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能力提升工作心得体会范本 畜牧业发展心得体会(七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畜牧能力提升工作心得体会范本一
认真落实了“五强制两强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狠抓了两次强制免疫大会战工作。根据省防五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集中对猪、牛、羊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接种,全区出动 130人,其中兽医65人,防疫员 65 人,对猪、牛、羊进行免疫接种,共免疫牛 14343 头,羊 43351只,猪 34578 头。除仔、弱、孕、病畜外免疫率达100%。 为了搞好强制免疫工作,在4月18日地区召开了由县、区畜牧局主管副局长(兽医站长)参加的县、区防五会议。会上按省xx年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我区强制免疫工作。地防指强调了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一定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搞好。要落实好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和指标,逐级分片包干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要加强领导、确保强制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要求各县、区必须做到:
1、充分认识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本次工作。
2、明确责任,确保疫苗接种质量,免疫密度达100%,做到“乡不漏一村,村不漏一户,户不漏一畜”。
3、认真准备做好疫苗接收发放工作。疫苗的运输、保管、使用一定要在冷链中循环。
4、按省要求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对免疫接种的牲畜实行一畜一证一标识并登记造册。
5、加强监督检查,派人到基层指导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地区防五办和各县区防五办签订了责任状,责任状明确了强制免疫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责任。 全区各地成立了会战领导小组,制定了会战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部署、一级对一级负责完成这项工作。塔河、漠河、呼玛、加区等地,召开了强制免疫紧急动员大会,并对强制免疫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为确保免疫质量各县、区畜牧总站对乡镇兽医进行了认真的培训,要求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注射,确保免疫接种工作安全有效。 在整个免疫注射工作中,各县区都强调了必须严格执行牲畜口蹄疫免疫证制度,做到一畜一证一标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冷链运输、保管、使用疫苗,确保免疫接种的安全,并认真向畜主交待注意事项,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由于 各地坚决贯彻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强制免疫,保护易感动物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加大了疫情监测力度,保证了免疫效果,目前我区没有牲畜w病的发生。
二、 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1、加大力度,抓好基础免疫工作。我区的动物防疫工作,首先抓队伍的建设,巩固和进一步完善了*防疫网。为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呼玛县、塔河县已将乡镇兽医站三权上收,加区在白桦、加北两乡各村均配备了专职防疫人员。防疫工作中,加大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养殖户进一步地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加强了防疫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成立了领导机构,使动物防疫工作能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狠抓了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掌握了防疫灭病的最新技术,使畜禽防疫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全区共培训防疫人员138人次。
春季防疫工作,是全年动物防疫的重中之重,全区都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为了保证工作的按时开展,地区站和各县、区、局兽医站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购入防疫用的疫苗、器械、药品等,并及时下发到各县、区、局、乡镇、林场和村屯,抢前抓早地安排好春秋防疫工作,保障了春防疫的时间和质量。,以确保免疫效果。疫苗管理上按农业部2号令的要求,由各级兽医卫生防疫站统一采购、统一供苗。结合兽药药政检查,对全区兽药经营企业(个体)进行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共检查兽药经营企业(个体)22个次。
