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庐山市党代表心得体会简短 省党代表培训班心得体会简短(6篇)

来源:互联网作者:editor2024-02-011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关于庐山市党代表心得体会简短一

在没有开始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哪位朋友能记得苏东坡的那首诗《题西林壁》呢?有谁记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也许说名字大家不熟悉,但内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许很多人都是从这两首诗中才知道庐山的,并且,“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呢?从我下面的介绍中也许能让大家略知一二。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屹立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的西北,南接星子县,北邻九江市。庐山虽非五岳之列,却有“庐岳”之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东南”的赞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之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的山体呈长椭圆形,从高空鸟瞰,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高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怎样形成的呢?(秦始皇赶山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一片,大约在六千万年以前,经历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致模样,又在200万年前,经历了第四纪冰川。简单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宜人,也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尝试:地势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6度左右,而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于是形成了庐山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5度,夏季平均气温22.6度,历史上最高温度为32度,最低温度为-16度,在炎热的夏季,庐山相对于山脚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汉等几个火炉城市来说,是一片热海中的清凉岛屿。因此,庐山是有名的避暑胜地。常常有客人问:“庐山的房间里有没有空调呀?”其实庐山顶上是不用空调的,用空调反倒是一种浪费和污染。因为庐山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大空调和大氧吧。只有冬天才有暖气,为了防止近几年,随着宾馆档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级的宾馆也安装了空调。

庐山是平地突起,山中的地形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庐山常年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庐山的烟云雾雨是庐山最美的景色之一。他有的时候丝丝缕缕,有的时候象薄纱朦朦胧胧,更多的时候是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分不清东西南北,因此苏东坡才会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叹,此外,庐山还有一种特殊的气候现象,有时山顶艳阳高照,云雾在山腰翻滚,而山脚下却雷声阵阵,风雨交加。明代理学家王y明(王守仁)就因为这种现象写了一首诗“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庐山年平均有雾日为192天,最多年份为221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58天。所以在山中,如果碰巧遇到一场大雾而看不清四周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遗憾,这正是庐山的一大特色嘛。

庐山瀑布有许多以“龙”字为名,如“卧龙潭”、“神龙潭”、“乌龙潭”、“黄龙潭”等。在距庐山牯岭约10多里处的重岩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这就是“碧龙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这个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个砍柴的樵夫发现的,此后四方游客争相观赏,被视作山北绝胜。其水来自梭子岗北麓,由于这里层岩叠石,水流一路逶迤环绕。在注入碧龙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挂瀑,而每层分为两条似白练般的悬瀑,连成数十米长,犹如双龙倚天,俯坠潭中。潭旁建有“观瀑亭”。在潭中还有一巨石横列,站在石上可东望鄱阳湖。“千峰环一寺”的黄龙寺,由明代僧人彻空修建,殿内地面有大石突起,扣之有声的“龙眼石”。明万历年间,肃太后赐给黄龙寺水墨、罗汉幅,佛头、山水画等多件珍贵文物,让黄龙寺名声大震。清代康有为三上庐山,为该寺题写“黄龙寺”匾额,至今保存完好。

黄龙幽谷,探胜也好,寻幽也罢,只有大家开心就好!

在芦林人工湖下的黄龙幽谷间,屹立着三棵参天大树,荫笼数亩,根盘十丈;其中两棵为柳树,高约 40 余米,树干需四人合抱,另一棵为银杏,古老挺拔,相传是东晋和尚自西域带回的树苗,亲手栽种于此,距今约 1500 余年。因这三棵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名“三宝树”。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九江是龙文化的故乡,庐山的山水更是龙文化的精华。黄龙潭的特点是幽静,一道溪涧、绕根盘石乌龙潭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合;乌龙瀑布接领芦林、长冲之水;静坐而听,竖琴一把。芦林湖西眺玉屏峰与天玉峰夹谷,有二条龙:一条黄龙、一条乌龙;黄龙潭之龙,常引山洪、为山上一害,彻空大师,用降龙术降服这条黄龙。而黄龙潭西下里许的乌龙潭,是条好龙,每逢旱天,催降甘霖,每到农历六月六,当地百姓,采摘鲜蔬野果,投入潭中,祭祀神龙。乌龙潭,一代伟人毛泽东留下巨人的身影!

上海的朋友,一路辛苦了,你们不妨在古道落叶、鸟鸣涧流之间坐留片刻。黄龙潭,男士不要洗手,洗手小心老婆跟人走(笑话)。乌龙潭洗手,好运跟你走,打牌、玩牌的朋友手气差,多洗两下(再笑)。

庐山植物园,我国唯一的亚热高山植物园,创建于 1934 年。园内设有杉柏区、树木区、岩石园、翠花园、温室区、沼泽植物区、苗圃、云雾茶园,猕猴桃引种区、药圃等。著名的庐山特产云雾茶及众多的观赏植物,均产于此。庐山植物园现已汇集国内外植物 3400 多种,储藏各种植物标本 10 万多号,与世界上 60 多个国家近 300 个单位,建立了种子交换等方面的关系。

关于庐山市党代表心得体会简短二

历史追溯到唐贞元年间,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涉在此隐居读书,渤养一头白鹿“自娱”,鹿通人性,跟随出人,人称“神鹿”。这里本没有洞,因地势低凹,俯视似洞,称之为“白鹿洞”。后李渤为官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为纪念他青年时代在此读过书,广植花木,建亭、台、楼、阁以张其事。

南唐李氏朝廷,在此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与金陵秦淮河畔国子监齐名,学者争相往之。

