3.对学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人教读几遍。

(四)群学检测

1.自读带音生字,数出自己能认读的个数。

2.小组展示读带音生字。

3.齐读带音生字。

4.生生提醒(学生自己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5.去音齐读。

6.个别生挑战读。

7.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巩固。

(五)拓展巩固迁移

1.认读生字词语。

①齐读词语

②选自己最喜欢词说话

③走迷宫游戏巩固

2.选词填空“孩子玩具回来”。

3.认识新偏旁“子”“王”。

4.看图识字(课后练习题)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全班齐读课文。

《小蜗牛》教案 小蜗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篇三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尝试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中配有四幅色彩艳丽、季节特点鲜明的插图,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借助生活经验以及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书写生字时,可通过教师的范写、学生的书空,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特点以及掌握书写规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这是可爱的小蜗牛。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对蜗牛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蜗牛的图片。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小蜗牛的故事。请大家齐读课题。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所以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谜语引入、结合生活体验走近蜗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以“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如果有拼音,可以读读拼音;如果没有拼音,可以看看课文中的图画能不能帮助你。

2.生自读课文。

3.同桌合作读课文,如果他都读对了,你就夸夸他;如果他读错了,你就帮帮他。

4.读了两遍课文,你们能把课文读正确吗?考考你们吧。

5.认读句子和生字词语。

(1)认读句子。

课件出示: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自己先小声读读这些句子,有读不准的字,就借助拼音来读准它。

指名读一读,注意语气词“呀”“吧”要读轻声。

(2)看图认读词语。(图画贴在黑板上)

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看看图画,读一读这些词语。

带下划线的字,你认识了吗?发现了什么?

解释:蜗牛的“蜗”有虫字旁,说明这个字与昆虫有关;“芽”“莓”“蘑菇”这些字里面都有草字头,说明这些字都与植物有关。

(3)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

住、孩、全、变、回、发、芽、久、吧、爬、呀、玩。

自己读一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带着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4)学习新偏旁:王字旁。

黑板上出示“王”字和“玩”字,引导学生发现二者的不同。

你们还认识哪些带有王字旁的字?猜猜带有王字旁的字可能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读课文时,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借助图画大胆猜测。同时安排了互动交流如同桌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环节,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在此基础上,渗透汉字部首表义的特点,学习了新偏旁王字旁后做适当的拓展识字。

(三)细读课文,朗读指导

1.生字学完了,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找找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它们说了什么呢?找到了就读读吧。

2.我们请三组同桌来分角色朗读蜗牛妈妈和小蜗牛

最新《小蜗牛》教案 小蜗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