主要疫病常规免疫情况为:猪瘟免疫67337头,免疫率97%;猪丹毒免疫67337头,免疫率为97.5%;口服肺疫苗65016头,服苗率94%;接种鸡新城疫i系疫苗536239只,免疫率97%;雏鸡l系免疫接种221368羽份,免疫率99%;鸡马立克氏病接种157000只。
2、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寄生虫的防治,以牛羊肝片吸虫病、畜禽线虫、蝇蛆、螨虫为重点进行药物驱虫。在4—5月集中对畜禽进行了驱虫,牛、羊、猪的驱虫率达85%以上,马、禽类的驱虫率达60%以上。
3、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工作。按《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各地都进一步加强了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必须要运用法制、经济和行政手段,坚持监督与管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行为监督与技术监督三并重的原则,使之达到规范化、法制化,各地为了提高监督、检疫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采取不同形式组织监检人员学习《动物防疫法》、《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及其它配套法规。通过学习提高了监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和健全了地县两级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机构,配置了一定的办案工具,理顺了防、检、监的工作秩序,按省站要求,为各县区购入了所需的证、章、标识,共购入产品检疫证明900本,产地检疫证明50本,其他证明16本,塑标7万枚,并按时发放到各县区,使全区的动物防疫防疫监督检疫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法制化。
动物检疫工作,全地区县、区、林业局所在地和大的乡镇均已实现了猪的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在屠宰检疫中各级动检站一直严格把关,认真实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保证上市肉类质量。对动检人员实行定岗位、定任务、定职 责、定奖惩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到位,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全体检疫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全区共活体检疫马属动物242匹,牛374头,羊647只,猪8532头,禽21848只,检出病牛2头,病羊3只,病猪19头,病禽100只。检验牛羊肉2138头(只),猪肉33370头,禽类64008只,检出病牛羊肉3头,病猪肉37头,病禽39只,对检出的病害肉均按gb16548-1996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车辆8辆,毛蹄骨角 60000公斤,皮张930张。
目前全区畜禽屠宰经营秩序良好,抗拒管理、出售病害肉,私屠滥宰等违法现象很少发生。通过全体监督,检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作,阻止了病害肉进入流通领域,保护了消费者的健康,使全区人民真正吃上了“放心肉”。
通过防检治驱虫等综合性措施,控制了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猪瘟、鸡新城疫及国家重点控制的疫病基本得到了控制。
以上是我在xx年所作的主要工作,按高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搞好班子团结,决不辜负组织重托,为我区的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为大兴安岭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新畜牧能力提升工作心得体会范本二
xxx年,全旗畜牧业工作围绕旗委旗政府中心工作,紧紧抓住自治区党委实施“十个全覆盖”和国家实施“精准化扶贫”两大富民工程机遇,结合赤峰市“3661”和旗委旗政府“4662”两大工程,以标准化生产为主线,实施“一减三增”战略,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业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进程,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年末,全旗家畜总存栏256。1万头只,肉牛存栏12。8万头,其中基础母牛存栏9。9万头;肉羊存栏122。3万只,其中基础母羊存栏100万只;生猪存栏104。5万头,其中基础母猪存栏10。8万头;肉驴存栏16。5万头;全年实现出栏家畜352。8万头只,其中出栏肉牛10。6万头、肉羊175。2万只、生猪152。4万头、肉驴14。6万头;蛋鸡存栏1400万只;建设完善各类养殖专业村(小区)415个,其中新建20个;培育各类标准化专业养殖大户2841户;建设完善人工授精站点405个;累计引进家畜73578头只,其中基础母牛1。1万头、架子牛2。14万头、种公羊249只、基础母驴1。85万头、乌头驴等种公驴38头、二元杂交母猪2。2万头、种公猪391头。家畜良改率达到98%以上。完成人工种草17。1万亩,其中专用青贮玉米种植3万亩、新种植优质紫花苜蓿5。1万亩,引进推广青贮玉米品种10个。引进新疆农业大学地下滴灌种植苜蓿技术苜蓿1000亩、膜下滴灌种植苜蓿8000亩;引进中加抗盐碱和沙漠化新耕作技术,在盐碱、沙化地利用加拿大生物肥料试验种植牧草1800亩;完成5000亩紫花苜蓿基地的提纯复壮。培育完善各类农牧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203个(新培育25个),其中自治区级高标准合作组织9个;累计派出技术人员6058人次,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农牧民9。32万人次,其中集中举办各类培训班140班次,集中培训各类人员1。5万人次;建设完善村级信息服务站点206个,综合产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