北宋初年,宋太宗重视书院教育,御赐《九经》等书于书院,因有朝廷重视,地方官史予以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淳熙六年,理学宗师朱熹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率百官造访书院,当时书院残垣断墙,杂草丛生。朱熹非常惋惜,责令官员,修复白鹿洞书院,并自任洞主,制定教规,延聘教师,招收生志,划拨田产,苦心经营。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又称《白鹿洞书院教规》影响后世几百年,其办学的模式为后世效仿,传至海外的日本、南韩及东南亚一带,白鹿洞书院誉享海外。清末宣统二年,清廷废白鹿洞书院名称,改称江西省高等林业学堂。

辛亥革命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民国七年(1918),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但终又日益颓坏。军官训练团曾一度占用书院院舍。抗战时期,又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破坏,合抱大树毁坏甚多。抗战胜利后,白鹿洞书院由当时设在南昌的中正大学接管,作为中正大学的永久校舍,但这个计划并未实现。

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啊,各级政府先后拨巨款进行三次大的维修,再度兴盛。195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在庐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的遗产过程中是联合国专家考察下塌首选第一站。

白鹿洞书院建于公元940年,南宋时经朱熹重建扩充,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理学家朱熹等中国历史上的名人都在此讲过学。

建筑体均座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屋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白鹿洞书院坐落在贯道溪旁,有棂星门、泮池、礼圣门、礼圣殿、朱子祠、白鹿洞、御书阁等主要建筑。其中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物,歇山重檐、翼角高翅,回廊环绕,但与一般文庙大成殿有所不同,而是青瓦粉墙,使这座恢弘、庄严的殿堂,又显出几分清幽和肃穆,与四周坡屋面、硬山造带有民间风格的建筑和谐、协调。在礼圣殿的石墙上,嵌有石碑和孔子画像石刻。礼圣殿东侧的朱子祠是为纪念朱熹而建。朱子祠后有一石洞,内有一头石雕的白鹿。据《白鹿洞志》记载:“初,鹿洞有名无洞。嘉靖甲午(即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知府王溱乃辟讲修堂后山,为之筑台于上。知府何岩凿石鹿于洞中。”白鹿洞原是以山峰环合似洞而得名;现有的石洞和石鹿,则是明代嘉靖年间修凿的。

在朱子祠之东厢,设有碑廊,内嵌宋至明清古碑一百二十余块,这是建国后为保存文物古迹而新建的。在这些古代碑刻中,有朱烹的手书真迹,也有署为紫霞真人的明代状元罗洪先的《游白鹿洞歌》。这些名迹,笔锋庄重遒劲,运笔娇若游龙;它既是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品,又是具有研究价值的重要历史资料。

在朱子祠前,与礼圣殿并列的是一座两层楼阁,即“御书阁”。它是清代康熙皇帝赐给书院匾额及古书后,由南康知府周灿请建的。阁前有桂树两株,相传是朱熹手植;但也有人说是清代建造“御书阁”时种植的。这里古树浓荫,阳光穿过树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小光圈,风吹树动,光影摇晃,有如微波荡漾的湖水,显得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在棂星门西北隅,不仅有曲径通幽、山石林泉之美,而且还有“钓矶石”、“漱石”、“鹿眠场”、“流杯池”诸胜迹。在漱石和流杯池上,均因有朱熹手书“漱石”、“流杯池”石刻而得名。“鹿眠场”,相传唐代李渤饲养的白鹿就睡在这里。而钓矶石上,也刻有朱熹的手书“钓台”二字。据说当年朱熹常在此垂钓,实际上这里水浅泉碧流急,很少有鱼,故明代刘世扬又在石上加刻“意不在鱼”四字,可谓中的之妙语。

在明伦堂后方有一洞,内置白鹿,白鹿洞本无洞,明嘉庆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祭山开洞,并撰写《新辟石洞告后土文》,嘉庆十四年(1535)南康知府何岩命工人置石鹿洞中,并作《石鹿记》。洞中石鹿为明代嘉庆年间硊式石鹿,为书院仅存明代实物。

白鹿洞书院拥有山林三千亩,保存了庐山的原始森林和原生植被,有千年古松18株,有柳杉、水杉、紫荆、红枫、银杏、广玉兰、珍珠黄杨、红叶继木等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山上林木葱茏,山下流水潺潺,这是白鹿洞书院拥有的一份自然遗产。白鹿洞书院融于大自然之中,占尽了自然风光之美。

白鹿洞书院环境优美,风光如画,门前贯道溪上的拱桥和桥头矶上的小亭与碧水青山相映生辉,成为古道来书院的前奏,成为书院的标志和景观。

关于庐山市党代表心得体会简短三

暑假,妈妈带我去了风光秀丽、驰名中外的庐山游玩,说要让我好好领略祖国大自然的风姿。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等。

美丽的庐山还吸引着无数名人来这里安居,我一定趁这次机会好好看看这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

来到庐山,我发现这里的美景很多,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香炉峰,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而来到这里人们却说“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所以我怀着疑惑的心情直奔三叠泉,要去揭开她的真面目。

三叠泉又名三级泉、水帘泉,位于江西省著名风景区庐山风景区内。古人称“匡庐瀑布,首推三叠”,誉为“庐山第一奇观”,由大月山,五老峰的涧水汇合。从大月山流出,经过五老峰背,由北崖悬口注入大盘石上,再喷洒至三级盘石,形成三叠,因此得名。古人描绘曰:“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极为壮观,撼人魂魄。

我们沿途看到有很多的瀑布,但是没有一

庐山市党代表心得体会简短 省党代表培训班心得体会简短(6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想要好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