(一)强化品种改良工作,提升标准化生产等级,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促进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肉牛产业。继续推动产业化经营和专业化养殖模式发展,在重点乡镇苏木集中连片发展,鼓励和培育专业自然村(小区)、合作组织、养殖大户发展。全旗已建有自然村(小区)66个、合作组织35个、养殖大户715户;通过品种改良、引进基础母牛,推动优质育肥牛养殖。已建设完善冷配站点60个、完成冷配母牛5。23万头、引进基础母牛1。1万头;推广标准化养殖,提升标准化育肥能力,加大订单生产。出栏肉牛10。6万头,其中标准化育肥出栏5万头、签订订单生产3。2万头。中敖公司已发放贷款2000万元,签订订单合约2。5万头。
肉羊产业。以品种改良和品牌建设为重点,积极扩大产业规模和“敖泊肉羊”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肉羊品质,提高订单生产能力,开展同期发情、人工授精等技术推广工作。xxx年,完善和新建肉羊改良人工受精站75个,调配胚胎移植纯种杜泊种公羊85只。旗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同期发情、人工授精配种改良站点建设。目前已完成利用杜泊及高代杂交种公羊配种小尾寒羊母羊21。2万只,其中人工受精配种完成10万只(同期发情配种母羊1。1万只);根据结构调整目标已减少小尾寒羊基础母羊10万只,增加f1代基础母羊10万只,为“敖泊”肉羊繁育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已出栏杜寒杂交商品肉羊20。8万只,中敖种羊场、呼格吉乐种羊场、古鲁板蒿蒙超种羊场、景新牧场已成为我旗重点种羊供应基地。中敖公司以发放肉羊养殖贷款500万元,完成肉羊屠宰20万只,签订订单生产合约20万只。
肉驴产业。依托东阿阿胶集团入驻契机,通过引进基础母驴和育肥驴,“小规模大群体”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牧业年度存栏达到驴26。3万头,引进基础母驴5012头,出栏肉驴14。6万头,建设完善肉驴专业自然村(小区)72个、培育养殖大户458户、合作社等经济组织38个,肉驴存栏量位居全国县级单位之首;品种改良工作得到大幅推进。与东阿公司合作,引进乌头驴等优质种公驴,大力推广驴人工授精技术。建设完善改良站点100处,完成配种母驴6。8万头,全旗纯种乌头驴140多头,其中,种公驴37头;今年8月份,根据自治区民政厅的批准,组建成立了内蒙古天龙驴产业研究院,在我旗开展肉驴产业系列研究工作。成功举办了全国驴产业技术创新大会,期间为东阿毛驴交易市场进行了奠基仪式、为内蒙古天龙驴产业研究院进行了揭牌,向全国展示了敖汉旗肉驴产业发展成果,得到了与会专家和同仁的认可。内蒙古东阿黑毛驴牧业有限公司已累计完成投资8500万元,现存栏基础母驴2130头、36栋棚圈及6000平方米贮草棚已完工。
生猪产业。xxx年,成功引进了温氏、牧原等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入驻敖汉,阜信源公司在萨力巴乡建设的大型生态生猪养殖基地新建6栋7680平方米棚圈,配套设施已建完,为我旗生猪今后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奠定了基础。天达种猪场、温氏仔猪繁育场的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敖汉旗生猪品种改良,为生猪产业的供给侧深入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敖汉温氏完成投资800多万元,扎赛营子、高家窝铺、扎兰营子、六倾地等养殖基地13栋圈舍建设完成,11月已投入使用。敖汉牧原公司完成投资1亿元,牛古吐、玛尼罕两个养殖场110个圈舍基本完工,11月初投入使用;经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成立了内蒙古阜信源“万年猪”研究院,重点研究“敖汉万年猪”文化及其品牌、新产品建设开发工作,进一步挖掘我旗生猪产业潜能提供了研究基地。
蛋鸡产业。一是无公害鲜蛋生产集中区得到进一步建设和发展。以牛古吐、贝子府、丰收、新惠等7个蛋鸡养殖乡镇为重点的蛋鸡养殖集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养殖规模等方面均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带动了全旗蛋鸡产业的发展,巩固了敖汉旗塞外蛋鸡第一旗的地位。全旗存栏1405万只,建设完善专业村(小区)90个,培育存栏蛋鸡万只以上大户251户;二是金沟、惠丰两个养殖企业建设存栏百万只蛋鸡项目已全部展开,为全区蛋鸡产业的规模化、自动化养殖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三是引进北农大三号节粮型蛋鸡养殖技术和品种,完成示范推广三号节粮蛋鸡80万只,为今后全旗蛋鸡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四是品牌建设。“敖汉鲜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为今后蛋鸡产品打入高端市场和提高附加值奠定了基础。
牧草产业。xxx年,敖汉旗共新种植优质紫花苜蓿5。1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种植4000亩,全旗紫花苜蓿保有面积为39万亩;完成青贮种植12万亩,其中专用青贮玉米种植3万亩,引进青贮玉米品种10个。
畜牧能力提升工作心得体会范本 畜牧业发展心得体会(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